业内信息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的探讨

2020-01-14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鲁博、谈平、武星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蔬菜》编辑部;刘娜: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

  【摘 要】该文分析了在新媒体高速发展和职称改革推进等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期刊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包括纸质期刊发行量减少、复合型编辑专业人才缺乏、稿件数量和质量下降等,并从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培养专业人才,构建运维团队、注重基层作者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农业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新形势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是发展和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其中,农业科技期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信息,也是我国各农业科研单位介绍区域性农业科研动态及科研方向的重要载体[2],为发现和培养我国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人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农业科技期刊按报道方式可分为农业学术性科技期刊、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农业科普性科技期刊、农业检索性科技期刊、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3],涵盖了农业生产、科研、教学、推广等各个领域。因此,在农业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许多单位将此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晋级职称已成为绝大多数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科技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主要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深入改革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科技期刊这个“土壤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农业科技期刊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何迎接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成为农业科技期刊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期刊总体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方向与建议,以期为农业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纸质期刊发行量减少

  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农业政策、农业知识传播的载体,以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携带方便、查阅便利等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农业从业人员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4]。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体,渠道呈多元化,如电脑、移动终端等;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APP客户端等等。另外,各企事业单位正大力提倡的无纸化办公,逐步压缩纸质期刊的订阅数量。因此,纸质农业科技期刊的发行量越来越少。

  1.2 复合型编辑人才缺乏

  以往的农业科技期刊编辑要求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较高的稿件审读能力和较好的农业专业知识。大多数人通过定期参加期刊编辑校对方面的专业培训来巩固编辑一职。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农业科技期刊顺应时代要求,开办了自己的期刊网站,采用了网上投稿系统,出版电子期刊,编辑可以通过简单培训掌握期刊网站的维护操作,缓解了互联网带来的冲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期刊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已经掌握了网上自动化办公,但是掌握新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软文的制作和维护等专业技能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缺乏。有些期刊聘请一些专门从事新媒体策划和运营的专业人士负责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维护。可这类人员不具备农学、编辑学、文字校对等专业基础。因此,新媒体运营的学术内容和质量还需要期刊编辑部自身把关。

  1.3 稿件数量、质量下降

  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将改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对论文、科研等不再做硬性要求[5]。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这将给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一直以来,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工具。随着职称制度改革的推行和深入,论文在职称评定中的作用将被削弱,人们投稿积极性将会下降,一些形式相似的非核心农业科技期刊稿件来源会受到影响。

  2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期刊发展途径

  2.1 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

  随着微信的普及,人们更倾向于利用碎片时间从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中获取信息。目前,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很大部分农民也开始使用微信,微信公众平台逐渐被人们关注。一些农业科技期刊为了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是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截至2016年底,我国仅有7.36%的农业类核心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并且日常维护和推送效率偏低,仅为0.01—5条/月,大部分成为僵尸公众号[6]。如何把纸质期刊和新媒体媒介充分结合起来,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是大部分农业科技期刊需要深思的问题。

  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众号类型。如果编辑部规模小,网站和期刊采编系统不完善,可选择订阅号;反之,可选择服务号。其次,优化栏目设置。由于读者大都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微信信息,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栏目设置时也要考虑这个特点,做到少而精。可以对读者最关注的栏目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设置重点栏目,区分深阅读信息和浅阅读信息,并对重点信息摘要进行推送,方便读者浅阅读。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软文等增加信息可视性,吸引读者。一般而言,最好每1——2d推送1次信息,每次推送量以5条左右为宜,在用户有时间阅读的时间段内推送,如午休11:00―14:00、下班时间18:00―20:00[7]。第三,有效利用微信支付功能。现在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微信支付已深入人心。而期刊版面费大都仍采用邮局汇款或者银行转账的方式,已与时代脱节。如果能在符合各单位财务规定的基础上增加版面费微信支付,既能大大方便作者,吸引更多的关注,促进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又可以减少编辑部由于查阅到款情况而带来的繁琐工作,增加办事效率。

  2.2 培养专业人才,构建运维团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对新媒体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认为,传统媒体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应该改革创新,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自身质量[8]。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要全面提升编辑和策划能力,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从现有编辑队伍中抽调人员,专职负责微信平台的运维,包括问卷调研、信息内容整合与发布、稿件查询版块的更新以及其他动态信息等工作,保障公众号的关注度,提升期刊影响力。

  2.3 注重基层作者的培养

  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势必导致农业科技期刊稿件数量的下降。因此,寻找稳定的优质作者资源是农业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常与农民打交道,深入一线农村,他们深知基层农户有哪些农业科技方面的需求。因此,要重视和培养这些来自基层的作者。期刊编辑在工作中要“重内容、轻形式”,对来稿的格式、文字表达方面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重点放在内容的实用性上。另外,还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向优质的基层作者约稿,解答读者的疑问,有针对性的编撰期刊内容,同时将可读性强的稿件或者解答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推送,附加图片和视频,增加关注度,提高基层作者的投稿积极性。

  3 结束语

  总之,面对新事物、新制度的挑战,农业科技期刊要积极应对,尽快完成纸媒、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多种媒体的有机融合,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开拓创新,提高期刊市场竞争力,保障农业科技期刊的稳定发展。

  4 参考文献

  [1]岳荣强,张琼,王芳,等.科技期刊对科技进步的作用:以《新疆农业科学》为例[J].科技视界,2017(29):47

  [2]尹进,潘荣光,赵英明,等.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J].辽宁农业科学,2016(6):67

  [3]常春.中国农业科技期刊概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1(5):64

  [4]白雪.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培养基层作者的意义与方法[J].科技传播,2017(8):36

  [5]韩秉志.基层技术人才评职称取消论文等要求[EB/OL].[2018-07-11].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607/11/t20160711_13676844.shtml

  [6]谭彩霞.我国农业类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及对策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4):71

  [7]吕珂,徐世艳,杜鹃,等.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路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209

  [8]朱俊峰.培养编辑素养提高农业科技期刊质量[C]//2017年国际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2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