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紧跟学科热点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2020-01-14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汪海英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

  【摘 要】高质量的论文是提升刊物影响力的重要保证。该文以《地球物理学报》一贯的办刊理念为基础,回顾了近10年编辑部在主编、编委的引领和支持下,跟踪学科热点,与重大专题、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建立密切联系,参加专业国际会议及论坛,出版重大专题专辑、专栏,传播重大科研成果。在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学报历年总引频次排在地学第一名,影响因子逐年上升。

  【关键词】热点跟踪;专题策划;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报》自1948年6月创刊,始终紧密跟踪地球科学最新发展和热点,严把稿件质量,历经70年风雨变化,已成长为中国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优秀期刊。刊物曾连续3届获得“国家期刊奖”,连续多年获“中国科技百种优秀期刊奖”。学报被SCI-E、EI等多家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在SCI数据库中,学报是少有的中文收录期刊之一。学报多次参与中国科协的“国家精品期刊工程项目”的评选,通过项目的资助,总体指标一直保持上升和发展趋势。长期以来,期刊保持了在科技期刊界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2]。

  《地球物理学报》所刊载的成果中包括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瞄准科学前沿,面向经济建设。近10年来,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报跟踪地球物理学科的众多热点,采用各学科专辑、专栏的出版形式,保持、提升刊物的影响力。

  1 坚持主编引领,发挥各编委(专题负责人)作用

  《地球物理学报》有着优良的传统,历届的4位主编都是中科院院士,在本行业有着德高望重的声誉,每位主编任职期间,对刊物倾注心血,全方位把控刊物发展方向。前任主编刘光鼎院士更是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为学报的发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主张,并多次为学报的专辑撰写主编寄语,全方位介绍各重大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方向[3-6],引起广大地球物理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学报编委均由地球物理学各个分支的学术带头人担任,他们了解学科现状,能够把握学科的动态和发展方向,因此,依靠编委来组织稿件,是保证高质量文章的保障。

  2 紧跟学科热点,提升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科热点有关国家战略,有关国民经济建设,把握好这些热点,有利于吸引专业读者的关注,提升刊物的影响力。

  近几年来,学报抓住了汶川地震、海洋地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开发、地球深部资源探测、地学探测仪器自主研发与创新等热点,分别进行了专栏、专辑的出版,大大提升了学报的影响力。

  2.1 汶川地震的快速及长期的跟踪报道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国地学工作者迅速对汶川地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编辑部密切关注汶川地震灾害这一热点,以最快的速度跟踪一线科学家组稿、撰稿,快速完成审稿、定稿、编辑、发排、印刷出版等系列流程[7],在2008年7月第4期,刊发了张培震的学术论文[8]。论文对汶川地震的探讨深入、全面,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截至2018年7月在学报网站点击量达2886次。

  汶川地震初期的快速报道后,编辑部一直密切关注后续的研究工作,在2008年10月前后陆续发表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报道,并组织策划出版汶川地震专辑。由学报编委朱日祥院士和姚振兴院士组成专家组,做审稿和终审,《汶川地震专辑》在《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第2期出版。截至2018年在学报网站的单篇文章点击量均过千。

  10年的深入研究探讨,在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在朱日祥院士和许志琴院士关注和牵头下,《汶川地震10周年》专辑在学报2018年第5期出版。5月当月在学报网站刊发电子版数日内,各文章点击量过百。

  2.2 海洋地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开发

  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海洋的探索,以海洋油气资源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是当前全球海洋资源开发的焦点和热点,走向深海也是各国面对资源制约时的共同选择。

  中国作为海洋大国,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显得更为迫切。“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周边海洋也不断成为地缘政治的热点[3]。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和科研实力不断增强,重大科研成果不断。这些成果以专辑形式刊发,对科研成果的传播,刊物的提升,有着强有力的推动。

  学报把握这些热点,密切跟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陆续刊发了2010年第6期的《海洋地球物理学》;2011年12期《南海大陆边缘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专辑;2014年12月《海陆系列新图》专辑。截至2018年9月知网查询,2014年12期的海陆专辑总下载数11845次,总被引数930。

  2.3 地球深部资源探测

  近百年来,科学研究实践表明,深部探测是揭开地壳演化奥秘,更加有效地寻找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减轻灾害的重要手段。很多发达国家陆续启动了深部探测计划,我国也设立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专项,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专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与重要地学成果[4]。

  《地球物理学报》十分关注我国深部地学研究热点,持续跟踪研究进展,相继编辑出版了《中国深部探测地球物理技术与实验研究》(2012年第12期)专辑、《深部探测》(2015年12月)专辑和《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机制》(2017年6月)专辑。

  2.4 地学探测仪器自主研发与创新

  科技的本质是创新,自主研发的最高层级在于创新和突破。以创新思维推动地球物理方法创新,促进高端地球探测仪器发展。近年来,国家相继设立了不同层次的科技专项,加大对高端地球探测仪器研发的支持[6]。

  2017年6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报道,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南侧核心装备研发”项目多项指标达到国界水平,部分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地球物理学报》密切关注我国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及地学探测仪器研制的进步与发展,持续跟踪这些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进程,及时报道研究创新性成果,2017年11月出版了《地球物理仪器新技术》专辑。

  这些专辑、专栏的出版,全面、深入地展现了最新的地球物理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知网的数据初步查询,上述这些热点的报道,总下载量上万,总被引数近千次,数据表明,专辑、专栏的出版提升了学报的影响力,发挥了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当然,在热点的报道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由编委和审稿人严格把关,将文章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好度的把握。

  3 编辑部通力配合,高效完成出版

  为保证论文的时效性,一般专辑、专栏的出版都是在短期内完成组稿、审稿、终审、编辑、排版、校对、印刷等等一系列流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使专辑顺利刊出,全方位把控工作进度。每期负责的总责编与各环节人员加强沟通,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顺利地完成出版,使专题无论在学术内容还是出版质量上均达到最佳。

  4 结束语

  抓住学科热点,吸引科技工作者对刊物的关注度,是提升刊物影响力的保证。在长期的专栏、专辑出版工作中,编辑部紧跟专题热点,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科研人员的需求,在最短时间抓住重点、热点,短期内组稿,精心编排,充分发挥了科技期刊的导引作用[9]。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不断的完善各种思路,引领更多的创新,争取国际优秀稿源,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影响力。

  5 参考文献

  [1]言静霞,孙群,郭爱缨.传承与发展:纪念《地球物理学报》创刊60周年[G]//辉煌的历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周年.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448

  [2]刘少华,何燕,肖台琴,等.承载科学发展重任铸就中华地学名刊:纪念《地球物理学报》创刊61周年[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975

  [3]刘光鼎.深化南海大陆边缘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2):2991

  [4]刘光鼎.开展地球物理深部探测,实现我国“入地”壮举[J].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2):3883

  [5]刘光鼎.探索深部地球物理奥秘,揭示青藏高原动力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17,60(6):2029

  [6]刘光鼎.推动地球物理方法创新,引领探测仪器技术未来[J].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1):4145

  [7]刘少华.汶川地震后《地球物理学报》的快速反应和深度报道:以2008年5月―2010年5月载文数据分析为依据[J].地质通报,2010,29(10):1452

  [8]张培震,徐锡伟,闻学泽,等.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J].地球物理学报,2008,51(4):1066

  [9]黄敏.科技期刊专题策划路径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4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