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童书,半出华东”。这两句话、8个字在中国童书出版界着实已经流传了很多年。在各种童书出版报表和排行榜上,排在前列的多是东部出版社。“言必称华东”“只见东部,不见西部”,似乎成了童书出版固定不变的定式。2012年12月,当总编辑仅一年的常青出任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女社长竟悄然打破了中国童书出版这一区域格局,让地处中国西部的川少社及其川少版童书逢榜必上、榜上有名,成为中国童书出版的重要力量。
长了翅膀的川少数据
在2013年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常青面对的是川少社市场缺位和数据靠后。经销商告诉她,川少社在全国专业少儿社中,市场影响力已经处在第四方阵末端。在大数据时代和市场经济中,数据和排行就是一个出版社的成绩单,就是一个出版社的实力。常青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确立了“品牌立社、品牌兴社”发展战略,这也成为她不懈的追寻之梦。
在常青的带领下,从2013到2019年,川少社的各项数据“长了翅膀”。2019年,川少社生产规模和销售码洋双双过10亿元,销售收入近4亿元,同比增长28%;利润同比增长15%;年单品销售两万册以上的图书有150种;其中,销售上百万册的图书有16种;开卷数据显示,川少社2019年月销售册数在少儿出版市场始终排在第一、二位;在全国整体零售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十九;在全国少儿零售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迈入全国少儿出版第一方阵。这种“长了翅膀”的“川少速度”,理所当然成了童书界的新传奇。川少社用6年多时间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逆势超越,举起了中国西部童书崛起的旗帜。
强势突破的川少之谜
在市场格局相对定型、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川少社强势突破、脱颖而出。川少之谜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对此,常青平静如水。“2013年年初我们就认识到,优质内容资源和强势产品是赢得市场话语权的重要因素,内容建设是主业之基。”着力内容建设,坚持精品出版,打造现象级图书,是川少图书崛起的秘诀。
2013至2014年,川少社以《熊出没》等项目在市场上崭露头角;2015年以来,川少社将打造原创品牌作为立足之本。而四川省委“振兴四川出版”的决策,也推动了川少社的发展。川少社提出“‘量体裁衣’打造原创精品”,着力培育与本社契合度高的品牌作家作品,这就是常青格外重视的种子作家和种子选题。
北猫和他的《米小圈上学记》就是在这一策略下与川少社结缘、播种并开花结果。作为畅销书,《米小圈上学记》仿佛是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但对于出版方,却是耐心培育、逐步发展的艰辛。常青主持制定并督促落实“米小圈”系列整体营销方案,调动并集中资源和力量,全力打造“米小圈”品牌,并适时对“米小圈”进行IP规划,以“趣学”“趣玩”“趣想”为主题,将一套书延展成一条产品线,再将一条产品线发展成书刊互动的产品集群。2019年7月,创刊仅一年的《米小圈》杂志月发行量突破20万册,创造了新刊销售奇迹。2017年第22周,《米小圈上学记》登上了开卷全国少儿畅销书周榜前十名,实现了川少社、也是西部童书在该榜单上“零”的突破。
川少社要求编辑找准自己所编每一种书的“营销眼”。比如《DK儿童百科全书》着眼于它的“小而精”,《漫话国宝》着眼于它的“趣”,《爸爸的爱很大》则突出它的“温情”。多种类型好书,形成了川少社畅销书、长销书互补的产品格局。常青还注重战略布局,在北京、深圳分别加强或设立了图书策划编辑机构,与成都本部三地互动、优势互补,都成为年出版规模上亿码洋的部门。
满满当当的家国情怀
多岗锻炼的丰富阅历养成了常青坦诚务实、理性执着、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征。她以身作则,和全社员工一起,既把出版社当成自己建功立业的家,又把出版社当成为国奉献的战场,以满满当当的家国情怀,严细、认真、忘我,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常青“过家”过得很民主,社里的重要事情,她都会跟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商量;也过得很“霸道”,柔弱的外表下有着强大的内心,一旦认准的事情,总会坚持、坚守。常青决策透明,刚当社长时,有员工找她争奖金,她轻言细语地说:“给我一个理由,我可以调整。但这个理由不能只是悄悄说,而是我能敲锣打鼓对大家说。”就这样,近几年再也无人为奖金的事抱怨过。
常青“过家”也过得很细,川少社大到发展战略,小到一个书名、封面和首版印数的确定,常青都会亲自把关。凡有员工来找她签批经营上的事情,她都要问个一清二楚。“以慈带兵”是常青特有的风格,对人才呵护有加,是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的坚强后盾。有朋友曾说:“慈不掌兵”,川少社缺点规矩。但当你走进川少社,却能明显地感觉到常青的不怒自威,其实是员工们发自内心地对社长的尊敬和喜爱。
作为童书出版人,常青的目标很远大,培育一支士气昂扬、能打硬仗的队伍,创建一批优秀的图书品牌,打造一家有影响力的西部出版社。这条路很难,但常青说,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我们期待常青和她的伙伴们,在难走的路上,走出新的辉煌。
(作者系中国出版协会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