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亢嘉豪: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与此同时,数字出版在出版领域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模型。传统出版如何抓住数字化改革带来的机遇,适应新形势,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如今出版行业从业人员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转型对策
一、出版现状
当今,图书出版正在逐渐进入快捷创新、高速运转的数字出版时代。数字出版与传统的出版流程完全不同,彻底地改变了曾经的出版流程模式,传统出版的影响力正在下降,逐渐沦为数字出版的背景。这是因为数字出版并不是以传统出版为基础去发展的,而是以IT行业为基础去发展。IT企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提供内容的传统出版社处于被动的地位,导致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传统出版社没有太大的权利,致使传统出版社出版的内容被廉价使用,利润分成也不均衡。[1]这样的产业结构让数字出版产业在前期并没有达到发展的高峰期。
传统出版要想与数字出版进行良好的合作,传统出版人员就必须认清自身的定位,改变根本的观念,不再被客观条件限制,并积极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强化自身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更好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出版在转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点问题,都可能转型失败。
二、传统出版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一)与内容和资源关系不大
出版社可能会单纯地认为数字出版与出版社内容文字编辑无关,是平台运营维护商和技术部门的事,将资源主导权转让。在日常工作中,将数字出版单独划分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成立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工作也相互独立,各行其是,数字出版只是信息和数据部门的事情,完全没有达到相互融合。在经营方面,传统出版单位将内容资源按照一定比例的提成卖给平台或技术服务商,认为只要抓住内容和资源优势,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过舒服日子,其实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出版社可能做到这样,因为内容资源版权都有实效限制。所以,这样的认识还是比较危险的。
(二)二者相互对立
我们不能误解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这两者并不是敌对、你死我活的关系,数字出版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出版,传统出版也不会是夕阳行业,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是相互发展、共同进步的关系。数字出版比较偏向于表面功夫,让人们能够更加快速地阅读,追求的是快速但内容质量不高的模式,而一些质量比较高的内容还是要传统出版提供。[2]所以,虽然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已经占据了市场较多的份额,但是未来还是会以内容为重,而高质量的内容已经被传统出版打下了印记,那是只属于传统出版的,因此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传统出版的高质量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载体。数字出版并没有追求内容的质量,仅仅追求快速和时效性,而传统出版提供的内容才能满足以后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非相互对立。当前,数字出版正在逐渐摆脱对传统出版的依赖,但传统出版拥有稳定的高素质作者队伍、日积月累的优质出版资源、专业化水平非常高的编辑队伍,这些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能抵挡住数字出版带来的巨大冲击,使自己成功立足。这些优势让数字出版可望而不可即,反而促使其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三、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
(一)丰富出版内容
传统出版的核心是内容。内容是出版业的一张王牌,在“内容为王”的旗帜下,出版社编辑应该将重心转移到选题的策划上来。内容资源的无限可扩展性可为产品的衍生提供更多的拓展性。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这二者只是传播渠道和内容载体不同,关键都离不开内容。前期图书只有纸质模式,而数字化发展却证明了只靠纸质模式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传统出版社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工高质量的内容,制成电子书形式以及数据库等,不能只将内容以纸质的形式表达出来,还要通过其他的形式将内容原封不动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利益达到最大化。传统出版社一旦失去内容优势,一味执着数字出版,将彻底受制于人。
(二)加快数字出版平台建设
在当下的数字出版链条中,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运营商负责信息方面的传播,出版社更多的只是提供内容资源,这就使得出版社不占据核心地位。没有信息传播,内容就传播不到用户;没有技术,数字化就无从谈起。[3]出版社必须充分认识到只有建立自己的平台,积累自己的用户资源,凭借内容优势占据整个供应链的核心地位,才能在最后的博弈中取得更高的话语权,为出版社争取更高更稳定的盈利点。内容数字化和平台构建是整个数字出版业务的关键所在。
(三)强化专业编辑队伍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更新很快,而数字出版的编辑工作要保持很快的节奏,一有稿子就直接发出去,但是在这样“饥饿”状态下出版的出版物质量一定不高,因为质量高的作品是需要时间去筛选的。传统出版社的编辑在选择稿子的时候都会非常认真,数字出版社要经常关注市场,从许多混乱的信息中进行取舍,然后再进行简单的优化,以此来满足读者想要知晓新信息的需求,当选出来的稿子与读者的需求一致时,带来的效益将会成倍增长。如果出版物有效益但是不能退出市场的时候,提供内容的编辑将会承担主要的责任。所以,必须提高编辑的自身修养,以此提高编辑的文化水平,这样才能选出更高质量的稿子。在策划纸质出版物的同时,编辑应该考虑对其的多元化开发利用,实现数字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的资源互补是最佳出路。[4]
如今,并不是说传统编辑就应该被淘汰,相反,应该重视传统编辑,因为只有专业的编辑加入才能够提高整体工作队伍的积极性,重视合理的知识框架,这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只有加强编辑的专业性,才能保障信息知识的优化,将专业的编辑与数字化出版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提高数字出版的内容质量,可以说,专业的编辑与数字化出版是密不可分的,数字出版的环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才能够优化信息知识,而信息知识的传播又离不开数字出版。[5]总而言之,如果没有专业编辑的把关,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出版物,没有数字出版,就不能将信息知识传播出去,两者缺一不可。
(四)提高经济效益
出版需要重视经济效益,一定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主要的位置。出版与经济效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出版物越好,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高。传统出版社应该胆子更大一点,步伐迈得更大一点,积极经营网络平台,维护内容资源,选择与技术厂商展开深度合作,尽快实现平台运营,把产业做大,使数字出版拥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直接产品营利以及间接营利,直接产品营利主要为电子书、数据库以及手机出版等等,而间接营利则是指广告、作者服务以及出版社服务等等。[4]
(五)重视人才培养
目前,国内传统出版行业的人才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然而数字出版的人才相对匮乏。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来说,其他国家的专业人才都比我国多。我国传统出版企业大都设有数字出版中心,然而大多都处于比较边缘的部门,三五个人左右,人才质量也不容乐观。这样的状态根本达不到有效推进数字出版转型的目的。所以,出版社要与高校建立紧密的联系,制定培养目标,改进课程设置体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符合出版社的发展需求。此外,出版社还应该积极引进数字技术人才,重视数字出版人才,不断更新专业人才的知识库。
四、结语
数字出版已经是如今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对出版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出版人员必须改变自身的观念,不断学习,使传统出版能够更好地与数字出版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将高质量内容表现出来。数字出版也离不开传统出版,以后的发展核心仍是高质量的内容,数字出版需要的正是高质量的内容。本文主要对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郑爱玲.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3(5):82-84.
[2]欧阳志荣.坚守与突围——略论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图书的出版[J].江西社会与科学,2011(1):232-235.
[3]康倩.传统出版人向数字出版的跨界与转型[J].西北大学学报,2017(2):170-173.
[4]吴双英.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究[J].中国出版,2016(16):38-40.
[5]吴平.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哲学思考[J].出版科学,2016(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