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尹娜:河南教育报刊社
【摘 要】编辑工作中离不开标点符号的使用,2011年版本的新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也对规范应用进行了说明,对于重复应用、混用和其他情况进行了说明。对此,本文对出版物中经常出现的标点符号应用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以供文字工作者参考,避免类似错误的反复出现。
【关键词】出版物;标点符号;错误研究
一、引言
标点符号在书面语中必不可少,但它不仅仅是书面语的副产品,对其展开的研究也不可只停留在规范化的程度。无论是书面文字还是计算机输入法的应用过程中,标点符号应用、不同字体标点样式及大小都可能出现错误。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化,有助于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相应的改进。
二、出版物中常见的标点符号错误
(一)句号使用错误
句号使用错误一般是在并列复句的分句之间,通常情况下应该使用分号的场合却使用了句号。
例如: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学科。
可以看到,“人文性学科”后的句号应该改为分号。
(二)顿号使用错误
不同层次的停顿都应该用顿号表示。
例如:粮食、蔬菜、水泥、砂石都可以通过货船进行运输。
可以看到,粮食和蔬菜都属于食品,但水泥和砂石都是工业产品。所以在“蔬菜”和“水泥”之间应该使用逗号,而不是顿号。当并列成分中包含多个层次时,就不要使用顿号,在并列词语间没有停顿也不该使用顿号。表示概述的数字之间是否应该有顿号进行分隔,要基于实际情况来决定。
例如:二三月份气温还很低。
由于二三月份并不是表示概述,指的是二月份和三月份两个独立概念,所以“二”和“三”之间应该使用顿号。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联用表示概述时,需要使用汉字,且联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使用顿号隔开。
另外,只有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才使用顿号。
(三)逗号使用错误
逗号使用错误通常情况下是因为在不该停顿的地方使用了逗号,对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式进行了划分。
例如:在语文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可以看到,“文章”后的逗号应该删除,因为这是一个句式完整的结构。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用顿号停顿的地方使用逗号同样是错误的。
例如:我们学校配备了专业的体育馆,研究所,教室。
这里的两处逗号均应该改为顿号。
(四)书名号使用错误
在书名号使用方面,书名、文章名、报纸名、刊物名之外的非精神产品不可使用书名号。
例如:《安全登记表》应该由负责人和施工方共同编写。《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可以看到,以上两个书名号的使用都存在错误,可以用引号来表示这些内容,同样也可以不加标点符号。
三、新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作出的调整
整体来看,新标准在旧版本基础上进行了相对较大的修改,其中涉及的内容是对句末点号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更加强调句末点号和句子之间的语气关系,对逗号的基本用法进行了补充,明确了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同时还增加了分隔号的使用说明等。对诸如此类的内容进行增加和删减,更加规范化,也为我们在出版物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借鉴。
(一)增补内容
增补内容中,新标准在语言表述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即在未来的出版物中会利用更多专业的学术术语表达来代替传统的描述性文字,在语言表述上更加规范和专业化。使用相对详细的术语描述,其优劣势都非常显著。[1]《标点符号用法》不仅针对文字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还涉及大众的使用,其作为一项基准版的规定,对于语法和标点的要求看似过于严格,不过详细的语法位置更有助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化,让人们使用时有据可查。
另外,新的标准中对一些之前看似存在错误或是有争议的用法进行了说明,例如感叹号和问号的叠用用法等。在多个问句联用或表达疑问的语气加重时可以叠用问号,表示非常强烈的情感表达。
例如:你就是这么管理的?你这个负责人是怎么当的??你怎么能如此行事???
可以看到,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的语气且语气都非常强烈时,还可以在问号之后再增加问号加重语气。
(二)传统的重复用法问题
标点符号在出版物中的重复应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主要矛盾之一。例如,在科技文献中会涉及大量的公式内容,为了防止中文句号和字母“o”、数字“0”之间产生混淆,会使用西文句号“。”来代替。但是书面语当中的很多小圆点并不单纯地代表句号,以下角点为主的小圆点仍然会利用在排版当中。这一部分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在新标准中也得到提及,意图以更加规范化的标准来约束。
(三)标点符号混用情况说明
标点符号混用不同于前文提到的错误使用,主要是涉及某些易混淆标点符号的规范化使用。在2011年的新标准当中,以附录的形式进行了易混淆标点符号的分析,同时也解决了一直以来的错误与分歧现象。[2]
以点号为例,附录中对于点号的停顿情况进行了规定说明,即不同的点号都可以表示说话时出现的停顿。问号、句号、叹号都可以表示一个句子结束,分号则用于复句的分句之间,停顿长度短于冒号。因此各种点号所表示的停顿顺序,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分别为分号、冒号、叹号、问号、句号(其中叹号、问号和句号停顿等级相同)。
按照这一标准我们也能了解到,在复句表达并不复杂时,分句间的停顿使用逗号。但分句内部已经使用逗号时,分句之间就应该使用分号,用分号相隔的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总结,则必须使用句号。
最新的国家标准中也提到了有关省略号的说明,即省略号是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与内容的延续,涵盖了部分实质内容和虚指内容,所以可以六点式省略号取代部分出版物内的三点式省略号,简化省略号的用法。如省略号的递减排列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如果用规范性的内容进行约束则显得有些矫枉过正。[3]
四、新时期出版物的标点符号特殊用法
虽然在相关标准中对出版物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规定,但实际情况中的混用、错用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符号之间的功能相近现象,需要进一步约束。
(一)破折号和冒号之间的混用
例如:中国人的习惯在于——从孩子很小开始就为其安排一些补习内容。
从以上句子可以看到,破折号提示下文,表示提示部分和上文联系很紧密,通常不再一次出现主语;而当冒号提示下文时,则说明提示部分和上文联系不密切,可以视作一个独立的分句,需要重新表述主语。当提示部分是一个完整分句,冒号的使用频率应高于破折号,反之亦然。
(二)标点符号的语体研究
语体是为适应语言交际的不同需求而产生,使用不同材料形成的语言特点综合内容。对于语体的研究也是标点符号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语体实现着不同的交际功能,在词汇、语法和修辞语言中通过标点符号来区分。标点符号在不同语体中的差异实际上也有规律可循。常用标点符号在任何语体中都有比较广泛的分布,而一些“文艺性”标点符号则有更加丰富的表达意义,如破折号、引号等。此外,还有一部分规范性要求的标点符号,如连接号、括号等,其应用主要存在于公文语体当中。[4]
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其使用范围已经不局限于一般范围,我们应在传统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明确网络符号和传统标点符号的使用界限问题。
五、结语
通过不同方面的调整和修正,新版本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具有更加稳定的规范作用,对于出版物的质量控制也更加完善。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还应该探究标准中未能完全明确的规范化问题、标点符号语体分类规范问题与新型网络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等方面,从而对一些错误和混用情况进行解释和分类说明,了解标点符号的研究思路与发展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永辉.中国出版界英文图书标点符号乱象研究——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6):93-98.
[2]温锁林.编辑校刊要重视标点的准确性——以《红楼梦》中疑问句的标点问题为例[J].编辑之友,2010(8):96-100.
[3]接雅俐.科技出版物中文字与标点符号的书写[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1003.
[4]曾建林.论中文出版物外国人名翻译中字母后的标点使用——兼与《(标点符号)解读》商榷[J].中国出版,2015(1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