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全媒体时代下传统编辑的“守”与“变”

2020-01-09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 者】白艳妮:陕西人民出版社

  【摘 要】全媒体时代,传统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心发生了改变,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编辑应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定位,创新理念,提升能力,强化编辑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在出版工作中既应该有自身始终坚守的东西,又要有所突破、创新和改变,始终秉持作为一个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担当,改变认知与思维,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完成新时代下的编辑使命。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出版;编辑;创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诞生,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纸质图书的阅读载体形式,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出现,信息的呈现方式越来越丰富。人们越来越接受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因为它更轻松、更便捷。这些变化给传统编辑带来前所未有的警示和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出版社的图书编辑,迫切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自身编辑力、创新能力、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大的转变,由传统单一的“案头”编辑向全媒体编辑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编辑不仅要掌握传统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新时代思维,在传承中有所坚守,在转型中有所转变与提升,担当起出版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人类文明。[1]

  一、传统编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播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出版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在传统出版业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编辑,其编辑思路、编辑手段、编辑方式以及编辑观念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应对这一挑战,编辑就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不断调整工作和完善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包括编辑能力、经营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二、传统编辑要在传承中有所坚守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是党对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出版行业的生命线。无论体制怎么变,出版的正确舆论导向不能变。作为出版者,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职责,我们必须牢记责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编辑作为把关人,对一本图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编辑的神圣使命,政治方向正确,有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助于传播正能量。在日常编辑工作中,编辑每天要面对的稿件数量较多,有些是作者自投稿,有些是出版社组稿,这些稿件的质量良莠不齐,这就需要编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放松警惕,要对书稿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在重大、敏感、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在是非面前“辨得清、把得准”。

  (二)具备良好的甄别能力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是信息量大、时效快,但这中间不乏一些捕风捉影和虚假的内容,虚假信息极易误导受众,这就要求编辑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来当好这个“把关人”。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在选取稿件的过程中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一味追求“眼球经济”,出版一些内容低俗、暴力的出版物,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作为编辑,应具有出版职业的使命感,不能在市场化得到形势下迷失了方向,完全丢失出版物的文化责任。编辑对稿件的辨别能力与其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业务水平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分不开的。编辑要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就应不断给自身“充电”,加强文化知识及业务知识的学习。

  (三)不忘初心、甘于奉献

  长期以来,对传统编辑的定义都有“为他人做嫁衣”之说,一名优秀的编辑如果对本职工作没有热爱,是编不出优秀的好作品的。因此,编辑要从内心喜欢并尊重编辑职业,要坚守一份平常心,并有耐心和细心,不急功近利,要耐得住性子,有甘于奉献的精神,用心感受作者作品的闪光点,在出版的各个环节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只有始终秉持作为出版人的文化责任感,才能做出历久弥新的精品书。

  三、传统编辑要在转型中转变与提升

  全媒体时代下,作为肩负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命的图书编辑,不应再一味延续以往的工作模式,局限于做认真细致的案头工作。编辑要不断增强脚力,要能从繁复的案头工作中抽身,接收更多的信息,开阔思路。如果认不清目前的出版形势,不了解现在的图书市场需求,不了解读者需求,就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合适的产品。编辑应转变思路,清楚地意识到要使图书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不仅要自身内功过硬,还要打开视野,眼光向外,勇于创新,要在策划能力、协调能力、整合能力、营销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策划能力

  传统编辑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众多信息中辨识出有价值的部分,并将其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特创意。形成的创意要出奇、独特、富有远见性,给出的主意和点子要想别人之未想,就是要别出心裁,只有独特的、有创意的选题策划才能赢得市场。编辑要对市场发展趋势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和了解,探索目标读者的年龄层次、兴趣爱好及阅读需求,根据这些信息进行选题策划,策划的选题内容要实用,要有针对性,要有创新、有亮点,才能吸引读者。策划的选题还要有超前性,不然难以与市场需求同步。[2]

  随着阅读市场的个体化和细分化发展,选题一旦确定,编辑就要对选题的呈现形式、宣传角度、营销策略等作全方位的考虑,然后一步步落实。

  成功策划选题之后,编辑还要善于深挖潜藏在选题后的相关选题,实现选题策划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协调能力

  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是一名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与其知识储备、道德品质、个人修养相关。编辑要尊重作者和读者,处理好、协调好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编辑要尊重作者,真诚地为作者服务,凭借个人修养、知识和多种沟通方式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

  编辑在稿件具体问题的处理、修改上,要帮助作者用准确、规范、严谨的语言出版。在审读稿件时,出于对图书内容的考虑,在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敢于直言,与作者沟通交流,针对稿件中的问题给作者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的意见要有理有据,要比较客观,考虑得更全面,要综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编辑不要畏惧作者的头衔或担心指出问题作者会不高兴,作为一名编辑,要以服务品质、专业能力赢得作者的尊重,取得其信任。

  除了协调好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外,编辑还要时刻关注读者这个群体。读者由于文化、层次、兴趣、目的、年龄、性别等不同,对出版物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了解读者的现有水平,研究读者真实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要,是对读者个性的尊重,是为读者服务的最高要求。编辑只有进行认真、细致、深入的调研,多了解读者结构、读者需求,在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满足现代读者多层次需求的图书。

  (三)整合能力

  编辑应继续发挥专业出版优势,坚持“内容为王”。新媒体时代图书的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有字符、声音、图片、图像、动画,甚至影视文件等丰富的呈现方式。由于这些新的内容呈现方式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获取的信息量更大,获取的方式更轻松便捷,所以读者更喜欢内容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这就要求编辑对这些呈现方式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具备整合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将这些新的呈现方式与图书策划、制作相结合,使之成为内容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应学会针对不同的图书内容选取各种不同的媒体特性进行编辑,最终整合成一个全新的可多媒体输出的图书内容。也就是说,编辑要善于借力发力,利用新媒体手段,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资源优势整合,服务于自己的编辑行为,通过不同形式使作品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以满足现代读者的多层次需求。

  (四)营销能力

  目前,一些传统出版社的营销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已不能适应现代图书市场的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以往固守的传统思维模式,不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努力寻找适应市场变化、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方式。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本图书,编辑从头跟到尾在出版的各个环节都倾注了精力,他们对图书的内容可以说了如指掌,这时需要编辑对图书的卖点进行提炼,将最能体现图书卖点的语句用最精炼、最独特的语句表达,更鲜明地体现这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的不同之处。除此之外,编辑还要针对不同的图书在价格、质量、服务优势等方面下功夫。除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外,编辑还可借助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3]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下,作为肩负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命的图书编辑,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出版中的重要作用,不应再一味延续以往的工作模式,而要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定位。编辑面对新的出版形势,对图书市场、读者的重新认识以及基于此所进行的在策划能力、协调能力、整合能力以及营销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和改变,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改变的过程中,编辑要始终自觉坚守肩负的责任,秉持出版人的使命担当,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守思想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1]毛润政.新媒体时代编辑角色转型探析[J].编辑之友,2013(8):94-96.

  [2]祖晶.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形成[J].出版参考,2011(30):24.

  [3]王东华.浅谈图书编辑的营销策划能力[J].出版广角,2005(7):6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