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刘靖涛:共青团大连市委宣传教育中心
【摘 要】目前,新媒体势不可挡地对所有传统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孩子的阅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困境,少儿报刊的从业人员要迅速做出改变,首先要坚定信心,从被市场高度认可的优质报刊中汲取经验;其次要转变思维,积极创新,从提升纸媒自身的质量做起;最后要更新营销手段,寻找新媒体时代的每一次机会。
【关键词】传统媒体;少儿报刊;新媒体
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尤其是在开展读者调研的时候,碰到过许多《少年大世界》小读者的家长,竟然当年也是《少年大世界》的忠实读者。他们回忆起当年读到这本杂志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我是读着《少年大世界》长大的,没想到现在我的孩子也在读这本杂志,而且它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变得越来越漂亮,可读性越来越强,真的很感慨……”听到这些,编辑也感慨万千。正如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前会长李学谦所说,“这说明,好的报刊对一代人的成长记忆和阅读烙印是很深刻的,发挥的作用也是无限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也说过“如果要说我的文学起点,就一定会说到少儿报刊”。他认为高品质的阅读不仅是书,还包括报刊,其对培养孩子持续阅读的兴趣大有益处。[1]但在2019年的今天,孩子的阅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势不可挡地对所有传统纸媒产生了冲击,纸媒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中报纸受到的冲击最大,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听到某报纸停刊的消息,期刊也属于“重灾区”。少儿报刊的状况也堪忧,因为其不但要承受新媒体的攻城略地,还遭受着原本面向成人的传统报刊的不断蚕食,大批原本面向成人的报刊及出版社纷纷转战少儿报刊市场,都想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面对这样的困境,少儿报刊的从业人员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深埋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困境视而不见,没有半点忧患意识,更不能妄自菲薄、跟风悲观,而是要在看似“哀鸿遍野”的阵地中,找到“逆流而上”的突破口。少儿报刊可以从编刊、发行、推广、新媒体衔接等每个环节着手做出改变,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思维的改变。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从被市场高度认可的优质报刊中汲取经验
无论多么寒冷的冬天,都会有花朵俏立于枝头。面临市场寒冬的少儿报刊亦是如此,其中不乏运营良好、发展迅猛、成为业界翘楚的优质报刊,值得所有少儿报刊从业者从中学习借鉴。
少儿报刊要找好“靠山”,依附“豪门”,选择“大咖”,保证输出内容的含金量。
一份报刊,尤其是科学科普类报刊,能否得到读者的高度认可和长期喜爱,取决于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这背后必须依赖于高度专业的团队运作,要有强硬的专业“靠山”和显赫的学府“豪门”,这绝非是一个普通的编辑部、编辑们安坐于电脑前敲敲键盘就能完成的。比如《环球探索(青少年版)》杂志,由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独家授权,杂志内容体现了美国探索频道的专业水准和独家视角,每一期杂志内容都要经由Discovery把关审核。国内科普类报刊有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科普讲师团专家的鼎力支持,由专业科普人士亲笔著述,让孩子第一时间知道世界上最新发生的科学事件。新蕾出版社主办的《百科探秘•航空航天》,是专门讲航空航天知识的科普月刊,专业性比较强。其创作团队和北京、南京、上海各大航天博物馆和天文台都有合作,保证了杂志内容的专业品质。《博物》号称青春版的《中国国家地理》,内容相当丰富,背后有中科院专家团队坐镇,力求科学性、权威性。还有《东方娃娃》杂志,在纸媒逐渐衰落的今天,其反而越做越好,从默默无闻到人手一本,知名度大增,原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司司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对其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东方娃娃》是中国唯一能走出国门的幼儿杂志。这都得益于其豪华的主创团队,这里汇聚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绘本创作家、画家和一线设计师,为孩子们呈现最美的视觉体验和最有趣的设计创意。
二、改变思维,创新理念,努力提高少儿报刊的出品质量
(一)定位精准,不做“多而全”,要做“少而精”
“编什么,为谁而编”,这是关系到报刊生命的宗旨问题。在少儿报刊市场发展初期,很多省市都建立了自己的少儿报刊社,这些报刊社通常隶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出版社等。长期以来,由于有行政资源背景,很多少儿报刊是借助行政手段征订发行的,所以发行人员没有太大压力,编刊人员无需深入调研,[2]通常为尽可能多地满足少儿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闭门造车,制作出“多而全”的大杂烩杂志,照样能卖到少年儿童手中。如今,这一做法已经难以满足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以及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满足少儿读者不同阅读需求而进行内容精准投放,已经成为各报刊社的拿手武器。另外从近几年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目录》中也不难看出,入选的综合类少儿报刊只占很小的比例,大多数都是只面向一个领域,如科普、文学、军事、作文等,这些报刊刊载的内容领域越专业,信息量和重要性就越大,也就越能吸引读者产生共识性和连续性的阅读兴趣。因此,少儿报刊的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认真分析和找准自己的市场发展空间,使原来宽泛的市场定位明确化,找准擅长的领域切入,钻研“少而精”。编辑在内容的选取上要有的放矢,才能使杂志更好地发挥阅读引导功能,进而促进杂志发行量不断提高。
(二)细化读者定位,科学分龄分版
大多数少儿报刊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快乐语文》推出了面向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低、中、高三个版本。但根据国外市场的成熟经验,他们每隔一岁甚至更短的时间跨度就有一份相对应的报刊供孩子阅读,整个年龄梯度十分明显,非常科学合理。这样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如《乐智小天地》,它是日本最大的教育集团倍乐生和中国福利会联合出版的针对儿童的家庭学习商品,针对7月龄至8岁的读者群制定了非常符合年龄和认知程度的学习及游戏项目,有月龄版(7月龄开始到24月龄)、幼幼版(2—3岁)、快乐版(3—4岁)、成长版(4—5岁)、学习版(5—6岁)、彩虹版(6—7岁)、星空版(7岁—8岁)等,在生活习惯培养和认知方面都做得非常细致,以启发儿童的各种能力并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乐智小天地》利用不同的媒介特性,通过平面、立体、视觉、听觉等多元方式传达信息。配合学习主题,设计新鲜有趣的动手游戏来引导学习,以此吸引读者,增强黏性。这对少儿期刊读者市场定位宽泛、分龄分版模糊的问题,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更新营销手段,有效延伸网络空间
当前,中国少儿报刊正处在转企改制阶段,多家少儿报刊单位面临与主管、主办单位脱钩,呈现出原有的系统发行资源优势逐渐丢失的局面。但这并不会在一夜之间彻底翻覆,传统渠道发行的惯性还会维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恰恰是报刊自救的黄金时期。很多优秀少儿报刊都及时做出了调整,在内容传播方面,推电子刊、开微信公众号、设有声读物、使用增强现实技术,运用新技术创新传统报刊的产品形态,想尽一切办法吸引读者。如曹文轩主办的《十月少年文学》,一大亮点就是“全媒体”办刊,微信平台“小十月OctoberKids”在创刊当天同步上线音频、视频、动漫等各种丰富内容,与《十月少年文学》纸质期刊形成互动。扫描刊物上的二维码,还能聆听作品的配乐朗诵,使文字活起来。发行方面积极拓展多元形式,与专业报刊发行公司合作,开发网络发行渠道等。网络渠道中,借助大V公号传播报刊信息,不失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手段,因为这些网络大V的“带货”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如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凯,创立了凯叔讲故事APP及微信公众号,几年间累计粉丝千万。每期的优秀图书或报刊推荐,阅读量动辄几万,许多粉丝都是无条件信任地直接下单购买其推荐的图书。著名童书出版人三川玲开设的“童书妈妈三川玲”微信公众号亦是如此,积累了大量的读者数据,购买号召简直是一呼百应。所以,各少儿报刊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优势资源,当然,前提是报刊质量必须过硬,得是这些强力“带货”大V“篮子里的菜”才可以。
四、结语
在新媒体兴起、传播市场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少儿报刊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少儿期刊只要祛除顽疾,勇于竞争,求新求变,注重扬长避短,使自身的优势更加突出,就能求得新发展,取得新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新乐.小小一本刊大大一道“餐”[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5-31(5).
[2]宋馨.新形势下少儿报刊的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2011(04):73-74.
[3]沈含之.少儿期刊的创新与发展[J].南风•艺术,2016(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