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编辑工作者亚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科学建议

2020-01-08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万甜: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学报编辑部

  【摘 要】目的 :调查编辑工作者亚健康状态及探讨有效的科学建议。方法 :选择编辑人员6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SCL-90总分、焦虑、抑郁、强迫症状及阳性项目数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和抑郁方面,女性较男性明显;近视总患病率65.52%;颈腰椎病总患病率达79.31%;胃肠道疾病总患病率44.83%;高血压或/和糖尿病总患病率32.76%,女性较男性明显;总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37.93%,男编辑35.71%,女编辑43.33%,女性较男性明显。结论 :编辑工作者普遍存在亚健康问题,女编辑更为明显。

  【关键词】编辑工作者; 亚健康; 调查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民对于亚健康状态更加关注和重视,包括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均不容忽视[1]。各行业从业人员承担不同的压力,这种职业压力严重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目前关于编辑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研究较少。编辑工作者常面临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用眼过度、伏案低头、少动均给每一位编辑带来身心病痛,这是当下社会编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2]。目前,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已逐渐出现心理罢工这种心理亚健康的状态,严重干扰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效率和质量,对编辑行业的稳定发展形成危害[3]。通过了解编辑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状态,本研究制定调查问卷及测定相应的指标,了解编辑工作者的亚健康状态,并提出科学的应对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06—2017年12月福建省从事编辑工作人员62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8份,有效回收率为93.55%,均排除身体残疾者。其中男性28名,女性30名,年龄35—57岁,平均(42.25±9.54)岁;其中男性年龄35—56岁,平均(42.17±8.62)岁,女性年龄37—57岁,平均(42.72±9.08)岁,男女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量表评价

  1)心理健康调查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内容包括90项,按照轻重分为1—5分,评估表包括焦虑、抑郁、恐怖等9个因子。

  2)生理健康调查量表:采用自制评定量表,内容包括近视、颈腰椎痛、胃肠道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根据问卷调查,详细记录被调查者病史,并结合体格检查,确定诊断并记录,最后计算每个病种的患病率,患病率=患病例数/总例数×100%。

  3)体重指数:简称BMI,BMI=体重(kg)/身高²(m²),成人BMI标准:过轻:低于18.5,正常:18.5—23.9,过重:24—27,肥胖:28—32,非常肥胖:大于32。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体重指数大于24的例数/总例数×100%。

  1.2.2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调查量表(SCL-90)比较:见表1


表1 SCL-90评分比较
SCL-90 所有编辑 男编辑(n=28) 女编辑(n=30) 国内常模(n=1388)
总分 142.23±32.52* 141.53±31.27* 143.31±33.43*▲ 129.96±38.76
焦虑 1.35±0.61* 1.32±0.38* 1.38±0.96*▲ 1.09±0.43
抑郁 1.81±0.32 1.75±0.73* 1.87±0.63*▲ 1.50±0.59
强迫症状 1.87±0.21* 1.86±0.39* 1.87±0.44* 1.62±0.58
躯体化 1.39±0.46 1.39±0.53 1.39±0.48 1.37±0.48
人际关系 1.67±0.53 1.66±0.32 1.67±0.29 1.65±0.51
恐怖 1.25±0.93 1.25±0.72 1.26±0.63 1.23±0.41
偏执 1.42±0.58 1.42±0.87 1.41±0.55 1.43±0.57
敌对性 1.49±0.67 1.49±0.41 1.48±0.6 1.48±0.56
精神病性 1.31±0.58 1.30±0.51 1.31±0.21 1.29±0.42
阳性项目数 31.62±16.26* 30.62±15.83* 33.81±17.02*▲ 24.92±18.41
  注:与国内常模比较,*代表P<0.05;与男编辑比较,▲代表P<0.05。

  2.2 生理健康调查量表,见表2


表2 生理健康调查量表
疾病 性别 n 患病例数 患病率
近视 男性 28 17 60.71%
女性 30 21 70.00%*
总计 58 38 65.52%
颈腰椎病 男性 28 21 75.00%
女性 30 25 83.33%
总计 58 46 79.31%
胃肠道疾病 男性 28 12 42.86%
女性 30 14 46.67%*
总计 58 26 44.83%
高血压或/和糖尿病 男性 28 8 28.57%
女性 30 11 36.67%*
总计 58 19 32.76%
  注:与同疾病男性比较,*代表P<0.05。

  2.3 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见表3


表3 超重和肥胖检出率
性别 n 过轻 正常 过重 肥胖 非常肥胖 超重和肥胖检出率
男性 28 1 18 6 3 0 35.71%
女性 30 3 14 7 5 1 43.33%*
总计 58 4 32 13 8 1 37.93%
  注:与男性比较,*代表P<0.05。

  3 调查结果分析

  由以上调查研究发现,58名编辑工作者的SCL-90总分、焦虑、抑郁、强迫症状及阳性项目数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焦虑和抑郁方面,女性较男性明显,提示编辑工作者心理健康问题值得人们关怀和自身调整,其中女性较男性更为焦虑,原因可能为多方面因素。工作上编辑职业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即要劳心、劳力、劳神,又要动脑、动腿、动手,加之工作回报低,易引起失落感[4-5];女性除了工作,更繁琐的家务、承担儿女教育、较少的娱乐圈、心理较脆弱[6],或遇事相对敏感等,都可能增加女性编辑的心理负担。生理健康调查量表提示近视、颈腰椎病总患病率明显偏高,考虑与编辑长期使用电脑、伏案工作有关,胃肠道疾病、高血压或/和糖尿病总患病率以及超重肥胖检出率均稍偏高,主要与编辑活动少、运动缺乏有关,诸多因素均严重影响了编辑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从数据来看,女性身体健康受影响程度较男性明显。另外,编辑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受影响后,容易导致职业倦怠,从而导致职业效能降低、不愿与人交流、缺乏工作热情等[7],编辑队伍中出现心理罢工这种心理亚健康的状态,严重干扰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效率和质量,对编辑行业的稳定发展形成危害。

  4 科学建议

  4.1 学会情绪管理,接受心理咨询

  编辑工作者在复杂繁琐的工作中首先应学会情绪管理,加强自我调节,自娱自乐,可休息时听听音乐来缓解紧张情绪,研究表明,通过欣赏优雅的乐曲,可以有效缓解心理紧张或焦虑状态,起到宁心安神作用。音乐的频率能释放有效能量,其物理效应可以通过大脑传输,使人体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有镇静、控制血压和心率的作用[8]。其次自学心理减压、心理防御或挫折教育等有关知识,能克服恐惧焦虑,有驾驭心理压力的能力,学会爱自己、爱家庭,处理好工作与家庭关系,充分感受婚姻与家庭的幸福,不好强,做到心理健康[9]。再次如果通过自我调节仍无法消除心理压力,建议通过心理医生咨询,寻求更有效的调节方法,或通过正规的心理治疗得到帮助。

  4.2 加强康复锻炼,饮食起居有度

  编辑工作者多处于身体亚健康状态,如编辑用眼、伏案工作时间较长,颈椎、腰椎都明显劳损,大脑、眼睛都过度疲劳;活动减少,容易患胃肠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症[10]。因此除了适当的休息外,应加强康复锻炼,做到动静结合,提高身体素质,比如坚持做眼保健操,学会专业的颈椎腰椎操,打太极拳或八段锦,还有比如有些编辑部门准备乒乓球桌、健美操馆、游泳池等,为员工准备了丰富的休闲设施。同时要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调节好饮食起居,按时吃早餐,改变吃夜宵的习惯;编辑人员工作量大、常常有加夜班的习惯,因此吃夜宵是造成胃肠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的重要原因[11]。总之,通过适当的保养和运动才能有效缓解编辑工作者身体疲劳、改善亚健康状态。

  4.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编辑工作者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编辑工作的性质,找准自身定位,保持工作热情,爱岗敬业,从心里认可编辑工作,通过本行工作体现自身价值[12-13]。其次,编辑工作者应通过学习、培训或深造等机会,提升自身水平和素质,制定不同阶段计划,从而获得职业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何妍等指出:提升幸福感是编辑职业倦怠的解决之道[14]。编辑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关注愉快体验,培养积极心态,发展积极人格特质[15]。

  4.4 社会支持

  编辑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工作,编辑工作者常年累月从事着组稿、审稿、选稿、改稿、安排版面、出版发行等一系列的工作,这就需要社会更多的理解,以及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定期组织编辑人员健康体检,为编辑身心健康建立有效的保障。其次应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财力,更新、改善编辑部办公条件,增加休闲娱乐场所,制定人才培养和奖励机制,这是编辑工作者安心本职工作的制度保证[16]。再次编辑部可以组织编辑人员与作者、读者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不仅可以让广大读者了解编辑工作的辛苦,同时可以让每一位编辑人员更好的感受到自身价值,提高内心自豪感。最后编辑部门要将“以人为本”,充分的信任、关怀和尊重编辑个体,为编辑提供更广阔的才能展示平台,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主动奉献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琪,李朋.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健康问题浅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6,36(3):311-314.

  [2]李东.期刊编辑亚健康状态及其对策[J].编辑学报,2014,26(1):76-78.

  [3]李广宇,张宁.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疲溃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79-681.

  [4]赵正,陈小萍.编辑职业倦怠研究评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36(6):665-668.

  [5]邹小荣苗变.困境与突破:高校科技期刊中年女性编辑的职业生涯[J].编辑学报,2015,27(6):600-602.

  [6]刘畅,姚仁斌.期刊编辑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山西科技,2015,30(5):125-128.

  [7]李逢超.关于中国编辑职业压力源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6,32(6):60-63.

  [8]赵耕源,黄铎香.医学心理学概论[M].1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2-113.

  [9]库雪飞,张勋.不同职称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5,18(12):2141-2145.

  [10]李东.期刊编辑亚健康状态及其对策[J].编辑学报,2014,26(1):76-78.

  [11]张琪,李朋.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健康问题浅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3):311-314.

  [12]孙素梅,徐晓明,徐剑,陈晋章.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敬业度对策探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80-85.

  [13]张敏.为他人做嫁衣:也谈科技期刊编辑的作者服务[J].编辑学报,2017,29(3):304-306.

  [14]何妍,杨瑞勇.从职业倦怠走向职业幸福——积极心理学对编辑的启示[J].出版广角,2009(8).

  [15]袁丽霞,黄明睿,陈雯.树立职业信心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成长的基石[J].编辑学报,2014,26(4):372-374.

  [16]马瑶.基于心理契约的编辑激励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32(11):141-142,15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