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
唐 克(读者出版集团监事会主席、工会主席)
王积跃(四川教育出版社副社长)
黄永华(湖南教育出版社副社长)
田 怡(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编审)
马晓侠(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
高 雅(新蕾出版社文化教育中心主任)
邱 明(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刘世贵(山东教育出版社教辅出版中心副主任)
张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
采访者
张潮鑫(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与其他类别图书相比,研学专业指导用书的策划和编辑有何特别之处?
唐克:研学专业指导用书的策划编写首先是一个创新之举:不仅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需要保证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落地实施,是一项动静结合的工作。在“读行陇原”系列研学教材的策划编写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准确把握各地州市的优质资源及落地实施保障措施。
王积跃:研学类图书需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黄永华:研学专业指导用书要从课程和方法论的角度,建构一套完整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丛书中的每册既要自成逻辑体系,又要符合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体现每册知识——方法——价值理念之间的梯度衔接。
田怡:研学专业指导用书应突出教育指导作用,图书内容要站位在教学的角度,紧密和中小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水平挂钩,重点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和与政策,在方向上一定要有正确的导向。另一方面,研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学图书同样要关注研学旅行在实际操作中的落地。
马晓侠: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编辑要给作者提供智力支持,首先必须具有关于学生教育的知识素养,同时要从出版者的角度给作者分析目标读者群体的特征,使得书稿体例必须兼具主题性、开放性、启发性与可操作性等特点。
张丽娟:研学专业指导用书的策划编辑要充分认识到研学旅行作为“立德树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要了解研学旅行的课程属性、特点,明确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属性;要突出研学旅行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和体验性等特征,挖掘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既要有理论引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重课程建设,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课程提供方法和标准,提供不同研学主题、不同学科研学课程的设计、方法和案例,最重要的是还要有相关的课程评价体系。
贵社推出的研学专业指导用书有哪些策划亮点和细节?
唐克:读者出版集团的“读行陇原”系列研学教材的策划编写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程度,设置不同的版本,在策划编写前期组织学习《课程实施纲要》,由总到分,设置小初高三个版本;该书编写紧紧围绕甘肃省14个地州市优质文化资源,以促进本土学生群体对于本土文化的纵深了解,助力甘肃省教育发展为主要目标。
王积跃:四川教育出版社的《中小学生境外研学旅行书册》首先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和理论的叙述,注重科学性、针对性、趣味性、通俗性。全书分为导学篇、研学篇和评价篇,分别对应国内积极准备、国外实景体验、回国分享强化。手册中的素材尽量选取有趣的实际案例,具有可读性。
黄永华: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研学旅行》一是以项目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全面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组织的新型“全课程”教育体系;二是按研学方法的类型分册,全面覆盖14大研学主题,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科学的研学旅行课程教材;三是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过程体验,可操作性强。
田怡: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的《研学旅行教育课程研发与实施标准指南》依据中小学课标,设计了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研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便于执行者使用。同时,图书还用标准的教学语言体系,为评价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马晓侠:作为通识读本,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研学旅行来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研学旅行,为研学旅行政策导航和实践诊断,利用139 个问题破解研学旅行的热点与难点。
张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研学旅行学校指导手册》详细梳理了研学旅行的政策与理论依据,明确了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和课程定位,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和公益性四大原则和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体验性五大特征,提供了丰富的主题研学线路的实施案例。
为推广研学专业指导用书,贵社开展了哪些营销?
王积跃:四川教育社协同《中小学生境外研学旅行书册》的作者——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在成都的中小学校开展了研学旅行的宣传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特色、不同侧重点的“研学游”“研学进校园”活动。
黄永华:《研学旅行》首先利用传统渠道优势,采用“课程教材+研学手册”模式,为各地市定制配套研学旅行教材的研学指导手册,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在各个地市的落地实施。今后社里还将利用融合发展优势,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推动教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举办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探究报告比赛。
田怡:由于《研学旅行教育课程研发与实施标准指南》主要以课程标准为主,因此主要读者群体定位是研学导师和研学从业机构。因此,在市场推广方面,我们结合研学导师培训,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推荐活动。此外,环境出版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绿书架”捐赠活动,该书也通过公益活动的形式走向了全国各地的多家学校。
马晓侠:针对《研学旅行来了》的目标读者,陕西人教社主要是与一些研学旅行培训会组织者、各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及想申报各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单位,各省市自治区有影响力的研学机构积极沟通,有目标性地推荐该书。
您如何看待研学专业指导用书未来发展前景?
唐克:伴随着研学旅行市场的日益规范,研学旅行指导教材在整个研学活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书,其需求会在标准化基础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等特征,整个研学旅行图书市场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
王积跃:研学旅行的发展为图书出版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研学旅行读物,对研学旅行图书市场再进行细分。
黄永华:在未来,科学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将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湖南教育社目前正在推动的工作以及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马晓侠:我认为必须研究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给予有针对性的智力支持。目前最需要课程设计类的指导书与研学旅行教师培训类的教材。
高雅:研学专业指导用书市场的未来发展一定会“百花齐放”:既有面向研学理论研究者的研学理论图书,又有指导如何开展研学活动的指导型图书,还有面向青少年读者、面向家长、面向教师的某一类研学的具体实践图书。市场也将呈现越来越繁荣的趋势,最终大浪淘沙,形成一系列品牌。
邱明:研学专业指导用书未来要走定制化服务模式,将研学路线与参与研学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相信会有比较好的市场。
刘世贵:研学专业指导用书图书还会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一是高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教材用书,随着高校专业规模的扩大,教材需求也会很大;二是随着研学旅行从业人员的迅速增加,研学旅行工作指导书籍的需求也会迅速增加;三是未来一定会出现研学旅行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或岗位能力考试培训,这些考试和培训也需要有相应的专业书籍作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