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童诗的魔力 “王宜振童诗精选”

2020-01-08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闫超华
  “王宜振童诗精选”(4册)王宜振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9月版/25.00(册)

  法国作家菲力浦·阿利埃斯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发现幼童的语言。童诗,作为诗歌的“幼年”,它似乎起源于幼童的心灵,孩子说的话成了语言最初的游乐场。我们无时无刻不身处语言之中,我们因拥有幼年而获得语言的胚芽。在童诗的迷宫里,语言的水、语言的火、语言的水晶都在参与我们的新生。本质上而言,阅读一个优秀儿童诗人的童诗,就是在重新创造自我的幼年。

  作家王宜振的“王宜振童诗精选”(包含4本儿童诗集《星星的脚印》《我是一座会移动的山》《西瓜的诗》《夏天里的苹果梦》)如同一束光折射出的4种语言的色彩。

  好的童诗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深深扎根于幼年的黄金时刻,并一次次邀约我们进入纯粹的童话世界:“海马的时间用完了/他只好向海豚借时间/海豚借给他一个白天/他说:不够,不够/海豚只好再加上/一个夜晚/一个白天/再加一个夜晚/好长啊/海马说:这么长的时间/我正好可以给小铁皮人/写一篇童话。”这首童诗营造的情境很容易让我们陷入《绿野仙踪》里的魔法气氛,同样是通过“铁皮人”来绘制诗意的路线图。需要指出的是,海马借时间的最终落脚点在于给“铁皮人”写一篇童话。“一个白天/加一个夜晚”便是整个童诗时间的总和。诗人的这首童诗意在告诉我们,我们永远处于童年中,像米尔恩那样“现在我们六岁了”。而且我们会被永远封印在这个年龄中,如同爱丽丝走入镜中那样。“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只有一个例外。”在《小飞侠彼得潘》的开头,作者詹姆斯·马修·巴里就向我们声明了这一点。

  而诗人的另一首童诗《时间》也在绘制这样的“永无岛”:“有个淘气包/把时间切了一刀/切成白天和黑夜/像黑白两个大蛋糕/太阳是这个白蛋糕的蛋黄/我猜想它的营养价值一定很高/月亮是这个黑蛋糕的果仁/我猜想它的味道会又香又好”。当我们阅读一首优秀的童诗时,我们就生活在这首童诗中。对读者而言,一首童诗的尽头往往意味着童年的结束,王宜振似乎打破了这个“魔咒”,因为在诗人那里,童诗,永远只处于写作的开端。

  好的童诗不仅孩子能读,成人也能读。加拿大作家H·史密斯说:“儿童喜欢的诗歌和成人喜爱的诗歌之间并没有分界线,若有的话,大概也只是儿童更强烈的新鲜感和求知欲给他们探索的优势。”诸如“树想远行/就拼命地攒力气/他索性把整个地球/拎在自己手上。”“当你手里有了两个词/它们可以玩过家家/做游戏。”诗人在营造一个个袖珍的微型世界,这个世界更像是一个方形(诗歌的排列)的迷宫,而儿童诗人就是魔法师,每一行诗句都是最短的波浪、火苗、光和影,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王宜振的童诗中获得游戏的宇宙。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