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霍振响、屈李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范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摘 要】撰写编辑学论文,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加速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必要条件,在凸显编辑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从内在和外在因素2个维度对如何发现选题进行探讨,帮助青年编辑尽快打开论文写作通道。其中:内在因素包括困惑破解、经验积累、自我学习、情怀表达等,这是开展研究的“源头活水”,青年编辑据此可以较容易地觅到选题;外在因素则包括新闻热点关注、与同行交流、向前辈学习等,借助这些“他山之石”,青年编辑可拓宽选题思路,对感兴趣的编辑学研究专题进行深耕细作。
【关键词】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论文选题;编辑学论文;个人成长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以下简称为“青年编辑”)撰写编辑学论文,是工作能力提升和个人职业成长之共同需求[1],也是破解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2]。明确的选题是撰写编辑学论文的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题正是论文写作之“米”,好的选题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研究的创新性,从而提高论文被录用的概率。针对编辑学论文选题,有编辑同人进行了研究。李彩等[3]和史春薇等[4]对青年编辑日常工作中潜在的选题进行了详细阐述;谢晓红等[5]认为可以从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寻找选题;江霞[6]以信息积累为视角,探讨了如何在职业实践中发现选题。总体而言,这些研究都是从客观角度出发,分析编辑学研究选题的可能资源,或详细或粗略地进行概述,未考虑编辑主体的能动性;但从广泛意义上讲,编辑是出版活动的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促进编辑主体发展和队伍建设的捷径[7]。因此,本文拟在凸显编辑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2个维度,结合所掌握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的经验,探讨编辑学研究选题来源,以与青年编辑同人商榷和交流。
1 内在因素:编辑学研究选题之不竭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内在因素不仅包括青年编辑的从业困惑、工作经验积累、自我学习,更包括其对职业情怀的表达。这是青年编辑从事编辑学研究的动力,而且他们每日都处在这样的职业思考和追求中,因此更容易从中受到启发,是寻觅选题的“源头活水”。
1.1 从破解困惑中觅选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编辑多是理工科硕士或博士,非编辑出版专业科班出身,编辑职业对其而言确是漫漫之路。他们对于负责学科研究有一定经验,但对偏重于社科性质的编辑学研究则有些吃力。在从业过程中,青年编辑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困惑,若能做个有心人,加以深入思考,就可能在破解困惑中找到选题[8]。如在编校加工过程中,对于内容加工,“改必有据”“可改可不改的不改”“忌无知妄改”是基本原则,但具体到每篇稿件或语句时,却并不容易操作:如何把握编校加工的度?哪些属于可改可不改的内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如何辨析等?这些都是盘旋在初入职青年编辑头脑中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惑就是选题来源,应在第一时间做好记录。针对上述问题已发表不少论文,可见坚持“上下而求索”就不乏研究选题。本文第一作者求学期间曾经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专题有所涉猎,进入编辑行业后,思考了“编辑是否有职业倦怠情况、表现如何、有无明显的从业时间规律、如何消解及相关理论支撑”等问题,最终围绕此选题发表了1篇论文[9]。
1.2 在经验积累中觅选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青年编辑不仅要学习与编辑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学习专业的编校知识以及所负责学科稿件的处理技巧;工作过程中通过“时习”,保持思考和积累的习惯,做好编辑日记[10-11],也能发现选题。如本文第一作者发现,数据不一致问题在科技论文中非常普遍,因此对稿件中出现的数据不一致现象进行了长期记录,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后,以“数据推敲”为选题发表了1篇论文[12]。追溯历年的编辑学研究文献可知,从题目修改、中文摘要组织到英文摘要编校和应注意的细节问题,从关键词标引、中图分类号标注到作者署名和基金项目中存在的学术不端,从数据统计方法的准确度核查、图表加工规范到参考文献著录和引用错误等,都有大量研究结晶,可以说科技论文每个组成部分都是选题宝藏,这就需要青年编辑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当积累素材从量变到质变时就是选题呼之欲出、论文水到渠成时。
1.3 到自我学习中觅选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青年编辑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和扩充个人的知识库,弥补不足;树立系统研究的观念,培养大格局的研究思维,从最初“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研究模式逐渐向系列化、纵深化的研究方向试水。对云计算、大数据、网络首发、增强出版等新事物,以及期刊评价体系、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用户画像等内涵应有所了解,顺应并试图跟上时代对编辑出版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应学习哲学、编辑学、出版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夯实理论功底,在广泛深入的自我学习过程中选题将不断涌现,且具备宽厚广的理论基础。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有写作经验和较高研究水平的青年编辑,凭借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再辅以深厚的理论根基,将能在更高层次的编辑学研究选题上有所建树,其研究也必出良品。
1.4 于情怀表达中觅选题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青年编辑无论因为什么原因走进这个行业,都应逐渐强化自己的职业认同感,提高投入度,培养一种职业情怀[1],即不仅仅把这份职业看作养家糊口的途径,而是当作一份事业来做,从职业到志业,在“终不悔”的职业情怀和境界中实现个人价值[13]。陈浩元、周桂莲、赵大良等前辈就发表了多篇作品,抒发了对这份职业的钟爱之情。本文第一作者在阅读了游苏宁等[14]的“砒砺前行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一文后,回忆个人10年来的从业经历,有感而发,写就《编辑颂》并发表。这种情怀表达可增强青年编辑对所从事职业的归属感,促使其更尽心地投人工作,自觉消解倦怠情绪,加强内在职业认同感,从而激发其主动发现研究选题的热情。
2 外在因素:编辑学研究选题之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青年编辑有敏锐地把握信息的能力,更乐于接受新技术、新手段,在思考专职工作之外,若能在关注新闻热点、与同行交流及向前辈学习过程中稍加留心,借用这些“他山之石”,也能发现很多编辑学研究选题。
2.1 从关注的新闻热点中觅选题
2.1.1新闻出版相关热点
有关新闻出版的热点,如国家新近颁布的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标准、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都可以成为编辑学研究选题;但此类选题要求研究者对宏观政策有一定的认知高度,适合有一定写作基础且水平较高的同行来写。经验不多的青年编辑则可从一些小的热点上发掘选题,如汤亚玲等[15]和闫玉玲等[16]根据参加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的自身经验撰写了论文。2017年,看到一则施普林格大量撤销我国作者稿件的新闻后,一直关注“学术不端”问题的本文第一作者以此为选题,对所在期刊防范此类行为的措施进行总结凝练,论文一气呵成并得以发表[17]。
2.1.2 各类学会项目申报或期刊征稿指南
各类编辑学会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基本会定期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和新一年的征稿重点,这是最便捷获取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研究创新性的选题库,青年编辑应进行重点关注。2017年底,笔者看到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的项目申报通知后,对其中的数字化阅读选题很感兴趣,在阅读了100余篇文献基础上完成了2篇论文,并成功发表。此外,对申报未获批的项目进行修改完善,最终以“数字化阅读”选题成功申报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并围绕科研人员的专业文献数字化阅读行为进行了调研。调研在审稿人和作者群体中同时进行,在调取数据过程中发现,审稿人的审稿数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围绕此选题撰写了1篇论文并发表[18];调研过程中与作者的交流由于多属非工作关系范畴,因此对编辑与作者构建非工作关系的途径进行了思考,也发表了1篇论文[19]。
2.2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觅选题
2.2.1 编辑部定期业务交流
编辑部同事是青年编辑的同行者,也是最好的学习对象。很多编辑部都有定期讨论业务的惯例,笔者所在编辑部亦如此。如有关关键词的精准选择、稿件语句的加工度等问题,除了面对面讨论外,我刊编辑部同事也会将疑问发在工作群里,大家随时可以进行线上讨论。在此类交流中,青年编辑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和不懈钻研的精神,认真聆听针对疑难问题的争议,在学习的同时也可能发现研究选题。2018年5月,与往年同时段一样,编辑部工作群里陆续出现审稿人拒审的提示信息,本文第一作者意识到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对期刊的外审工作进行反思,思索有无好的改进方案,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诸多数据,摸清了拒审规律,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发表了1篇论文[20]。关键词的精准标引一直是困扰我刊编辑部同事的问题,为了提高关键词编校水平,笔者阅读了相关资料,并在研究生作者群体中进行调研,还以关键词为切人点探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如何发挥研究生作者科研能力的培养职能,已撰写相关论文1篇并发表。
2.2.2 外出培训时同行交流
每个编辑部都有固定的工作制度和方案,其在保障编辑出版质量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久而久之,青年编辑难免陷入思维僵化的困境,而参加会议或培训时与其他单位同行交流是接收新鲜信息、打破思维固化的良策。这是因为各期刊操作模式不同,且每人都有独特的视角和经历;因此与其他单位编辑同行进行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其工作模式,取长补短,实现职业生涯成长跃迁,也可听到同人的诉求,这些就可能成为编辑学研究的选题。如在一次培训过程中了解到,一位同行就在线开具录用证明撰写了1篇论文,这个选题虽然很小,却是业内的共同诉求,因此文章发表之后接到了很多咨询电话。这提示青年编辑,要抓住走出去的机会,与其他单位同行多交流、学习,如此不仅可以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也可以拓宽编辑学研究选题渠道。
2.3 于向前辈学习中觅选题
2.3.1 前辈发表的文献
文献阅读是撰写论文必需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文献资料掌握范围是否广泛、质量是否上乘、文献是否新近等都决定着研究有新意与否,只有掌握高水平、高质量的新文献,才能确保论文选题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阅读前辈发表的文献,可以了解其研究方向、方法及编辑学研究的新趋势等,如陈浩元老师围绕编辑出版界相关国家标准的解读等高端专题发表的系列论文和书籍,李兴昌老师围绕科技文稿编校加工技巧发表的系列论文和专著,任胜利老师围绕我国英文期刊发展发表的系列论文,游苏宁老师围绕科技期刊发展方向和编辑责任等意识形态层面发表的系列论文,以及王晴老师团队围绕编辑工作实践发表的系列论文等。阅读这些文献,不仅可以感受其研究热情,同时也能深刻领会选题技巧和针对某个专题进行深耕细作研究的成就感。青年编辑阅读时,学习内容的同时,更要掩卷深思,思考他们是如何发现选题并进行发散研究的,为自己从事编辑学研究积累资料。
2.3.2 前辈的学术报告
青年编辑参加培训时,会听到很多前辈就特定专题所做的学术报告。通过认真聆听,不仅可以了解编辑出版的前沿知识,也会受到启迪,有时甚至是一个词汇刺激都可能引出一个选题。如一位专家在报告中提到“高投稿量作者”一词,这让本文第一作者突然想起,所在期刊有不少经常投稿且成功发表了多篇论文的作者。他们选择期刊的原因何在,是与单位认定标准、物质激励因素相关度高,还是与期刊办刊质量、影响力和服务水平等相关度更高,研究结果对期刊培养优秀作者队伍有何指导意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和研究。
3 结束语
青年编辑从事编辑学研究,可以提升业务能力,有助于养成勤学、好问、乐思、爱记的好习惯,从而提升与同行的对话水平和质量。参与论文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其编校稿件的文字水平,也可从中体会到作为一名作者的甘苦,从而更好地为作者服务[19,21-22]。青年编辑应重视自己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内在和外在因素,挖掘潜在的编辑学研究选题;其中,困惑破解、经验积累、自我学习、情怀表达等内在因素是发现选题的“源头活水”,关注新闻热点、与同行交流和向前辈学习等外在因素是发现选题的“他山之石”。以内在和外在因素相结合寻觅选题,有助于顺利找到编辑学论文写作的突破口,引导青年编辑自觉走上业务研究之路。
4 参考文献
[1]辛亮,黄雅意,黄锋.工匠精神背景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J].编辑学报,2019,1(1):100
[2]万家练,阮征.研究: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克服职业倦怠的良策[J].编辑学报,2017,9(5):498
[3]李彩,王晴,吴爱华,等.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撰写编辑学论文如何选题[J].编辑学报,2009,1(4):359
[4]史春薇,仲崇民,朱伟,等.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选题及修改编辑学论文[J].编辑学报,2012,4(2):194
[5]谢晓红,王淑华,肖骏.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撰写编辑学论文时如何选题[J].编辑学报,2017,9(5):495
[6]江霞.从信息意识与职业实践的契合点中寻找论文选题: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体会[J].编辑学报,2017,9(3):296
[7]李苓,马攀可.数字时代编辑主体客体研究[J].中国编辑,2013(3):29
[8]姚佳良.青年编辑如何跨越初始论文写作关[J].编辑学报,2018,0(6):649
[9]霍振响,屈李纯.对编辑职业倦怠相关文献的梳理及思考[J].编辑学报,2018,0(3):247
[10]刘怡辰,范雪梅,沈波.自我培养是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快速成长的捷径[J].编辑学报,2012,4(1):82
[11]张敏.青年编辑成才的好方法:编辑日志[J].编辑学报,2016,8(4):397
[12]霍振响,屈李纯.科技论文中值得推敲的数据[J].编辑学报,2016,8(5):439
[13]曾凡盛.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与志业[J].出版科学,2011,9(2):39
[14]游苏宁,陈浩元,冷怀明.砥砺前行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J].编辑学报,2018,0(4):331
[15]汤亚玲,梁新华,王晴.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考试备考的一二三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7(1):131
[16]闫玉玲,王亚新,仲崇民.应有效利用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J].科技与出版,2011(9):86
[17]霍振响,屈李纯,李小平.基于科技期刊编辑视角探讨抵制学术不端行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0(7):137
[18]霍振响,屈李纯.高校科技期刊审稿人审稿数量的分布规律及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9(11):1136
[19]霍振响.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非工作关系的构建及思考: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编辑学报,2018,0(6):568
[20]霍振响,朱建春,赵正.高校学报审稿人拒审原因探析[J].高教论坛,2019(1):120
[21]卞海军.积极参与撰稿有助于青年编辑成长[J].科技与出版,1996(7):42
[22]颜廷梅,任廷刚.科技期刊编辑从事科研活动对提升期刊质量及编辑成长的作用:以《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科研实践为例[J].编辑学报,2017,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