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地方高校学报应走特色办刊之路 ——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为例

2020-01-07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贺嫁姿、冼春梅、张立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编辑部

  【摘 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特色化、学术性的办刊理念,开设特色栏目,依靠专业化的编辑团队,延揽优质稿源,为校企协同创新搭建平台,不仅促进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主办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的实现,也提高了期刊的学术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报;石油化工;特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我国编辑学家陈浩元等[1]认为,不同层次的高校需要水平与各自层次大致相应的高校学报,以满足不同层次作者和读者的需求。不同高校学报虽层次不同,但都应坚持吸引优质稿源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期刊基本属性和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属性,都应为国家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办刊的途径、手段不同而已[2-3]。关于高校学报办刊途径的学术探讨,如是否应调整综合性和内向型的办刊模式,是否应该进行专业化、特色化改革已持续10多年。2015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鼓励高校出版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部分学术期刊在特色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4-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以下简称我刊),作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主办的普通地方高校学报,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14年确定“特色化与学术性”的办刊理念,在保持学报固有属性的同时,通过办好特色栏目引领发展,经过4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明确特色化和学术性的办刊理念

  自2014年开始,我刊就意识到特色是立刊之本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特色栏目是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核心元素,是学报的骨架结构[6-7]。我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基于我校“因油而生,为油奉献”的办学理念,结合广东省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利用我刊地处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茂名的区位优势,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4大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油化工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劣质油加工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基础,依靠我校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在编辑部内部多次讨论,向编委会专家咨询,又经充分调研论证后,明确了我刊的办刊理念为:在坚持学术性的前提下,注重石化特色,精心打造特色栏目《石油化工与环境》,以特色栏目引领学报发展。

  2 以特色栏目引领期刊发展

  2.1 依靠专业化的编辑团队

  编辑人员的学科专业、学术素养等对办好特色栏目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刊自决定设立《石油化工与环境》特色栏目之后,即开始招聘相关学科高学历学术型编辑人才,加上原有的化工专业的编辑,为特色栏目的建设配备了3名专业编辑。对特色栏目编辑岗位实行标准化管理,分别为每一位编辑制定岗位职责,如参与特色栏目的选题与策划,走访校内外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研究热点,负责学科稿件的约稿组稿、初审、编辑加工。编辑部其他栏目工作人员需全力配合特色栏目编辑的工作,为办好特色栏目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

  2.2 延揽优质稿件,主动报道校企石化行业科研成果

  我刊全年共出版4期自然科学版,其中《石油化工与环境》栏目每期发文量近10篇,约占当期发文量一半,是名副其实的特色重点栏目。充足且高学术水平的稿源是办好特色栏目的根本保证,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去争取圈。我刊拓展稿源一是立足校内,二是开放办刊,依托校友面向茂名、粤西乃至全国的石化企业和科研院所延揽优质稿件。

  2.2.1 多层次的校内组稿约稿机制

  1)向校内重点学科带头人组稿约稿。我校4大重点学科下设10多个分支学科,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都跟石油化工及石油化工污染的环境治理等紧密相关。为了向其组稿约稿,特色栏目编辑密切关注重点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科研进展和写作计划,有时还邀请他们参与我刊栏目的策划,成功组到优质稿件。

  2)向重点学科团队中的教学科研人员组稿约稿。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后,特色栏目编辑深入各实验室,重点了解这些平台的老师近年来发表了哪些高水平学术论文和近年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研究方向及目前的科研任务,向他们详细介绍我刊特色栏目的征稿启事,邀请他们就特色栏目的相关研究议题撰写稿件。

  3)大胆向特色栏目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组稿约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要求发挥高校出版工作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中的重要作用[9]。

  为此,近年来我刊开始注重对我校高年级石油、化工、环境、装备等专业本科生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扶植,大胆向这些优秀学生组稿,鼓励他们在专业课教师指导下总结科研成果,撰写学术论文,指导老师署名论文的通信作者。

  2.2.2 开放办刊,面向石化企业和科研院所组稿约稿

  我校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高校,为石油石化行业人才培养和所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校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首先,我刊特色栏目编辑与我刊编务通过联系我校在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生产或科研工作的校友,如中石化茂名分公司、茂名石化实华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湛江东兴石化公司等附近企业,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研究院等茂名本地的研究院,向他们约稿并提供快捷的发表通道。有些在石油化工行业从事技术工作的校友,他们的文章可能理论深度不够,但对生产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此类文章我刊先请专家审稿提出意见,再由特色栏目编辑指导作者修改补充,以提高文章学术性,达到发表水平后再予以发表。其次,对技术管理方面的精英校友和已经在我刊发表过学术论文的作者,定期赠送样刊,请他们在其单位为我刊宣传,引导其所在单位的技术人员或科研人员向我刊投稿。第三,我刊还请校友办协助,在他们与校友互动的日常工作中,赠送我刊,或通过网络推送我刊的征稿启事。近3年我刊刊发国内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外稿量为2016年8篇、2017年9篇、2018年11篇,分别占《石油化工与环境》栏目当年发文量的26.7%、29%、36.7%。

  2.3 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成果反哺特色栏目建设

  通过给《石油化工与环境》特色栏目组稿约稿,我刊编辑与学校重点学科团队的带头人、教学科研人员和石化企业的技术管理精英建立了较好的关系。我刊利用此契机,积极为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搭建平台。如定期举行作者座谈会,邀请校企双方的作者参加。在座谈会上,校内作者向企业充分介绍擅长研究的领域,企业作者向校内作者反馈需要攻关的技术难题,积极促成校内作者与企业作者协同创新,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对校企合作的科研成果,特色栏目积极予以刊发,如2018年第1期刊发的《公路油罐车废水生化出水Fenton法回用处理研究》,第4期刊发的《基于CFD的化工管道内介质流态模拟》,第6期刊发的《国内外主流顺丁橡胶差异分析》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不仅提供了学术或技术研究问题的来源,在科研成果的应用上解决了转化的渠道问题,也更进一步提高了特色栏目稿源的质量,对增强我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办刊成效

  3.1 促进我校重点学科的发展

  我刊特色栏目优先并大量报道我校重点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人员、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学生的研究成果;为他们介绍企业作者和技术管理精英,积极参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刊发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这些举措促进了我校重点学科的发展,加快了科研平台的建设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近年来,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显著,4大省级重点学科均成为我校的申硕学科;新获多个省级、厅级科研平台立项,仅2018年就增加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油化工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1个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劣质油加工重点实验室。学校纵向科研基金实现大突破,2019年我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其中张清华教授主持的“大型石化装置异常工况智能诊断、预测与维护”项目和纪红兵教授主持的“仿生催化轻烃选择性氧化的自由基调控基础与工业过程强化”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资助经费分别为301万元和300万元[10]。近3年我刊集中报道张清华教授团队的优秀科研成果近30篇,该团队于2017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2 助力我校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我刊编辑根据审稿专家的意见,帮助校内青年教师提升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助力了我校青年教师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多位在我刊发表多篇论文的重点学科团队的青年教师相继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如在我刊发表多篇论文的重点学科的青年学者孙国玺、熊建斌、史博等博士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刊向高年级的优秀本科生和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组稿约稿并向其提供学术论文写作咨询服务,激发了他们阅读科技期刊、了解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并将自己参与科研实验的研究成果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的兴趣,多数在我刊发表文章的优秀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大型企业从事技术工作或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

  3.3 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

  科技期刊所发表的科技论文只有实现了对生产实践的具体指导作用或转换成了现实直接的生产力,才算是实现了科技期刊的社会服务功能[11]。特色栏目近年所发表的石油化工行业领域的学术性论文,为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工艺路线运行优化、石化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了石油化工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我刊2017年第3期刊发了我校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校友林琪(时任茂名石化炼化分部副经理)的论文《原位涂层抑制结焦技术在茂名乙烯装置H一115炉的工业应用》[12],该技术运用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有效地抑制了炉管内的催化结焦,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约为393.38万元。特色栏目集中报道的张清华团队的研究成果,智能检测、专家决策、智能防腐的石化装备智能安全技术体系在茂名石化、湛江东兴石化以及广州石化等企业获得应用,并新增利润7亿余元[13]。

  4 结束语

  高校学报的转型发展有多种模式,我刊选择的办好特色栏目引领特色化发展的道路,促进了我校的学科建设,助力了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还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发表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践,提高了石油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响应了习主席“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号召。同时,也提高了我刊的学术影响力,如我刊的论文基金比已超过70%,Web下载量和他引次数逐年提高,影响因子连续增加,2019年复合影响因子超过0.3,居省内同类学报前列,2017年我刊还荣获第6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称号”。本文介绍我刊在特色化办刊之路上的探索,以期引起高校学报同人对特色化发展的重视,使高校学报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背景下实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科技期刊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5 参考文献

  [1]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8(5):326

  [2]陈浩元.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学术期刊办刊路:一位老编辑的“中国期刊强国梦”[C]//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2017年科技期刊创新与区域发展研讨会,西安,2017-08-16

  [3]赵大良.高校学报的作用及其发展[C]//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沈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李克永.用特色栏目打造高校学报的鲜明个性: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9,1(2):220

  [5]温学兵,王秋萍.地方普通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策划与建设: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栏目《运筹学与控制论》建设[J].编辑学报,2016,8(4):394

  [6]王波.新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之路[J].中州学刊,2019(7):33

  [7]吕文红,吕海亮,高丽华.明确期刊定位优化办刊模式:《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特色办刊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5(11):1437

  [8]徐曼.学术期刊拓展优质稿源路径探索:以《环境保护》杂志为例[J].出版参考,2018(11):52

  [9]赵大良,孙岩,张丛.亮点与困惑: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的解读[J].编辑学报,2015,7(2):103

  [10]刘国平.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首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EB/OL].(2019-08-25)[2019-09-10].http://web3.gdupt.edu.cn/xcb/index.php/Index/articleDetails?TextID=2189

  [11]王会珍.地方高校学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以《赣南师范大学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9,1(2):214

  [12]林琪.原位涂层抑制结焦技术在茂名乙烯装置H——115炉的工业应用[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7,7(3):57

  [13]刘盾.以油为媒与城比翼飞[N].中国教育报,2019-09-17(0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