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人: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 王为松
“2019年年中我们已经在考虑‘十四五’出版规划,包括今后5年的节点选题。”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告诉记者,根据党和国家重大宣传节点,提前谋划布局是上海人民社、亦是上海出版界的传统。
在王为松看来,尽管选题计划带有前瞻性,但是好的选题计划也是有迹可循的,离不开“国家战略”和“时代热点”。为此,上海人民社更是以制度保驾护航。比如,在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外,出版社在每月第二个星期必定要召开生产调度会,第三个星期必定要召开选题论证会。“年度管大方向,月度管进度。”王为松说。
近年来,有同行表示上海人民社“押题”很准。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3月上海人民社便出版了林尚立教授撰写的《中国协商民主的逻辑》,用大众化的朴实文风、深入浅出的理论语言,科学解读了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质。2018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海人民社推出了《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宣言〉十问》,紧扣《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核和重大论断,以党课的形式系统阐释其基本思想,直面当下的理论难题和人们的思想困惑,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题目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对“押题”很准一说,王为松并不十分赞同,“我们所有选题的标准,包括主题出版都是建立在学术研究、学术出版的基础之上的,不呼应‘节点’,照样是一本很好的学术图书。”他举例,在大国竞争、世界秩序演变的大格局下,上海人民社国政中心推出了《注定一战》《大幻想》等作者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均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业绩。而在2009年,世纪文景一气买下彼得·汉德克9本图书的版权,在2013年至2016年,陆续出版了9卷本的《彼得·汉德克作品》。“当时我们肯定不会想到彼得·汉德克会在10年后的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坚持专业,做得深、做得对、做得好,自然会有两个效益。”王为松强调。
王为松告诉记者,如今出版社的部室都已以专业划分,比如政治中心、历史中心、国政中心、法律中心、文化中心等;而旗下出版社也都要建设自己的学科品牌,加强选题开发以及整体布局,以期真正做到积淀文化、传承经典。
具体到2020年的选题计划,王为松表示,出版品种还会压缩,将更加注重选题质量和图书重印率。选题内容将继续聚焦主题出版这一重大领域,重点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弘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努力打造精品。
此外,呼应“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新城市理念,一份“建筑可阅读”的选题策划方案已酝酿多时。新的一年里,上海人民社也将继续办好学习读书会、长三角读书会、行知读书会、望道讲读会等多个品牌读书会,继续做好阅读推广。“书香满城,折射着城市的温度。这也是出版人的职责所在。”王为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