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以观点为核心的科技期刊来稿的退修

2020-01-06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夏爽:《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

  【摘 要】编辑应通过退修,指导作者对论文进行有效的修改,从而使论文质量获得提升。能够获得广泛传播的表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即观点、观点形成的过程,以及观点蕴含的能量。以观点为核心进行退修,感知、挖掘,并引导作者表达出论文原稿的这3大内容,可以使退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退修

  退修是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工作环节,编辑应通过退修,指导作者对论文进行有效的修改,从而使论文质量获得提升。那么,什么样的论文是一篇好的论文?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就已总结出,道德、逻辑、情感可以让演讲内容具有说服力且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促使其中包含的理念获得广泛的人际传播。以科技论文而言,能够获得广泛传播的表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即观点、观点形成的过程,以及观点蕴含的能量。以观点为核心进行退修,就是感知、挖掘,并引导作者表达出论文原稿的这3大内容。张娅彭[1]指出,退修工作应有前瞻性,可提高退修效率,降低稿件返修率。我们通过编辑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可以使退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希与同道交流。

  1 观点

  论文的观点是创新性的科研和智慧成果。这种创新性一方面表现为论文可能存在着具有开拓性的思想,这些思想很可能对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2],另一方面表现为论文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重要价值,可以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论文大部分属于后一种情况。尽管论文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但作者往往限于经验,仅仅介绍研究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而不能描述并回答问题,清晰地表达观点。这时候编辑需要帮助作者提炼观点,并利用恰当的手段在论文中将其表达出来。

  为了准确判断论文观点的价值,编辑需要了解所在学科的发展趋势,还要对其整体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有所把握,更要对社会、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所领晤;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人文、艺术修养,还需要掌握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本刊曾经处理过一篇Meta分析,作者比较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患者使用传统监测和自我监测的效果;编辑注意到,在医师指导下的远程自我监控可能是慢性病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便建议作者对这一观点进行提炼;作者最终对以患者自我监测为核心的新型抗凝管理模式对社会经济文化和专业培训提出的要求进行了理性、客观的阐述,提出根据我国国情研发基于移动终端的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系统,将会在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方面产生深远意义。

  科学问题的解决,可以使科学获得发展,这种发展表现出特定的方向性。比如说最近热门的肿瘤外科研究,就存在着“何时切”“切多少”“怎么切”等数个不同的方向,分别涉及外科治疗在肿瘤整体治疗策略中的角色、如何在使患者获得最大预后受益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外科切除,以及采用何种设备、人路、技巧完成目标组织的切除。在凸显论文方向性的过程中,编辑所要做的就是把论据与论述的能量聚集到一个特定的方向上,让读者感知到本研究在科研发展脉络上所处的方位。

  本刊曾约请甲状腺外科的一位专家就内镜甲状腺的发展进行论述,作者原稿的主要内容是对各种人路的内镜甲状腺手术以“编年史”的方式按时间顺序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读来略显平淡。任何新术式的产生,必然是为了解决旧的问题;同时,新的术式并非完美,它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而促使人们寻找更新的术式:因此,回顾历史的更好方式是找到“问题”的变迁史。比如为了缩小切口,学者创造了哪些术式;为了隐蔽切口并缩短手术路径,学者创造了哪些术式;经自然腔道手术兴起后,学者又做了哪些尝试;对于操作空间不足,学者有哪些解决办法;机器人手术系统出现后,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又如何。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恰当地把握内镜甲状腺手术发展的脉络和各种术式间的逻辑关系,后文谈及相关的展望也就顺理成章了。

  2 观点的形成过程

  编辑在退修时,需要着重考察观点形成的过程是否合情合理,即研究的过程应符合医学科研伦理要求,资料收集、结论推导应符合逻辑规范,研究实施、结果分析的细节应符合相关标准。如果存在问题,根据问题的种类、特点,以及作者的修改能力测评论文可修改的空间和内容[3]。特别是对于可以进行补充实验和研究的科学性问题,应视为提升论文质量的重要机会,积极地联系作者进行修改。

  本刊曾处理一篇分析脑死亡患者肺部病理学改变的论文,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135例脑死亡尸检案例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发现大多数患者肺部存在预存性疾病,脑死亡后并发肺炎和急性肺损伤的比例也较高。编辑在仔细分析论文后,认为论文的立题源于看似健康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肺部健康状况不佳,脑死亡后到可以捐献器官这段时间里,还有相当多的人的肺部状况越来越糟糕,而且这些肺部问题还很难通过普通的检查手段获得明确,很大一部分有缺陷的肺可能被用于移植,从而影响移植的质量;论文的重点应该是阐明临床评估手段的不足。而为了证明临床诊断手段的不足,需要在论文中详细补充临床诊断的方法和结果。在与作者沟通后,作者接受了编辑的建议并补充了相关的内容。

  在编辑实践中时常遇到作者原稿的体裁并不符合期刊需要,不能起到良好传播效果的情况。论文的体裁是为观点服务的,编辑在退修时需根据论文的受众特点、栏目策划的需要就论文的体裁向作者提出建议,使作者的观点得到最恰当的展示,使论文给读者提供最丰富的启示。

  本刊曾约请一位心外科专家撰写关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专家论坛,原稿数易其稿,作者和编辑都疲惫不堪,但仍感觉与理想状态有较大差距。作者认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是一个比较前沿的领域,很多品牌的人工瓣膜在国内没有上市,亦无大样本研究,缺乏成熟的经验,故而不予介绍。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对新技术的敬畏与谨慎,让作者进人了一个将“论坛”当成“讲座”来写的误区。讲座的核心是“讲”,就像老师给学生讲课一样,其内容不要求最前沿,但一定不能有错。固然很多新研究、新尝试在获得初步结果时,由于我们不知道它是否经得起重复研究及大样本研究的验证,因此不能将它作为成熟的经验向青年医师和基层医师来介绍;但是,此领域的专家可以根据自己在这方面的学术和实践积累,对该研究的价值做出判断,就其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及对现有诊疗方式、观念的可能影响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便能够超越简单的“讲”,变成像是在沙龙里发表“论”述,成为真正的“专家论坛”。作者接受了编辑的建议,重新撰写的终稿无论是学术性还是导向性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科技论文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判前景这3个科研工作重点环节蕴含的思维之美的展示,将会为读者带来不可估量的启示与激励。本刊曾收到过一篇关于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血管损伤预防和处理的专家论坛。手术中出血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话题,但基础不等同于过时,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术式和新技术的冲击,借助观察和思考的新角度,老话题也可以系统化、理论化,写出新思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作者报道的科研成果、挖掘文中潜在的学术价值是编辑职能之一[4]。在仔细思考后,编辑建议作者从右半结肠切除术这一个术式入手,提出一整套预防术中出血的策略;读者了解这一套策略后,可以在不同的解剖区域、不同的手术中加以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外科手术中血管相关操作的完成质量,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里总结道:科学家所能做出的贡献与其说是提出新理论、发现新事实,不如说是经常发现那些用于观察旧理论和旧事实的新方式。创立全新的观察方式本身就是对科学的开创性贡献。

  3 观点蕴含的能量

  好的文章,是一定能感动读者的。此时,读者对文章观点进行的二次传播,不仅仅是在转述他看到的他人观点,也是在表达自己从文章中获得的冲动与激情。这种激情,源于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源于人们求高峰征服和谋自我成长的对位与共鸣。编辑要感知到这种共鸣,并通过论文这一媒介将其放大、传播出去。

  我们曾经审阅过一篇经肠镜放置减压管后腹腔镜一期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研究。作者在原稿中提到由于自己具有较高的肠镜技术,因此尝试进行这种手术并获得成功;编辑仔细阅读论文并主动与作者进行沟通后,了解到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经典的肠造瘩二期或三期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困难,后续治疗难度大。作者为了减少患儿痛苦,减轻家庭负担而设计了这一新术式;但新术式的成功实施需要严格遴选病例,并且要求术者具备丰富的临床肠镜经验。在编辑的建议下,作者将讨论的重点从单纯描述手术结果转移到新术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上,将研究的立足点放在为患儿及其家庭谋幸福上,从而避免了陷人唯技术论的误区。

  我们在评价科技论文的外部形态时,多关注以下2个方面。首先是“structure”,即总的支撑性的骨架。科技写作有其独特的写作范式,是人们通过多年的科技写作实践积累、提炼而形成的一套最能够详尽、准确反映论文主旨与细节的表述方式。编辑应活用自己对论文写作范式的掌握,就论文结构的调整向作者提供切实的写作建议。其次是“texture”,即局部的肌制,也就是文字叙述前后接续、秉承转换、开合正变的方式,使论文表现出作者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技巧。编辑要根据论文的观点和内容,结合作者的能力,选择最恰当的表述形式,在图表的使用、视频的选择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文字修改方面,在规范性、易读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做到简洁(避免赘句和重复论述)、质朴(不做作、不生造、不溢美、不虚饰)、得体(谦虚、克制)[5],这些都有赖于编辑文学修养的磨砺。

  4 结束语

  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作者原稿,往往读来感觉不是“言过其实”就是“言而不尽”。有的论文证据有限,行文却囿于主观、盲目拔高;有的论文内容有意义,行文却唯恐过线、谨慎隐晦。编辑应理解作者的顾虑,鼓励作者勇敢、客观地表达观点,帮助作者严谨、流畅地阐述观点,以观点为核心对论文的质量进行打磨和提升,以好论文彰显编辑的自我价值。

  5 参考文献

  [1]张娅彭.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稿件退修的有效性[J].编辑学报,2016,8(2):137

  [2]黄澜.科技论文创新性的初审判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2(4):244

  [3]崔京艳.科技期刊编辑撰写论文修改建议的要求与原则[J].编辑学报,2018,0(1):29

  [4]崔京艳.论科技期刊编辑规程的功能及其科学性[J].编辑学报,2016,8(5):430

  [5]夏爽.编辑如何通过审稿与退修提高综述文章的质量[J].编辑学报,2016,8(5):45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