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武晓耕:西北工业大学期刊编辑部
【摘 要】强化政治意识对于科技期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期刊不仅要对政治敏感问题严格把关,还应解读、宣传、报道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和科技成果;然而,在实践中,部分科技期刊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尚待提升。文中从地图、保密、台港澳以及外交、民族、宗教等角度梳理了科技期刊可能存在的政治性问题或错误,并提出了一些加强科技期刊政治意识的建议和意见,以供同人参考。
【关键词】科技期刊;政治意识;编辑
我国的科技期刊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技期刊工作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却总觉得科技期刊距离政治较远,部分科技期刊编辑习惯性地认为科技期刊不会涉及政治问题,特别是青年编辑,由于时代的原因,基本都是在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政治意识普遍不强;但是,如果在科技期刊的具体工作中放松政治意识,可能就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 科技期刊强化政治意识的重要意义
1.1 不断提升政治意识是科技期刊的优良传统
对于科技期刊政治意识的关注不是空穴来风,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政府部门以及编辑前辈就关注到科技期刊的政治意识问题。在目前能够查到的资料中,《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曹振中对此问题关注最早,他在1987年就提出,应将政治标准纳人科技期刊质量评价之中[1]。1994年,国家科委颁发文件《科技期刊作者、审者、编者工作准则》(国科发信字[1994 ] 148号),其中专门规定了科技期刊评优的政治标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政策法令——优:能全面贯彻执行;良:基本上能贯彻执行,有个别问题,但不致造成不良影响;差:一般性问题,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之后,黄纪木[2]、纪翠荣[3]等也先后撰文,论述了科技期刊中的政治意识问题。
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业界对于科技期刊政治意识的关注明显减弱,特别是近几年,在科技期刊界几乎已经看不到相关的研究。笔者认为,科技期刊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政治意识,特别是在当今纷繁复杂的政治局势之下,科技期刊编辑更应该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意识。
1.2 科技期刊要对国家重大政策进行宣传与跟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技期刊作为重要的科技成果媒介,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国的重大政策和战略服务。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刊》,自2017年起,每年第5期推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邀请国内外战略科学家和学者从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基础科学、人才建设、科研组织模式以及国外经验等方面畅谈思考与观点,为科学谋划科技强国建设的布局与路径和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宣传和支撑效应。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刊》在2019年第9期又推出了“中国科技70年•道路与经验”,以专刊的形式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工作的发展历程和高光时刻。再如,《科技导报》2018年第3期组织策划出版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环境”专题,从地缘环境、社会安全、环境风险分析、矿产资源投资风险分析等多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特征、政治倾向等进行了综合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决策依据[4]。上述期刊的做法为科技期刊与国家政策的对接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范例。
1.3 中国优秀稿件在国外面临“不确定性”
近些年,随着中国科技水平飞速发展,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都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由于意识形态、政治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科学家的一些优秀稿件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受到一些国外期刊的“拒稿”。我国顶尖的科技期刊《Cell Research》《Light ; Science & Applications》在介绍办刊状况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个问题。《Cell Research》编辑部的程磊和李党生提到:“《细胞研究》近年来已经为不少国内优秀的原创论文和与国外同行存在竞争性的优秀论文,以及在国外期刊评审时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优秀论文开辟了快速审理发表的‘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5]《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编辑部的郭宸孜等也提出:“我国科学家在发表自己的顶尖科研工作时,时常遭受不公的待遇,致使一些重要科研工作无法得到应有的曝光推广、首发延迟,甚至首发权被抢占”[6]中国科学家和中国科技论文在国外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一部分可能由国外期刊的收稿习惯、期刊编辑的评判标准等客观原因所致,但也不能排除个别国外期刊基于意识形态和一些政治因素存在一些主观偏见。总之,我们应该意识到,科技期刊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远离政治,或许政治就在我们身边。
2 科技期刊中的政治问题表现
2.1 论文中的“地图”存在“政治风险”
我们的工作实践表明,作者的论文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地图”。个别编辑可能会简单地将此归结为“技术问题”;但是,稍有不慎,这个“技术问题”就可能演变成为“政治问题”。
邓国臣对学术论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地图”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本文将摘选部分可能导致严重政治问题的内容,在这里加以简要介绍。第一,不能触碰“红线”。《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第3条,明确规定地图中不能出现的内容,各编辑部应该以此为标准,严格划定“红线”,绝对不能在论文中出现不该出现的地图内容。第二,错绘问题。这里既要避免中日海上疆界、中印边界等一些敏感区域边界的错误划分,也要避免错将台北、香港、澳门城市符号按照首都符号表示。这其中的任何一点小疏漏,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政治性问题或错误。第三,国外疆界问题。国外由于历史、民族、宗教等原因,也会出现一些“争议地区”,这也会在地图上有所反映。如克什米尔地区、巴勒斯坦地区、阿根廷与英国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等在世界地图中都应按照有关规定绘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国际纠纷。邓国臣等[7]还建议,作者必须采用由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网站(网址:http://bzdt. nasg. gov. cn/)发布的相关标准地图,且下载后不能对地图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编辑。
2.2 科技期刊中的“保密”要求
随着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科技期刊在宣传报道中国科技信息与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成了情报部门获取中国最新科技成果的重要方式”[8];因此,科技期刊要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在现有文献中,王朋[9]和黄可东等[8]已经注意到科技期刊中的保密问题。他们分析了投稿、审稿、出版等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建议从作者、编辑部、审稿人以及读者等各个方面入手,协同构建科技期刊保密的管理体系。保密工作对于科技期刊的发展十分重要,一旦出现泄密事件,对于科技期刊将是“灭顶之灾”;但在现实中,由于人员、时间、精力等问题,相当一部分编辑部对于保密工作的重视度远远不够。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编辑同行对保密问题的足够重视,提升科技期刊的保密意识。只有这样,科技期刊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2.3 科技期刊中的“台港澳”问题
关于“台港澳”的表述是我国出版行业中的一个敏感问题,科技期刊也需要对此提高警惕,在编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例如,在使用称谓时,台、港、澳不能与“中”(即中国)并列,如“中台合资”“中港合资”“中澳合资”等均属政治性错误。再如,在出版物中出现与台、港、澳合资的内容,应使用某地、某企业与台、港、澳合资的提法。在科技期刊领域,经常会涉及SCI或EI等国际数据库的中国期刊数量。笔者见过的统计数据就有中国大陆地区的SCI数量、中国(包括台港澳地区)SCI数量、中国(不包含台湾地区)SCI数量。每一种表述必然对应的是不同的数据,如果混淆了不同表述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很可能会出现政治性问题。
2.4 科技期刊可能涉及的其他政治问题
从理论上讲,一般出版物所涉及的外交、宗教、民族等问题都可能出现政治性问题,科技期刊也不例外;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学科原因,绝大部分科技期刊都基本不会触及这些问题。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查询后,也没有发现科技期刊界对此类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和研究。可见,这在科技期刊的工作实践中的确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文理交叉、医工交叉等研究方向层出不穷。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期刊必然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外交、宗教、民族等相关的政治问题或许会成为若干新问题中的一个。所以,科技期刊需要不断提高政治意识,时刻警踢可能出现的各种政治性问题,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3 提升科技期刊政治意识的策略
3.1 充分调动科技期刊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近几年,国内一些科技期刊学会相继成立了党支部。例如,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就邀请学会理事刘雪立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化:中国期刊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为题讲了党课[10]。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期刊工作结合起来,让科技期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持续发展,保证我们科技期刊编辑的政治意识不断提高。
第一,笔者建议国家和省市的各级期刊学会在年会以及培训工作中,有计划地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引导。第二,各编辑部也可以邀请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编辑同人到编辑部讲党课。由于大家都是编辑同行,党课的内容一般也会与我们的编辑工作更加贴近,有利于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党的各项理论和方针政策。而且我们可以不局限于科技学术期刊的同行,社科期刊、科普期刊的同行也可以纳人邀请范围之内。第三,编辑部还可以邀请相关学科知名的专家教授来编辑部讲党课,从学者的角度理解党的理论和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理论修养,而且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科学修养。
3.2 科技期刊应建立政治问题审核机制
论文政治问题的审核是一项浩繁的工作,各编辑部人手本已十分紧张;但是,政治问题高于一切,对于文章政治问题的审查不能放松。笔者认为,编辑部可以适当将政治问题的审查责任前移,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让作者承担一部分政治审查的工作和责任。
目前,不少编辑部会与作者签订版权协议,部分科技期刊因为学科的原因,还会要求作者提供不涉密承诺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将法律责任和保密责任前移的具体表现。对于政治问题,我们同样可以采取这种做法。例如,可以制作一份政治问题自查表,或者直接将可能出现的政治问题加在版权协议之中,让作者在投稿前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注意。此外,编辑部还可以尝试制订“政治问题管理办法”,让今后可能出现的政治问题“有章可循”。
3.3 加强多样化的政治意识教育形式
目前,针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培训每年都有很多。关于期刊和出版的最新政策,培训班的组织者都会请到相关的领导和专家进行解读和宣贯;所以,只要编辑们稍加留心,对于期刊政策和出版政策都不会陌生。但是,政治意识是一个系统性的培育过程。政治意识的提高绝不仅限于出版领域,它需要对于党的政策、国际局势、经济走势、双边关系、最新科技等方面都有所了解。目前,科技期刊编辑培训中涉及上述主题的课程还比较有限。其实,我们在培训中可以有意识地增加期刊工作以外的培训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政治意识,也能够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例如,笔者前几年参加的一次培训中,主办方邀请到中科院的一位专家以“第五次科技革命”为主题,介绍了国际上最新的科技发展潮流和趋势,让人眼界大开。再如,陕西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一次培训中,专门邀请专家介绍“转基因”的相关知识,也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总之,政治意识的培育不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融于各个方面,通过解读政策、介绍历史、传播知识等各种方式,促进整体意识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科技期刊编辑们的政治意识。
3.4 将自己的期刊做大、做强,提高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前文提到,《Cell Research》和《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都对在国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中国作者开通了“绿色通道”,维护了我国学者在学术界的正当权益;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2种杂志就是国际顶级的学术刊物。2019年6月的最新数据显示,《Cell Research》的影响因子已经达到18.848,是中国大陆地区影响因子最高的科技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则在全球所有光学期刊中排名第二。正是有了实力的基础,这2种期刊才有为中国学者保驾护航的能力。所以,在现阶段,无论英文刊还是中文刊,我们都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将自己的刊物做到最好,让我们自己的期刊具备同国外期刊“抗衡”的能力。这或许才是我们中国科技期刊最大的政治使命。
4 参考文献
[1]曹振中.关于科技期刊质量的政治标准[J].情报•科研•学报,1987(3):43
[2]黄纪木.科技期刊的编辑也要讲政治[J].学会,1996(8):36
[3]纪翠荣.试析学术类科技期刊的政治导向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1999(6):120
[4]傅雪.科技期刊选题与约稿实践探析:以《科技导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9,1(增刊1):18
[5]程磊,李党生.如何创办国际一流科技期刊:以《细胞研究》为例谈学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传媒,2011(10):15
[6]郭宸孜,白雨虹,崔铁军.超越论文,服务科研:《Light:Science&Applications》培育我国旗舰科技期刊的探索[J].编辑学报,2019,1(1):2
[7]邓国臣,褚雪梅.学术论文中避免出现“问题地图”的建议[J].科技与出版,2017(12):50
[8]黄可东,尚作燕.科技期刊加强保密的工作思路[J].编辑学报,2018,0(增刊1):84
[9]王朋.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保密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9(4):118
[10]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党委组织党建活动[EB/OL].[2019-07-19].http://www.cessp.org.cn/info/73875.j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