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在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但目前也面临着专业学科编辑人才缺、策划组稿难、制作成本高、绩效考核不合理等实际困境。出版单位需要通过建立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良性运作机制、质量进度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来确保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顺利完成,从而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科技出版;重点出版;项目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硬实力的重要且根本性指标;科技出版是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呈现形式,出版工作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又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因而科技出版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出版单位应该追求的价值取向。作为科技类出版社,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是实现上述价值追求的工作抓手。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不仅体现了一家出版社的专业出版能力,也是一家出版社的专业性、创新性、协同性的具体体现。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过程既是质量进度控制的过程,也是对出版社现有专业出版力量整合统筹、系统协作的过程,它既要求选题准、内容新、编校精、双效好,也要求编辑的专业知识、编辑业务、沟通协调能力与之相适应。本文结合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在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方面的经验,就重点科技出版项目面临的困难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科技类图书在重点出版项目中的占比情况
本文探讨的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是指体现国家意志、反映国家水平,并经国家层面评选产生的出版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级出版大奖获奖图书等,它们既是出版社实力的体现,也是出版社社会效益考核的具体指标。
1.科技类图书在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的占比情况
2016年首次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共2171种, 9个图书子规划共有1871种,其中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出版规划548种,占图书规划总量的29.29%。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有104种、172种、53种图书增补入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出版规划,合计877种,占图书总规划的27.23%,稳居第二位(见表1)。
表1 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图书)出版规划各类别占比表
类别 | 入选年份 | 小计 | 比率 |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主题出版规划 | 100 | 40 | 47 | 20 | 207 | 6.43% |
重大出版工程规划 | 32 | 9 | 14 | 1 | 56 | 1.74% |
文艺原创精品出版规划 | 42 | 11 | 13 | 10 | 76 | 2.36% |
未成年人出版物出版规划 | 76 | 27 | 38 | 20 | 161 | 5.00% |
少数民族出版规划 | 162 | 33 | 58 | 14 | 267 | 8.29% |
古籍出版规划 | 76 | 47 | 63 | 8 | 194 | 6.02% |
辞书出版规划 | 52 | 13 | 10 | 1 | 76 | 2.36% |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出版规划 | 783 | 160 | 294 | 70 | 1307 | 40.58%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出版规划 | 548 | 104 | 172 | 53 | 877 | 27.23% |
合计 | 1871 | 444 | 709 | 197 | 3221 | l00% |
2.科技类图书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的占比情况
国家出版基金是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后,第三个以国家名义设立的专项基金,旨在资助“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的出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类别,前些年大体保持在21、22类左右,但2018年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合并,减至12类。12类中仅有历史地理、文学、医药卫生、艺术4个类别是从2013年一直延续下来的。表2依照2018年分类的原则,对前几年的国家出版基金类别进行了适当的技术性调整。从表中可见,科技类图书项目(包括工程技术,医药卫生,自然科学、农业、生命科学三类)历年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占比较大,平均在26.72%。
表2 2013-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各类别占比变化表
类别 | 年份 | 平均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党史、国史、军史 | 2.06% | 3.79% | 2.02% | 6.38% | 6.77% | 655% | 5.09% |
工程技术 | 10.59% | 10.73% | 9.54% | 9.57% | 9.59% | 11.30% | 10.33% |
古籍、辞书、语言 | 8.82% | 5.36% | 4.05% | 3.99% | 4.51% | 8.4% | 6.13% |
经济、政治、社会、法律 | 11.18% | 18.61% | 10.12% | 10.37% | 9.59% | 7.19% | 10.33% |
历史、地理 | 15.59% | 12.93% | 17.63% | 17.02% | 11.28% | 6.80%a | 12.34% |
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政 | 1.76% | 0.95% | 4.05% | 4.26% | 2.07% | 7.32% | 3.98% |
文化 | 9.12% | 3.79% | 7.51% | 4.26% | 8.46% | 13.35% | 8.70% |
文学 | 7.65% | 9.78% | 7.80% | 7.71% | 1128% | 6.68% | 8_36% |
医药卫生 | 7.94% | 6.94% | 4.91% | 6.91% | 8.46% | 5.91% | 6.80% |
艺术 | 10.88% | 9.78% | 13.87% | 13.83% | 11.65% | 7.70% | 10.78% |
哲学、民族、教育 | 4.41% | 6.94% | 8.09% | 4.26% | 7.71% | 10.40%0 | 7.55% |
自然科学、农业、生命科学 | 10.00% | 10.41% | 10.40% | 11.44% | 8.65% | 8.47% | 9.59% |
3.科技类图书在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的占比情况
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出版领域的最高奖。在国家级出版大奖中,因其涵盖出版门类最为齐全,更具有代表意义,因而也是受出版社最为普遍关注的奖项。目前图书奖按照类别分为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含科普图书)、古籍整理、少儿、辞书工具书、民族文版8类。如表3所示,科学技术类图书获历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不含提名奖)共64种,占总量的27.23%,仅次于社会科学类图书,且与社会科学类仅差1种。
表3 历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不含提名奖)各类别占比表
类别 | 届别 | 合计 | 占比 | |||
第一届 | 第二届 | 第三届 | 第四届 | |||
社会科学 | 16 | 17 | 15 | 17 | 65 | 27.66% |
科学技术(含科普图书) | 16 | 17 | 15 | 16 | 64 | 27.23% |
文学 | 6 | 6 | 6 | 6 | 24 | 10.21% |
艺术 | 6 | 5 | 5 | 5 | 21 | 8.94% |
少儿 | 4 | 4 | 4 | 4 | 16 | 6.81% |
古籍整理 | 4 | 4 | 4 | 4 | 16 | 6.81% |
民族文版 | 4 | 4 | 4 | 4 | 16 | 6.81% |
辞书工具书 | 4 | 3 | 3 | 3 | 13 | 5.53% |
合计 | 60 | 60 | 56 | 59 | 235 | 100% |
综上可见,科技类图书在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占据了重要比重,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充分说明了科技类图书的重要价值,也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出版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也是本文探讨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面临困境及其应对策略的意义所在。
二、重点科技出版项目面临的困境
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过程涉及许多环节,是集科技创新、权威作者、专业编辑、市场需求、各种奖励和资助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对于科技出版社来说,获取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是出版社选题策划能力的体现,而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是对专业出版能力以及编校力量的检验。笔者认为,重点科技出版项目面临的困境主要集中在学科专业编辑人才短缺、选题策划组稿困难、出版制作成本高以及绩效考核不合理等方面。
1.出版社面临学科专业编辑人才短缺困境
不同于人文社会学科专业有互通性,文史哲相通,科学技术学科专业繁多,隔行如隔山,且具有专业性强、学科发展迅速的特点,没有学科专业编辑人才难以确保科技出版物质量。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对科研投入的持续加大,相较于高校文科生,理工农医类毕业生均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出版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但薪酬待遇缺乏吸引力;改革开放后实行文理分科教育,理科学生一般不会考虑从事文字工作的出版行业。目前国内出版单位普遍存在招聘难、招聘男生更难现象,已经充分说明了出版行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已大不如前。其实科技专业出版单位招聘理工农医类学生更难,特别是医学、建筑类毕业生。即便是成熟的专业学科编辑也出现了流失现象。
2.出版社面临选题策划组稿困境
策划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不仅需要编辑持之以恒地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动态、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和对选题的敏感性、准确地发掘有出版价值的选题,还需要落实选题可行性的关键步骤——组稿。组稿的困难在于找到合适的作者愿意承担编写任务,以及与作者保持顺畅的沟通确保其按时保质地交稿。
作者是图书的直接创作者,有高水平的作者才会有好的内容。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特性决定了其作者应是某学科领域的权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应有深厚的造诣,并且还需要有足够的构思能力、写作水平,以及对完成作品的承诺。高校、科研单位绩效考核重论文发表、轻专著出版,更有甚者一些高校将国内出版社想当然地分为三六九等,在科研绩效考核中对地方科技社存在歧视行为,这些导致有些好的选题因找不到好作者而流产。不难发现中央部委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先天拥有优质作者资源(同事关系、同行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有些行业的优质作者资源甚至被其垄断,地方科技出版社很难从其手中挖到“墙脚”。现实中还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有能力的专家太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花在长时间的写作上,也没有意识到图书出版的重要性,认为图书将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太长而不愿意承担编写任务,或者接受编写任务后长时间无法交稿。此外承担编写任务的作者虽然都是本领域的权威专家,专业水平毋庸置疑,但学科专家毕竟不是作家,能找到专业水平与写作水平俱佳,愿意承担编写任务并承诺按时完成作品的作者实属难得。
3.出版社面临出版制作成本困境
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专业编辑必须融科技专业知识和出版专业知识于一身,对书稿内容从科学的角度仔细审核,对书稿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从图书出版规范角度认真把关,才能全程保证图书的高质量。现实的情况是,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专业知识大多比较深奥,往往篇幅也较大,即使作者是某一专业领域的权威,也难免存在错误之处,专业编辑也很难对书稿内容做到完全理解,需要多人从不同角度对书稿的内容进行审核和编辑加工。科技类书稿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公式符号、图片表格、中外文混排、学术规范等,给排版、校对带来了更大困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加了成本支出。如何在编辑加工中甄别谬误,统一全书的编辑风格、术语体例和学术规范,如何统筹协调出版的各个关键环节,设计新颖突出主题的封面和赏心悦目的版式,选择性价比最优的纸张材料和印刷工艺等,都是在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中面临的困难。
中央部委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往往专注于某一专业出版领域,具有专而精的编辑校对人才队伍,而地方科技出版社往往理工农医面面俱到,编辑专业分散,难以组成专业编辑团队。在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中为保障图书的高质量而面临的编辑制作困难是对地方科技社出版能力和编校力量的巨大挑战。
4.出版社面临绩效考核困境
出版社经过转企改制以后,企业的运作模式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越发凸显,在以利润导向为主的绩效考核压力下,图书质量管理让位于经济指标,经济压力成为了编辑人员出版行为的最大驱动力,往往导致编辑人员过分着眼于短期可见利益而罔顾其余。
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具有出版周期长、学科专业强、投入精力大、制作成本高、市场容量小的特点,若项目自身没有明显可见的经济效益,即使有国家出版基金对其成本进行资助,有潜力获得国家出版大奖的社会效益,也很难保证编辑能够“板凳宁坐十年冷”一门心思地在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上精耕细作、按时保质地完成出版任务。
三、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应对策略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简称“浙科社”)列入“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选题均为15种;自2012年以来连续八年共有1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共获得3200多万元资助;自中国出版政府奖设立以来,连续四届共有9种图书分别获得3个正式奖、6个提名奖,获奖数量居全国出版社前十位。这些成绩对一家不足70人的出版社来说实属不易。
1.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形成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良好运作机制
(1)以专业立社为发展思路,专注细分板块领域
浙科社在其《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文教图书和定制图书为基础,以高端科技学术著作和大众生活类市场图书为主攻方向,做强高端科技学术著作,做大生活类市场图书”的专业立社发展思路,从科技研究水平是否居国际或国内领先地位、学科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研究人员是否形成良好的团队和梯度、本社是否已有一定的作者资源积累等方面进行评估论证,确定了整形美容、材料科学、应用数学、农业环境与资源四个细分板块为重点打造领域。“思路决定出路”,《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红外材料与探测技术》《怪波及其数学理论》《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图集》等一大批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孕育而生,为浙科社树立了良好的专业出版品牌形象。
(2)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为基础,打造重点选题储备库
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代表着出版社专业图书的出版水平,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为基础的重点选题储备库是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来源基础。相较于中央部委和高校出版社占有许多优质出版资源,地方科技出版社虽然在策划组稿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科技专业门类繁多,新兴专业在不断产生,专业强社难以完全覆盖;科技出版因专业性强、编辑难度大、制作成本高且销售量有限,往往不被出版社看好,选题竞争没有教育出版、大众出版激烈;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级出版大奖申报名额各社均等,同样的书稿在地方科技社反而比中央部委出版社有更高的礼遇等等。浙科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为基础,打造了重点选题储备库,解决了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中的进度掌控难点,把每一个成熟的重点选题都做深做透,成为精品著作,形成了一套重点选题规划、策划、评价、储备、申报、实施的良好运作机制,进而形成产品集聚效应,打造科技出版专业品牌。比如浙科社“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主要农作物生育期图集》原本是某中央部委出版社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但因浙科社“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图集》的高质量出版,使浙科社在推进国家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作者主动要求将选题交给浙科社出版。
(3)以专业特色为抓手,集聚顶尖作者队伍
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浙科社一直倡导编辑要成为专业领域的“百事通”,既要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现状,了解各个专家的研究现状,还要具备良好的情商,摈弃门户之见,广交朋友,甚至要了解专家们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与行业内顶尖的专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专业特色为抓手,集聚顶尖作者队伍是科技类图书保持专业性的唯一途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图书《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22卷)》汇集了国内整形美容外科学各分支学科泰斗级人物,被誉为“行业字典”。此类“全书”类项目,涉及专业领域广、专家多,操作起来非常复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全书》总责编经常去“蹭”行业会议,一方面获取最新的行业知识,一方面和与会专家频繁接触,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资源,使浙科社在整形美容的细分领域实现了立体开发,先后又有《整形外科医学(3卷)》《手外科全书(6卷)》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中国整形外科学》《手外科全书》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开发的技术操作层面的《色斑的治疗》《现代毛发移植技术》《鼻整形手术精品集萃》《注射整形美容技术》《线雕300问》等图书均有不错的市场销售。通过不断积累专家资源,确保了浙科社科技类图书在专业上始终处于同行领先地位。
(4)以重点项目为平台,培养优秀编辑人才
在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中面临编辑制作困难的最关键原因在于优秀编辑人才的缺乏。近些年,浙科社十分注重从国内著名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引进编辑人才,并结合科技学术类图书的特点,加大编校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编辑、校对的业务水平。通过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实施,构建了一支专业出版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编辑,青年编辑的健康成长,又更好地推动了重点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良性循环,编辑的个人价值实现与单位发展目标取得了高度统一,为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比如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图书《红外材料与探测技术》的责任编辑便是位80后年轻编辑,其通过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图书《光纤材料技术》的策划、组织和出版,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积累了策划、出版重点科技学术专著的经验,也为其后续责编的《半导体材料技术》《红外材料与探测技术》分别获得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打下了良好基础。
2.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重点科技出版工程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1)项目管理,三级责任制
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出版社多个部门人员的参与,采用项目制是比较科学的管理手段。浙科社对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实施项目管理,挑选各岗位业务拔尖人员组成项目组,由资深编辑、校对和印务人员承担编辑出版工作。如《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由5名具有医学图书审稿资质的编辑和3名专业校对人员承担编辑出版工作。指定专职编务人员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财务、印务、装帧设计都由专人负责。在实施项目管理中,制定三级责任制,社领导担任总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及书稿终审,在必要的情况下有权调整项目组成员和生产计划,甚至暂停其他非重点出版项目生产,为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开启绿色通道等,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总体进度。编辑部主任担任第二负责人,负责处理多次拖延交稿或退改不理想等较难应对的情况。责任编辑为直接负责人,负责与每位编写人员的日常联系工作,统筹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进度,每周召开一次项目进度协调会,明确问题,研究措施,落实责任,解决困难。
(2)质量管理,三审三校制
质量管理是每个出版社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出版工作的难点。在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中,浙科社首先树立精品意识,确立出版精品书总目标,然后将这一总目标分解细化,逐步分解到编辑、校对、排版、印刷、营销与宣传等各个环节,抓全程质量管理,确保出版精品书。认真执行三审三校制,要求责任编辑除负责初审工作,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体例更严谨之外,还要负责提高书稿的内在质量,防止出现原则性或科学性错误,重点科技出版项目还设置双责编进行交叉审读。复审、终审负责书稿的总体把关。每册图书校对不低于三个校次,指定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由于国家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专业性较强,为确保图书校对质量,如《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的终校由有医学专业背景的编辑担任。封面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执行责任美编、编辑室主任、社长三级审核制度。除“三审三校”外,还增加“专家审读”环节,邀请专业领域内享有很高学术声誉而又未参加书稿撰写的专家审读书稿,对书稿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等提出修改意见,供作者修改完善书稿。
(3)绩效管理,年终考核制
为减轻承担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编辑的绩效考核压力,针对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具有出版规模大、专业性强、制作成本高、出版周期长以及短期效益不明显等特点,浙科社出台了重点图书的相应激励政策,凡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项目,其排版、印制及稿酬等直接成本不计入项目,优先申报国家出版基金、省局和集团重点项目扶持、评奖等。在年终考核时,编辑部门保质按时完成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集团重点扶持项目、省局重点图书,分值为20;没有项目或未能按时完成项目,分值为0,计入部门绩效,作为社内年终奖的分配重要依据。这些措施有效地消除了编辑的绩效考核顾虑,极大地调动了编辑承担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积极性。
3.做好资助申请、评奖和销售工作,实现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双效最大化
(1)深刻领会出版资助和评奖的原则标准,做到有的放矢
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投入大,短期效益不明显,仅仅依靠出版社自筹资金,不利于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为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顺利出版解决了后顾之忧,国家级大奖的奖励为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弥补了短期效益不明显的缺陷。做好出版资助与评奖申报的第一步便是弄清楚其设立的宗旨与意义何在,什么样的项目能够成功申报,深刻领会出版资助和评奖的原则标准,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原则与标准可以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中找到出处,只有先解决了对国家出版基金的认知问题,才能明确大方向,知道什么样的项目是申报的重点。
(2)结合优势领域认真填写申报表格,争取脱颖而出
随着出版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许多有实力的出版社基本上都发展成综合性出版社了。但无论怎么发展,每家出版社都有核心的业务板块和品牌出版领域,因此在实际申报出版资助与评奖过程中,结合出版社的品牌,找好项目的细分领域定位,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从浙科社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国家级大奖的项目来看,也验证了这一点。其次的关键步骤就是要仔细填写申请表格,重点是要突出项目的特色,体现项目的精髓,在遣词造句上要表达得当。浙科社在处理资助和评奖的申报表格上的独到经验是,除常规的申报表由项目负责人起草,并经部门主任复审和分管领导终审之外,由总编办专人负责统一整理,像对待书稿一样负责对申报表进行“编辑加工”,担任申报表的“责任编辑”,统一体例格式,提高书稿的内在质量,使申报表的内容更完善、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防止出现原则性或科学性错误,然后再提交分管评奖工作的领导复审之后交由社长终审。一个好的选题没有好的编辑加工很难做成精品,同样,只有经过严格“编辑加工”过的申报表格才能在众多申请项目之中脱颖而出。
(3)加大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图书的销售力度,实现双效最大化
实现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双效最大化的价值取向,除充分借力出版资助的申请以及评奖申报等外部援助,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图书自身的市场效益。加大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图书的销售力度,实现自给盈利,是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良性循环的内在动力。科技图书的营销要靠专业渠道,营销工作的重点要紧密围绕“专业读者”开展。专业科技图书的读者群通常集中在某一行业中,利用行业展会、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开展营销活动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浙科社根据高端科技学术著作市场销售特点,确立了会展销售、馆配、网络销售、电子书销售为主的销售模式,引进和配备了专业人员从事馆配、网络和电子书销售,并借助网络销售、微信应用、线上线下融合等,创新营销模式,构建实体书店、大型网店、天猫旗舰店、馆配等全方位、立体化销售渠道,对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图书的销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整形美容的细分领域充分实现了自给盈利。
重点科技出版项目是科技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从而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效地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对出版社树立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中树立精品意识,保障图书质量已成为科技出版工作者的共识,虽然推进重点科技出版项目的过程涉及许多环节,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只要能从选题立项伊始到成书发行整个过程中抓住出版的关键环节,完全可以将重点科技出版项目图书的出版工作做到环环相扣、质量可控、有序发展,为读者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参考文献
[1]单鹏,花巍.2013—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变化一览[N].出版商务周报,2018-02-22.
[2]虞洋.从数据透视历届政府奖[J].出版人,2017(7).
[3]吴明华.确保图书质量的管理层作用之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4(12).
[4]吴明华.立足专业细分领域做强高端学术著作出版[J].出版发行研究,2016(7).
[5]吴明华.确保图书质量的管理思考与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