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AR绘本的专业化出版路径探索——基于AR与纸质绘本阅读中亲子互动的比较

2020-01-02 来源:《科技与出版》
  【作 者】刘晓晔: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王天娇: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张桂玲:北京市朝阳区考威小规模幼儿园

  【摘 要】亲子互动质量是影响幼儿绘本阅读效果的核心因素。研究发现,在AR与纸质两种绘本阅读过程中的亲子互动,AR绘本阅读能显著触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相较于纸质绘本阅读,AR绘本阅读中的亲子互动更多表现为单向的、围绕电子设备的互动行为;AR绘本阅读过程中的亲子互动更聚焦于主题和科学概念。研究表明,AR绘本出版应充分关注到AR绘本人机交互内容,使技术服务阅读,避免技术盲目。同时,功能型绘本应该成为AR绘本创新的重要舞台,为AR绘本出版的专业化指明方向。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AR绘本;亲子阅读;童书出版

  早期阅读的数字技术应用催生了新的绘本阅读方式,其中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的绘本是近些年新兴的儿童绘本形式。AR图书是指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将多媒体元素,如虚拟3D对象、电影剪辑或声音片段应用到传统书籍的形式。[1]2016年8月,上海书展中“童书数字化”被提上日程,AR已经成为近年来童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一些研究者认为,AR绘本具有超强的互动性,能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大大弥补传统纸质绘本的不足。[2]AR技术应用于儿童科普读物具有把相对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立体的作用,使科普传播内容趣味化、形象化、动态化。[3]

  但大量研究证实,对于低龄阅读者来说,成人的阅读参与程度越高,儿童的阅读理解水平也越高。[4]这也就意味着,阅读意义建构过程并非来自于儿童与图书的互动,而是借由成人与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实现的。[5]这都使AR绘本阅读价值的合理性面临挑战。本研究以亲子阅读过程中的亲子互动为核心,对比AR阅读与纸质绘本中的亲子互动特点,归纳AR绘本阅读的特点并借以思考AR绘本的核心竞争力及其优势,为探索AR绘本的专业化出版路径提供实证支持。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AR绘本《几粒种子变成了什么》(接力出版社,2014年版)为阅读素材,选取某幼儿园5-6岁幼儿家庭进行亲子阅读活动,获得24个家庭(男孩家庭17个,女孩家庭7个)的有效亲子共读过程,所有家庭均首次接触该绘本。

  2 研究结果

  2.1 AR绘本阅读的亲子互动受家长和儿童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小

  本研究所获得的24个家庭亲子阅读的总阅读时间为22223秒,其中纸质书阅读家庭平均阅读时间为745.17秒,AR绘本阅读家庭平均阅读时间为180.79秒。AR阅读的总体阅读时间虽然较短,但不同家庭之间差异也较小。这也就意味着,相对于纸质阅读中的亲子互动,AR阅读中的亲子互动较为稳定,受家长和儿童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小。

  然而,AR绘本阅读的操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从AR绘本阅读实际过程中“持有设备”和“技术操作”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AR绘本阅读主要包含“家长持电子设备-幼儿操作”(79.2%)、“家长持电子设备-家长操作”(12.5%)和“幼儿持电子设备-幼儿操作”(8.3%)3种阅读方式。由此可知,AR绘本阅读过程中,幼儿的技术操作参与度较高,87.5%的幼儿可以独立完成技术操作。

  2.2 AR绘本阅读的亲子互动频次低于纸质绘本

  在24个家庭时长22223秒的亲子阅读时间里,共有454次亲子互动行为,其中纸质绘本阅读亲子互动360次,AR绘本阅读亲子互动94次。家庭平均互动18.92次,其中纸质绘本阅读平均互动15次,AR绘本阅读平均互动3.92次。排除纸质绘本与AR绘本的阅读时间差异,纸质绘本阅读中的平均互动次数仍然明显高于AR绘本。

  2.3 AR绘本阅读中的单向亲子互动较多

  亲子互动可以分为单向互动与双向互动。其中单向互动指一方发出指令或提出问题,另一方给予反应后互动结束。测试结果显示,359次纸质绘本阅读互动中,单向互动239次,双向互动121次。94次AR绘本阅读互动中,单向互动80次,双向互动14次。由此可见,纸质绘本阅读的双向亲子互动明显高于AR绘本阅读。

  2.4 AR绘本阅读触发较多行为互动,且多为设备操控

  研究发现,家长与幼儿主要通过语言发起亲子互动,但同时有一些亲子互动是以单纯的动作或语言结合动作的形式发起的。在交叉统计的454次亲子互动中,通过语言发起的互动为384次(家长277次,幼儿107次),动作发起的互动为26次(家长3次,幼儿23次),语言与动作相结合发起的互动为44次(家长25次,幼儿19次)。纸质绘本阅读语言互动较多,表现为家长与幼儿有更多的提问和对自己观点的陈述和表达,而AR绘本阅读中出现的指令、对阅读材料(书、电子设备)的争抢则更多。由此可知,AR绘本阅读的亲子互动中,动作互动较多。相较于AR绘本阅读,纸质绘本阅读的亲子互动集中于阅读本身,包括阅读注意力、画面、文字和故事内容等,而AR绘本阅读的亲子互动则主要是围绕AR或电子设备本身的互动,围绕阅读内容的互动相对较少。

  2.5 AR阅读互动多指向阅读行为,纸质阅读互动多指向阅读内容

  研究发现,纸质与AR绘本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亲子互动指向5个方面的内容:阅读行为、绘本中的文字、绘本中的插图、绘本故事理解以及绘本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部分互动包含多个指向。整体而言,绘本阅读中大部分家长和幼儿均较多关注插图,并围绕插图展开亲子互动。同时,家长重视幼儿的阅读理解过程,希望幼儿能够通过词汇以及故事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发起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然而,纸质绘本阅读和AR绘本阅读过程中的亲子互动所指向的内容在上述5个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指向插图、文字、故事情节以及绘本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的亲子互动大多发生在纸质绘本阅读过程中,而AR绘本阅读过程中的亲子互动较多指向阅读行为,这反映出幼儿对AR和电子设备的兴趣。同时,与纸质绘本阅读过程中家长和幼儿较多围绕与主题和科学概念无关的插图、情节、生活经验展开互动有所不同,虽然AR阅读中的亲子互动次数较少,但更为聚焦,围绕绘本主题和绘本所传达的科学概念开展互动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见表1)。


表1 绘本阅读中亲子互动行为指向的内容
互动指向 具体内容 纸质阅读频次/次 AR阅读频次/次 合计/次 百分比/%
阅读行为 AR操作 0 45 106 23.35
提醒幼儿注意阅读 17 2
要求控制电子设备 0 15
探索AR和纸质绘本的关系 0 14
提醒幼儿阅读姿势 3 6
要求幼儿读给成人听 2 0
要求幼儿自主阅读 1 0
协商阅读方式 1 0
图画 背景或与主题无关的细节画面 125 6 214 47.14
表达主题的科学概念画面 66 8
特殊图画(如AR符号) 4 0
画面内容的扩展 3 1
封面图画 1 0
文字 生僻字 14 0 38 8.37
封面文字 12 0
正文文字 10 0
AR讲述的文字 0 2
故事理解 与科学主题相关的故事情节 72 2 179 39.43
与科学主题无关的故事情节 62 0
故事中的词语 19 0
故事中的特殊情节 15 0
故事人物 6 0
故事主题 3 0
联系生活 非科学主题或概念与生活的联系 47 0 69 15.20
科学主题或概念与生活的联系 20 2

  3 从亲子互动看当前AR绘本出版的优势与劣势

  3.1 AR绘本人机交互的阅读方式有望弥补家长阅读指导能力的不足

  本研究发现,纸质绘本阅读中的亲子互动频次明显高于AR绘本阅读,与程文婷、王军对18组幼儿家庭纸质绘本和电子绘本阅读的研究结果[6]一致,这说明AR绘本阅读突出了界面与幼儿的交互,使原本的亲子互动被人机交互取代。但本研究发现,AR绘本阅读中亲子互动频率虽然明显较低,但互动内容却更为聚焦,亲子围绕绘本主题和绘本所传达的科学概念展开互动的频次较高。这一细节提示我们,AR绘本若能与幼儿实现科学、合理的交互,则可能有效弥补家长阅读指导能力的不足。

  3.2 AR绘本的人机交互与绘本内容的结合有待完善

  本研究发现,AR技术为幼儿提供的人机互动内容,可以围绕绘本所要表达的核心意图与概念进行支持性的提问或讲述,因而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对绘本的理解与学习。但AR绘本的人机交互过于简单,这导致AR阅读的时长远远低于纸质绘本阅读时长,幼儿的信息加工程度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未来AR绘本的设计需借鉴高质量的亲子互动经验,提升人机交互质量。

  4 关于AR绘本专业化出版路径的启示

  4.1 谨慎增加AR绘本项目,避免单纯技术迷恋

  纸质绘本阅读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而AR阅读可以显著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但AR阅读所引发的兴趣往往指向电子设备的操作,而非阅读内容本身。因此,若单纯强调AR技术的生动性与立体性,则很可能使幼儿的阅读兴趣流于表面,难以真正指向深层次的内容阅读。而这一点恰恰是造成当前AR绘本市场“呼声高”“买家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家长作为绘本的实际消费者所担心的“AR技术部分的内容设计对儿童理解图书所要传达的内容并没有本质上的帮助”[7],部分AR童书销量低迷就是很好的佐证。未来AR绘本出版需要思考幼儿读者对AR绘本阅读的兴趣到底是“阅读”兴趣还是“技术”兴趣,寻求AR与绘本类型、内容、功能的有效结合,使AR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切忌盲目增加AR项目。

  4.2 关注AR绘本人机交互内容,实现技术服务阅读

  研究发现,纸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亲子互动集中于“阅读”本身,包括阅读注意力、画面、文字和故事内容等,而AR绘本阅读中围绕阅读内容的互动相对较少。因此,未来应借鉴高质量亲子互动的特点,使人机交互能够指向绘本内容本身,以此促进幼儿读者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语言指令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人物、情节、主题、概念等,增强AR绘本对幼儿阅读理解的促进作用。此外,在人机交互的内容设计中,还要关注互动的双向性,不仅要有指令、提问,还应包括反馈,通过人机双向互动实现AR技术对幼儿阅读的促进,提升人机交互的真实感。

  4.3 发挥AR技术优势,创新功能型绘本出版

  当前我国原创功能型绘本仍然较为传统,往往表现出“功能有余”而“趣味不足”的特点。AR绘本刚好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AR绘本可以通过生动的感官体验将抽象的问题变得更为直观,更加符合幼儿的认识与接受特点,这不仅有利于萌发幼儿对抽象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弥补家长在知识指导上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幼儿对科学、数学等学科的学习。目前,市场销量和口碑较好的AR绘本,如《小牛顿魔法科普馆》《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均体现出AR与功能型结合的特征,而一些相对传统的童话作品套用AR技术但销量平平。未来AR绘本的研发与出版应该关注功能型绘本,并在功能型绘本选题中充分发挥AR绘本的技术优势。

  5 结语

  技术与绘本阅读的融合将是信息社会无法回避的选择,AR绘本所呈现的世界也恰恰体现了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因此,面对AR绘本的技术发展趋势,需要研究者、出版者、消费者均保持宽容与客观的心态,以科学的方式面对新生事物,既不过度炒作AR为幼儿提供的视听体验,也不忽视AR技术所带来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如何使人机交互使技术服务于幼儿的阅读与发展,从而推动AR绘本的专业化出版。

  参考文献

  [1]Cho K,Jung J,Lee S W,etal.Real-time recognition and tracking for augmented reality books.[J].Computer Animation andVirtual Worlds,2011, 22(6):529-541.

  [2]王金茹,王欣然.儿童绘本出版的新方向:扩增实境儿童绘本的发展前景及受众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3-77.

  [3]萧冰,王茜.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科普读物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12):108-111.

  [4]蔺姝玮.父母参与阅读对幼儿图画书阅读理解能力的促进[D].沈阳师范大学,2018:48-58.

  [5]刘晓晔.早期阅读与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42.

  [6]程文婷,王军.亲子阅读视角下电子绘本与纸质绘本的阅读差异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2):64-71.

  [7]刘晓晔,孙璐.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科普童书的优势与挑战[J].科普研究,2016(6):78-8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