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发展——学习读本》任仲文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年10月版/39.00元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人类进行新的传播革命,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于媒体从业者或研究者来说,媒体融合大有可为。深度掌握新媒体理论基础及实用工具,能够更好把握媒体融合的时代脉搏,在全媒体加速构建的当下,顺势而为谋求新机遇。
近期,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媒体融合发展——学习读本》一书,围绕媒体融合发展的意义、全媒体传播格局的现状、媒体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景瞻望等进行系统阐释和详细解读,包含34篇文章。该书让笔者对当前全媒体发展特征有了更深认知,对于全媒体时代如何顺势而为有了更深思考。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媒体融合这场自我革命,关键是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攻坚克难”。正如书中《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一文提到的,现在媒体融合正处于爬坡过坎、吃劲要紧的关键阶段,“融”的是内容和技术,“合”的是机构和人员,触及的都是关键性问题、深层次矛盾。这其中最需要的就是“改”的精神、“闯”的劲头和“干”的行动。但当前传统主流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还存在不少表面化的“物理融合”,并没有真正实现融合的“化学反应”,这就更需要在守正创新中,下硬功夫,敢于啃硬骨头。
主动拥抱融合。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受众接受信息的平台在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如果不主动“触网”,从电视“大屏”向手机“小屏”延伸,即使内容再优质,也会面临“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没人看的新闻,还是“新闻”吗?没人看的媒体,还是“媒体”吗?面对这样的灵魂之问,转型就显得更为紧迫。广大受众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媒体融合应在传播内容、传播平台上接近受众,把更多人力、财力、物力投向互联网主战场,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
运用创新技术。从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到全媒体融合,技术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的发展,既能提升用户体验,进而吸引受众;也能让优质内容精准供给,让优质内容从报、刊、台扩散到网、微、端,多屏传播。
书中《5G:传媒业变革的催化剂》一文甚至给出了“5G带来了手机上网的高速度,手机视频新闻将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这一论断。放眼当下,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正重塑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特别是5G时代的来临,让本就具有传播优势的视频,不再受网络所限。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拍摄设备、创新剪辑方式、优化采制流程、畅通多屏渠道,让视频传播更高效、更精准。
总之,全媒体时代,媒体应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开拓融合发展思路,在推进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创新中唱响主流舆论的时代强音,努力提升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媒体融合发展——学习读本》则为全媒体时代如何顺势而为给出了深度、生动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