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日,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图集团公司)的前身国际书店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出版物进出口机构,由此开启了长达70年的中国书刊对外发行的壮阔历程。
近日,国图集团公司在京举行了成立70周年暨中国书刊海外发行70周年高峰论坛。这次庆生有点特别,它除了回顾总结自己的成绩之外,还研讨了中国书刊海外发行的前景,论坛请来了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海内外合作机构相关负责人,他们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与想法。
新中国第一个
出版物进出口机构
在《忆往思来——国图情缘七十年纪念文集》这本书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表述:
70多年来,国图集团公司将40多种语言的10多亿册中国书刊,发行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参加了上千次国际书展。国图集团公司在中国书刊进出口事业中创造了若干个第一:第一个代表新中国参加国际书展,第一个与海外同业合作出版发行图书,第一个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第一个在中国业内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第一个在中国业内接入国际互联网介绍中国出版物……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在致辞中评价:“70年来,国图集团公司作为中国书刊海外发行的主渠道,在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向世界说明中国、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图集团公司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出版物进出口机构,打开了中外沟通交流的一扇重要窗口,开启了中国对外出版发行事业的光辉历程,开创发展了新中国出版物对外贸易事业。”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胡凯红在会上如此表示。
作为中国外文局旗下的兄弟单位,外文出版社总编辑胡开敏列出了7个10年7种代表性图书,这些图书都是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国图集团公司进行海外发行,是双方携手合作的缩影。20世纪50年代,以《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为代表的对外介绍新中国政体和国家性质的多语种图书;60年代,《毛泽东选集》等多语种著作;70年代,四大名著英文版;80年代,“熊猫丛书”;90年代,“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进入21世纪,第一个10年,陆续推出“大中华文库”多语种系列;本世纪第二个10年,也就是今天,出版发行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为代表的著作和当代中国的主题内容。“业界有的说内容为王,有的说渠道为王,我认为是使命为王,这是我们双方70年携手合作的共同认识。”胡开敏如是说。
澳大利亚中华书籍书店经理托尼·麦格林奇是国图集团公司在海外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1989年,麦格林奇创办了中华书籍书店,主要销售中文图书,目前在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各有一家。他说,正是因为有了国图集团公司的合作与支持,才使书店得以生存并繁荣。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创新海外发行方式
“5G时代来临后,要运用新兴技术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特色文化推荐给全世界,在新技术下更好感受中华文化魅力,需要出版发行业的人们坚守初心和使命。”这是柳斌杰对国图集团公司下一步发展提出的殷切希望。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提到,国图集团公司要精心组织开展中国主题图书的海外发行,要不断创新发行理念、加强精准发行,区分不同国家和地区,靶向施策、分众发行。
新技术是中国书刊海外发行的利器。国图集团公司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技术革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其数字化产品业务日益增长。据了解,目前国图集团公司已经构建了“亚马逊中国书店(GMC)”“海外华文书店联盟电子商务平台”“瑞购网”“中国文化产品跨境电商外贸出口服务平台”等电子商务网站,开启了线上线下互动的书刊海内外发行新体系,加速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全球化应用。
对于如何将更多优质的中国书刊内容通过数字化形式带给世界范围内的读者,加拿大普莱斯瑞德爱尔兰公司首席执行官尼古拉·马利亚罗夫道出了他的想法。普莱斯瑞德公司拥有全球最大期刊阅读平台,2016年国图集团公司和其进行合作,建立了“数字报刊发行平台”,将中国知名期刊的数字版本推送给全球读者,借助8个语种的在线切换功能,彻底解决了期刊内容推送的语言障碍。
马利亚罗夫说,从目前来看,仅仅提供广泛发行网络和更多高质量出版物还不够,关键还在于要做好市场营销。去年他们和国图集团公司合作在数字报刊发行平台上开展了一次节日分类促销,上线的数字期刊品种内容丰富,短时间内中国期刊海外读者的数量增加了3倍。他还透露,目前公司已经可以根据平台获得的大数据,绘制出中国数字化期刊在平台上所吸引的读者画像。
在当前国际格局和市场环境下,书刊进出口贸易往来大有可为,渠道建设大有可为,传播交流大有可为。这是国图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贾强的判断。为此,贾强提出了国图集团公司下一步发展要实现的“三个转变”:从企业自身走出去向服务中国内容走出去的转变、从传统贸易型组织向赋能型组织的转变、从追求贸易额向注重平台综合交易额的转变,全力打造国际传播协作平台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