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讯 “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展示纸质文献修复技艺为主题的文化场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这样介绍。12月26日上午,一家特殊的博物馆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揭牌。它收藏的方向只有一个:纸质文献修复技艺,又称古籍文献修复技艺。
该博物馆发起人彭德泉介绍,我国古籍保护压力空前,以四川为例,保守估计,古籍藏书200万册以上。他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量馆藏古籍文献存在霉变、虫蛀、脆化、鼠啮、粘连、断裂等多种形式破损,有的善本古籍浑身虫洞,有的整套书页黏成书砖,有的珍贵碑帖全是黑霉……
此前,彭德泉等人发起成立了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民营古籍修复单位。彭德泉发现,和修复古籍同等紧急的是修复技艺的传承。74岁的彭德泉说,掌握这些技艺的专家大多年岁已高,古籍修复技艺同样需要抢救性继承。他萌生了为古籍修复技艺建立博物馆的想法,要为中华古籍保留下修复方法的种子,经多方努力,这一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