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些书店,不少读者都注意到一桩新鲜事儿,每一本样书都穿上了书衣、包上了书皮。几十元一本的图书和几千元的手机享受同等“贴膜待遇”,让人颇感新鲜。
书店之所以给样书穿书衣,当然是基于保护图书的需要。样书被人翻动的频次较高,容易出现破损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小觑。给样书穿书衣,可谓两全其美。它既可有效防止图书破损,又不让书店的服务打折,从而较好地满足了读者了解图书内容的需求。给样书穿书衣,有的甚至还精心设计,贴上“样书”标签,写上温馨提示语“请翻阅完后放回原处”。这些举措使得样书以精致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实这体现出的正是实体书店的优势,读者走进书店,就可以对心仪的书籍“看得着、摸得着、打开翻”。
书店宁肯花费人力、物力、财力给样书穿衣,也要满足读者翻阅了解的需求,这也展现出书店对于读者的尊重,连带而来的,则是有助于更好地培养读者对书籍的尊重。诚如有读者所言,“看到书店不吝啬地把书拆开,让我对每一本样书都格外小心,希望不愧对书店的真诚。”也有读者深有感触地表示,有书皮的书有小时候的情怀在里面,充满了对阅读的呼唤、对书的尊重。
笔者认为,拿出给样书穿衣的情怀与智慧,努力适应新形势,实体书店将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