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发——这是资深少儿出版人海飞对2019年原创童书的深刻感受。
海飞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据他观察,今年管理部门在顶层设计上,下大力气抓原创出版、抓主题出版。种种有力举措,推动了今年少儿原创图书的生机勃发。
勃发表现之一是少儿主题图书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出版社自觉把主题图书作为重要图书类别来抓,有的出版社更是社长、总编辑亲自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批以此为主题的少儿图书脱颖而出。记者统计发现,在今年中宣部公布的77种主题出版重点图书选题中,少儿类就占了17种。
对于少儿主题图书来说,其创作难点在于如何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大命题”的故事。今年不少原创少儿主题图书在这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比如接力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邀请知名作家实地采访,以人物小传、讲故事的形式,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展现人物的杰出品质,非常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深蓝色的七千米》,作家于潇湉将视角对准了蛟龙号,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第一次走近这一国之重器。
勃发表现之二是传统文化类图书质量上了一个台阶。海飞坦言,少儿传统文化类图书并不好做,以往多是直接套用传统文化内容,今年这方面图书更注重结合时代特色,以多种形式进行生动解读。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一条大河》,每一页都包含了地理、人文、民俗与风情等丰富内容,从黄河源头一直描绘到入海口,是一本名副其实的黄河图像百科全书。海飞认为,这本书所蕴含的饱满的爱国激情、科学的创作精神、艺术的品质追求以及儿童的讲述视角难能可贵。此外,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原创漫画历史百科《漫话国宝》、青岛出版社的“有故事的汉字”系列、明天出版社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勃发表现之三是少儿图书题材更加多样化。资深少儿出版人、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认为,儿童文学题材是非常广泛的,而不是局促的、程式化的,它可以把触角伸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探摸到时间的远远近近,挖掘出时代的所有细枝末节。所以,近年来他一直在尝试儿童文学题材的突破,从描写少年养鸽子故事的《有鸽子的夏天》,到讲述16岁新兵故事的《小兵雄赳赳》,皆是如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人作家开始进入儿童文学领域,为儿童文学带来了一股新风。今年,成人作家杨志军创作的长篇儿童文学《巴颜喀拉山的孩子》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它是对藏族地区少年儿童生活的诗性书写,这是以往儿童文学作品里很少见到的题材。继《耗子大爷起晚了》之后,“京味文学”代表人物叶广芩推出其姊妹篇《花猫大丫上房了》(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笔力舒展幽默,迷人的老北京童谣贯穿始终,充郁着浓浓的京味人情。军旅作家裘山山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雪山上的达娃》(明天出版社)讲述了边防战士守卫国土、为国仗剑的故事,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此外,徐鲁创作的以保护白鳍豚为背景的生态环保小说《追寻》(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李东华创作的真实书写孩子复杂内心世界的《焰火》(长江文艺出版社)、史雷创作的描写部队大院生活的《绿色山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都是当下难得一见的儿童文学书写题材,同时在写作上也彰显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勃发表现之四则是中青年作家的快速成长。一方面,出版社不遗余力地挖掘培养年轻作家,比如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等,经过多年培育,已经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儿童文学作家群,进一步增强了其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也迅速成长起来,如入选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深蓝色的七千米》,作者于潇湉就是位“80后”。
虽然原创童书发展形势喜人,但海飞也提到,目前还存在着创新性不够的问题。有的图书虽然自称是原创,但是“原”太多,“创”太少。他尤其提醒在原创图画书蓬勃发展的当下,要警惕出现“图画书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现象。海飞说,图画书有其国际认可的概念,它以图为主,而且要求是手绘作品,辅以简短的文字,讲好一个故事,所以比如把诗歌、散文加插图就称其为图画书,海飞认为实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