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绘就新时代的壮阔画卷 塑造劳动者的精神群像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9-12-2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高铁作证》是国内第一部以高铁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由中国工人出版社作为新中国70周年献礼图书推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孟广顺依托亲身经历中国高铁实现里程碑式飞跃的丰富生活积累,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为背景,生动塑造听党指挥、不畏艰险,攻克难题、战胜风险,坚守信仰、忠心报国的高铁参建职工群像,展现了中国在新的时代取得的飞速发展与巨大进步。这部现实题材作品出版两个月,连续7次加印,发行量已经超过6万册,社会反响强烈,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高铁建设者和劳动者的追捧。

  12月1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工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集团联合举办《高铁作证》研讨会。20余位专家学者高度评价这部长篇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呼吁更多作家积极投身到新时代重大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中去。全总宣教部、中国工人出版社同时宣布,将从2020年起开展新时代工业文学职工文学出版资助项目征集活动,设立200万元新时代工业文学职工文学图书出版资助项目专项资金,资助工业题材作品和工人作家作品出版,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工业故事,讲好中国工人故事。2020年度,资助15部左右入选项目,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全部完成出版。

  承担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推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作品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李晓钟

  高铁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一张响亮名片,创造这一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中国工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工人出版社组织出版了孟广顺同志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高铁作证》。这部作品生动描绘了高铁参建职工在伟大时代创造伟大事业的波澜画卷,热情讴歌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爱国、忠诚、创新、奉献的优秀品质,彰显出优秀工业题材文学作品鼓舞人、打动人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全国总工会热切希望并积极支持、鼓励更多高水平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时代,努力创作生产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培根铸魂。

  在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总宣教部、中国工人出版社从2020年起开展新时代工业文学职工文学出版资助项目征集活动,重点扶持出版展现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历史、奋斗历程、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作品,展现中国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光辉成就的作品,展现各行各业职工扎根生产一线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作品,抒写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典型的作品,关注农民工群体生活境遇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同时重点扶持出版工人作家创作的反映劳动者工作生活的作品。我相信,随着这一出版资助征集活动的开展,将会产生更多像《高铁作证》这样的精品佳作,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工业故事,讲好中国工人故事,讲好中国工会故事。

  《高铁作证》是整个中国时代变化的缩影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吴义勤

  《高铁作证》是中国当代反映高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当代长篇小说在工业题材方面的重要收获,是我们当代作家讲述中国故事、回应时代呼唤、反映新中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建设成就的一部有温度、有情怀、充满正能量的现实主义力作。

  首先,这部作品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次,这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高铁人的文学形象,既写了他们的献身精神、牺牲精神,又写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再次,这部小说的可读性非常强,故事情节的设计张弛有度。

  当然这部小说还有可以提高的空间,比如在人物心理的表现上还可以更深入。但总体来说,《高铁作证》是工业题材创作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小说,应该引起文学界、研究界的高度重视。

  用图书记录属于劳动者的时代

  □中国工人出版社总编辑 董宽

  中国工人出版社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唯一一家出版机构,至今已经建社70年,面向4亿职工和3亿工会会员提供图书产品和阅读服务。

  《高铁作证》出版以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这部长篇小说的发行量已经超过6万册。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反映产业工人生产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扶持职工文学创作队伍,从2020年起,在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和中国工人出版社将组织开展新时代工业文学职工文学出版资助项目。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培养出一批文学创作骨干,推出一批优秀职工文学作品。

  讲好中国故事是伟大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召唤

  □《高铁作证》作者 孟广顺

  《高铁作证》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从我本人当高铁项目指挥长起,经过十几年的现场生活素材的积累,用两年业余时间完成。

  一部好的作品,如果不宣扬、提倡和倡导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就不可能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就会失去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支柱。文学作品其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价值便是爱国主义。弘扬国家精神、凝聚国家力量,就是本人创作《高铁作证》这部作品的源泉、前提和出发点、落脚点。

  作为新时代的作家,有责任和义务正面反映高铁建设者。书中塑造的是一个群体形象,是所有高铁建设者的缩影,更是所有劳动者辛勤创造的缩影。

  高铁是文学的一座富矿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 李朝全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文艺创作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多写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在我看来,中国高铁正好融这三者为一体,它是中国当代高新科技的名片,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名片。

  《高铁作证》是一部接地气的、有生活体验的作品,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作品。它的出现显然跟作者孟广顺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作家用自己的笔凸显了高铁精神,弘扬了劳动者精神、奋斗者精神和梦想精神,这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作品纪实的味道比较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描写还可以更加细腻,在接下来的作品中,作家可以发挥得更大胆一点。

  深度挖掘中央企业 丰富的文化资源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 侯洁

  《高铁作证》这部作品是国资委多年来推动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重要的成果。《高铁作证》也是深度挖掘中央企业丰富文化资源的成果,浓墨重彩描述了中铁人修建高铁的精神,是对中央企业文化精神宝库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下一步,国资委宣传局将进一步加强创作引导,引导广大中央企业深入挖掘改革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创作出更多像《高铁作证》这样富有社会影响力的工业文学作品。

  《高铁作证》的题材优势非常明显

  □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委会副秘书长 易凯

  《高铁作证》是一部非常具有现实影响力的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同名电视剧已经被北京市广电总局列为2020年拟重点扶持的项目。这几年工业题材的电视剧相对比较少见,《高铁作证》的出现将从某种意义上弥补工业题材电视剧的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高铁作证》这部作品做到了,作者把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写出来了,把中国名片写成了长篇小说,这是对所有中国高铁建设者的精神鼓舞。

  高铁是中国制造业最拿得出手的名片

  □《工人日报》副总编辑 宋澎

  中国制造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其中高铁无疑是最拿得出手的名片。以此为主题,一下便确立了《高铁作证》这部作品的新奇性、专业性、权威性。

  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创造了大量可歌可泣的业绩,但像《高铁作证》这样能够真实反映重点行业艰苦奋斗发展历程的工业题材作品,可谓少之又少。孟广顺同志长期在高铁建设一线工作的经历,保证了这部作品故事情境的独家性和新鲜感,进而产生打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希望有更多精品力作反映铁路职工

  □国家铁路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 岳石军

  《高铁作证》是一部传承中国铁路红色基因的优秀作品,聚焦我们国家铁路建设的主战场,通过讲述中国铁建员工这一特殊群体克服重重困难修建高铁,展现了一线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彰显中国的高铁精神。

  作为一个铁路人,我真切地希望,能有更多像《高铁作证》这样的精品佳作来反映中国铁路。也相信《高铁作证》这部小说能像《铁道卫士》和《四等小站》那样,产生持久有效的社会影响力。

  《高铁作证》是工业文学的佳作

  □《小说选刊》杂志编辑部主任 顾建平

  《高铁作证》是以小说的形式为中国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成就树碑立传,是浓墨重彩的点赞,是一部优秀的主旋律小说。

  作者是常年亲力亲为高铁建设的管理者,是内行人写内行。写行业小说是否到位有两方面的标志,一是有没有写出这个行业的特性,二是是否具有文学性。这部小说都具备了,是一部工业文学的佳作。

  塑造新时代央企领导人形象

  □《中国作家》杂志编辑部主任 俞胜

  长篇小说《高铁作证》是一部聚焦重大工程项目一线,记录高铁建设者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作品,重点塑造了以铁建为代表的新时代央企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满纸豪情,充满正能量,读来令人感到荡气回肠。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非概念化的产物,而是塑造得特别复杂而细腻,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形象都是在各种相互关系中得到充分地揭示,不仅写出了高铁建设者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也往各自的家庭延伸,写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不仅写出了他们工作和生活成功时的喜悦和欢乐,也写出了他们面临失败和困境时的苦恼与挣扎。

  富有影响力的作品,一定来源于生活

  □国家大剧院一级导演 周明夫

  作品来源于生活,孟广顺先生用近两年的时间,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完成了长篇小说《高铁作证》的写作,充分说明了他对高铁生活的熟悉、思考和热爱。用这部工业文学印证了优秀作品“真实和生活是不二法门,写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真实的生活经历是不行的”。

  《高铁作证》见证高铁建设者们的青春、爱情、工作和家庭生活,彰显他们勤劳奉献和流血牺牲的故事,表达新时代劳动者不为名不为利,热爱高铁事业,为了国家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

  《高铁作证》是新时代铁路文学的代表之作

  □作家、博士生导师 戴荣里

  《高铁作证》是新时代铁路文学的代表之作,它作为第一部以长篇小说形式展示中国铁路建设者风貌的巨作,其意义在于更客观、形象地展示了中国高铁的艰难历程和人物群像。

  真实性是作品的一大特色。该书处处呈现出铁路建设壮阔生活的真实性特色,丝扣之中显示出作者洞幽烛微的观察功夫。作者通过《高铁作证》向读者传达了中国高铁辉煌背后的艰辛,品牌锻造的曲折,建设者的喜怒哀乐,成为中国新时代工业文学崭新丰碑。

  打开世界了解中国高铁的一扇窗口

  □国铁集团宣传部文化处主管 周晓民

  《高铁作证》生动讲述了高铁建设的故事,是对高铁发展忠实的记录和对时代的讴歌,它打开世界了解中国高铁的一扇窗口。高铁走出去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技术、标准,还有蕴含其中的高铁精神、高铁文化。它搭建了一个沟通中外的桥梁,让世界了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感受中国铁路人所创造的人间奇迹。

  真实反映铁路人生活的优秀作品

  □中国铁建工会工作部部长 李睿

  小说中每个职工都常年辞母别妻,抛家舍业,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背负着工作和生活的重压,战斗在高铁工地上,但他们无怨无悔,坚守信仰,忠心报国。他们作为中国高铁建设的缩影,生动展现了中铁员工积极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和高铁事业发展,用生命与鲜血书写中国高铁史。

  文学作品的真实美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专家 牛仕红

  《高铁作证》这部作品写出了铁路建设者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新时代奋斗精神,也写出了中国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的过程。在这部长篇小说里,生动展现了农民工在高铁工地上历练提升,最终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这是时代发展进步的缩影,让每一位读者从文学作品里感受到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