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建本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举行,笔者有幸受邀与众多国内外专家一起重温建阳古代辉煌的出版成就,弘扬建本文化。从南宋一直到元明,建阳的印刷出版活动持续活跃,呈现出官府、私刻、坊刻、书院多头并举,产销两旺的繁荣局面。尤其是此地的坊刻,更以堂号多、存在时间长、创新能力强而形成中外出版史上罕见的文化奇观。建阳版刻当之无愧是建本的代表,不仅博得了传之久远的荣誉,而且对当代出版业蕴含着一定的启示。
启示之一,出版事业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与环境优势。建阳地处闽北,紧靠武夷山,毗邻赣浙,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古代的建阳人,便因此而创造了出版神话。从雕版的版材与印刷用纸,他们基本上实现本地化,从而降低了图书产品的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他们利用域内发达的水路和毗邻赣浙的陆路优势,热情招徕外地客商通过水路与陆路把建本贩卖到各地,直至高丽与日本。长期生活于建阳的大学者朱熹曾感叹说:“建阳麻沙板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建阳人做足了利用资源与环境这篇文章,其观念与做法很值得现在的出版企业去认真研究,深入领会。
启示之二,出版业应该努力贴近读者,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从各种古代书目所记载的建本信息来看,建本的内容是经、史、子、集四部皆备,无所不包。当然,由于出版主体的差异,其具体的出版种类也略有一些侧重。如私刻就侧重于出版子部与集部的作品,而坊刻则围绕着学子科举考试、民众普通阅读与民众日常生活三大主题,大量出版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图书。建本尤其注意开发一些新的图书品种,最典型的就是最先由建阳书坊所出版的《家居必用》《事林广记》之类的日用百科图书,它们开中国日用百科全书出版的先河,影响深远。当今的出版单位更应主动把握市场,让图书生产贴近民众的实际需要,贴近火热的生活,仍然是一条根本的制胜之道。
启示之三,应该大胆创新,大力创造新的图书形式。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建阳人不为旧的图书形式与编辑陈规所囿,勇于创新,创造了多种新的图书形式。如简约、便读、引人、经济的节钞本、插图本、注疏合刻本、诗文汇注本,既受到当时读者的欢迎,也为后世所继承,一直出版不辍。在21世纪的今天,创新仍是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创新,中国才能实现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跨越。
启示之四,应该强化营销,积极开展图书的广告宣传活动。在宋元明时期出版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建阳人特别注意营销宣传,往往运用直观醒目的书名广告与内涵丰富的牌记广告实现营销图书的目的。对于建本无远不至的传播业绩来说,这些宣传手段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毋庸置疑,对当今的不少出版单位来说,积极营销,加强图书的广告宣传,仍然是一项需要下大力气才能做好的工作。
古代建阳人以自信的精神创造了我国出版事业辉煌的成就,值得中国人永远自豪。新时代的中国出版人更应该吸取他们的智慧,传承他们的精神,努力铸就新的出版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