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蕊:辽宁大学出版社
【摘 要】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演进,大众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发生转变,现在,大众已经逐渐习惯了电子书籍与期刊的阅读,传统出版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对于传统出版企业而言向数字出版转型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对于企业而言,彻底的改变自己的模式仍然十分困难,经验不足、人才缺乏等因素都是阻碍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的现状,其次针对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难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出版;传统出版企业;转型;创新
近几年,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电脑、手机己经成为现代人工作与生活中的必须品,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纸质书刊阅读己经不能随时随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大量文学作品、期刊报纸都将自己转移到电子产品上,更有企业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便于人们随时随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对于传统出版企业而言,他们将面临市场的变化以及新兴企业的竞争。相较而言,数字出版具有搜索、个性推荐、查询便捷、存储量大、携带方便等优势,更能抓住读者的喜好。由此可见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转型是必然的趋势。
一、我国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由于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的成长,许多不同行业的资源加入其中。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使广大阅读受众获取信息更加快捷、方便。由于传统出版企业在其数字化整体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只有少许综合实力较强的其他企业参与了进来。截至目前为止,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很多传统出版企业与技术供应商和渠道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数字化出版转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网上很多于出版的特点和服务之间的角逐也特别猛烈,都想出许许多多的方法抓住顾客的心思。伴随着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手段的运用,类似于杂志的纸质出版物不仅仅限定于以前的出版方式,而是创设了面面俱到的数据集合,为学术研究的人群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当前,国内各大传统出版企业都在采购整合的应用数据来增进企业的发展,同时电子类的期刊效益也在增加。由于在移动通讯设备和网际网路的遍及,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的转型发展越来越迅速,移动设备上的阅读成为一种新的方法,而且在不久将来,使用通讯设备阅读的人将会逐步增加,从市场当前的形态和将来的趋势来看,传统的出版物和数字化的出版物正在进行同时衔接。开发者对于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的能力也在不断更新,数字化出版物更接近真实的看书效果。同一时间,数字化的书在各类网站上的点击率在急速上升。市场的广阔使得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的成长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二、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一)数字化转型经验与信心不足
虽然数字出版是出版企业的大趋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出版企业能有决心进行改革。原因之一是他们对数字出版的了解不足,不知道转型之后是否能够得到飞跃:原因之二是部分企业态度消极,思想懒惰,认为即使不进行转型也能够维持运营。我国的数字出版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企业们并没有信心能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且传统出版企业已经面临巨大的资金困境,难以支撑转型的投入。因此现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多停留在基础的纸质书电子化、光盘图书刻录、在线教学等,而没有实质性突破。传统出版企业转型之路严重受阻,传统出版于数字出版的融合与合作之路尚不明晰。此外,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为了吸引读者大多选择免费模式,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的收入也让读者养成了不付费阅读的习惯,这对数字出版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同时,数字出版网站也没有对图书资源的下载、传播做出限制,这样不仅造成侵权现象的泛滥,也给监管带来的困境。法律的不完善也是阻碍数字出版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缺乏专业人才
数字出版的出版工艺、流程、运营模式与传统出版企业大不相同,这就导致传统出版企业的现有员工不能马上适应数字出版工作,因此人才匿乏也是传统出版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相对于传统出版工作,数字出版要求员工能够掌握新的技术,熟悉数字出版市场与流程,同时兼具出版的经验与基础知识,而这类综合性人才在我国市场上十分匾乏、
(三)我国数字出版的竞争力不足
由于数字出版技术在我国仍算是新兴技术,国内企业在数字出版上的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其技术发展也十分缓慢,相关企业也呈现小、弱、产品竞争力低下的情况。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种类少、内容单一、形式较少,没有特色,在成本与工艺上也没有规范,这导致我国数字出版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数字出版企业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没有资源支持,其产业链运行十分不规范,常常出现断裂危机,各企业之间只有竞争,不谈合作,只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导致我国的数字出版企业发展缓慢。常见的数字出版盈利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数字读物搭配实体读物一同销售,二是向网络上各大销售网站、阅读网站等提供资源,并收取费用,但我国数字出版企业对此的探索并不多。
三、数字出版影响下传统出版企业转型与创新的策略
(一)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支持力度
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了支持力度。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颁布相应的制度,给与政策保障。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以及文化自信方面,根据数字出版的特质,完善相应的版权保护政策法规,加强对数字出版整个产业链的约束力,加大保护力度,让盗版、抄袭、侵权等不法行为得到有效制止和惩处。制定相应的奖励、鼓励措施和办法,加大国家和地方对数字出版的支持力度,可以设立相关的资金项目,加大扶持力度,让数字出版的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二)实施人才兴社战略
针对我国当前数字出版人才不足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第一,在出版企业内部选拔人才进行专业培训,企业内部的员工一般渴望自身的提升与转型,忠诚度较高,且在实践中培养效果更好,因此可以为这些愿意转型的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让他们成为既有传统出版经验有掌握数字出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采用内部培养的模式既能节省招聘成本,减少磨合带来的矛盾,也节约了培养成本。第二,与学校与成熟的数字出版机构合作,招募专业的数字出版人才。这种方式能够减少时间成本,让企业尽快抓住时机进入转型阶段,吸纳现成的人才既不影响企业原有的业务,也减少了企业转型中的试错成本。通过招聘也能让企业尽快完善自己的人才体系,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与平台。第三,加大投入吸引有经验的高端人才。这样虽然薪酬支出较高,但是带来的效益也更大,有经验的高端人才可以帮助企业招聘人才,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建立完善数字出版模块。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三种方式结合的形式,根据企业自身的资金条件进行人才招聘。
(三)优化数字出版产业链
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对消费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出版企业的流程、模式、营销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变化。
以往传统出版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知识对娱乐的需求,传统书刊的销售渠道大量倒闭,而数字阅读品供应渠道却百花齐放。因此,面对行业转型的趋势,传统出版企业应当积极进行转型,精简传统出版业务,积极投入数字出版模块,探索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优化数字出版的流程与营销方式,建立高效、高利润、高竞争力的数字出版产业链。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寻找传统出版于数字出版的结合点,发展新的出版模式,在未来的出版市场上占据高端位置。此外,寻求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也十分重要,移动阅读服务一直是手机阅读服务的重要板块,而今5G技术的出现让智能手机的阅读服务获取更加便捷,因此,移动阅读服务是数字出版企业的必争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月文.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营销策略探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4):57-59. [2]张磊.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及其创新[J].传播与版权,2018(4):27-28+31.
[3]李蓬.传统出版转型数字出版的困惑与对策[J].新媒体研究,2018,4(13):78-79. [4]孙秀翠.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研究[J].出版科学,2018,26(4):43-46.
[5]何鹏.数字出版时代专业出版社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商业,2012(21):163-165.
[6]于滨.国内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