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部分成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
构建新型融合出版生态体系
■陈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
成立时间:2008年3月 成员:56人
重点产品:“人大芸窗”数字教材、中国问题研究文献出版目录及服务平台、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中国审判案例数据库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业务秉持“深耕主业、多元开拓、融合发展”的经营战略,专注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引起的内容和服务需求变化,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学术、大众三类市场需求。数字教育领域,扩展并深化产品结构,树立“人大芸窗”品牌;学术知识服务领域,以专业学术知识服务为核心,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题资源数据库;大众阅读领域,积极探索各类互联网阅读体验形式,形成人大社原创电子书的产品体系。
人大社以重点投资、资源合作和国家相关重点项目申请实施带动发展,与各类具有技术优势和渠道资源的公司展开了灵活多样的广泛合作,成为数字出版的积极参与者,并根据发展需要于2012年设立完全市场化的数字出版公司北京人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创新业务发展方向上,人大社结合出版融合发展与市场化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引领作用,以技术为基础、以智能为特点、以网络为载体开展融合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业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人大社特有的融合出版生态体系。
形成以“人大芸窗”为品牌的数字教育系列产品。针对数字教育业务,团队通过应用新技术整合出版社的核心教育资源,全面推进教育类数字化产品研发,创立“芸窗”教育品牌及其涵盖的四个子品牌 “人大芸窗数字教材”“人大芸窗职教学苑”“人大芸窗慕课”“人大芸窗应试培训”,覆盖人文社科教育领域的各个出版方向。将富媒体教材、自适应学习、视频云技术、跨平台数据同步技术、碎片化学习理念等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全面应用于各平台的建设,面向不同的终端用户使用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与产品,同时积极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完善的用户运营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品质与运营推广效果。
人大芸窗数字教材自2014年9月上线以来,已累计开发上线200余门数字课程,为全国100多所院校的师生提供在线教学服务,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肯定。人大芸窗数字教材多次获得行业奖项,例如,2019年“人大芸窗数字教材平台”在第十二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上获评“优秀数字教育平台”荣誉。
建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列数据库”。通过整合出版社的精品资源和对外合作的优质版权资源,基于深度学习知识服务开发技术,团队开发了“中国问题研究文献出版目录数据库”“中国审判案例数据库”“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等系列数据库产品。产品已在全国300多家海内外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开始使用,如德国柏林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厦门市公共图书馆等;获得1个国家级奖项和6个行业奖项,其中“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于2019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形成人大社原创电子书数字阅读产品体系。坚持“电、声、课”三位一体的业态,团队根据内容和用户需求进行电子书、有声书和知识课程的多元开发,基于出版社优质内容筹划多条有声产品线,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个性化的新需求。并与主流渠道商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拓各种产品形式,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各类使用场景的需求。
未来,人大社将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潮,力争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探索以资本和技术推动数字化发展,探索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探索多元化发展,逐步走出一条全媒体、多业态、综合实力突出的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法制出版社数字出版部
坚持“内容为王” 创新法治教育
■戚雪(中国法制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 王 玥(中国法制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管)
成立时间:2013年1月 成员:15人
重点产品:行政执法学习培训平台、“法趣乐园”互动学习平台、“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法律服务平台、全民普法教育多媒体融合平台。
2013年初,中国法制出版社数字出版部成立,从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奠基者到出版社融合发展的牵头者,致力于深化“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基于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部署,推动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发挥科技信息化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支撑和驱动作用,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普法宣传,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绵薄之力。
近两年,数字出版部逐步形成了产品技术组、内容研发组、推广运营组、信息化组的扁平化业务负责联动机制。作为司法部法治宣传的排头兵,我们高度重视数字出版的资源研发,希冀发挥中国法制出版社“内容为王”的优势地位,在法律类数字出版新兴领域占据高地。
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刻、定位不准确;法治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学校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师资、教育资源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组织开发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及相关产品,编写出版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接受意趣的法治教育期刊、课件、音像资料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作为司法部主管主办的出版单位,法制社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加快完成法治教育从一般的普法活动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传授法律知识到培育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转变,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切实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中国法制出版社数字出版部在国家法治宏图的大背景下承建了“法趣乐园”互动学习教育平台(简称“法趣乐园”)。“法趣乐园”在平台基础数据库、视频资源库、图书资料库的基础上,实现了包括故事影院、AR乐园、图书资源馆、模拟法庭、社交互动、竞技擂台、排行榜、休闲驿站等平台功能模块,网页端与手机端同步运行响应,还可在大屏幕触控一体机、机器人上展现法治教育、安全普及、国学文化、素质提升、礼仪培养五大板块内容,包括300余个主题动画视频、500余本图书、56个主题900余幅漫画等多媒体资源,涵盖青少年法律意识培育、青少年道德情操教育、青少年法律实践能力培养、青少年法律知识教育、法治安全教育等主要内容。
“法趣乐园”从青少年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动漫和图书的形式展开,以互动的体验形成超强学习记忆,以竞赛的模式验证所学,以普法创新的形式有效地向青少年传播与普及法律常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依托信息技术和最新科技对法治教育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创新,“法趣乐园”脱颖而出,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中国工人出版社工匠知识服务团队
打造工匠知识服务体系 助力培育“大国工匠”
■习艳群(大国工匠工作法项目负责人) 方 旭(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项目负责人)
成立时间:2018年1月 成员:5人
重点产品:《大国工匠工作法》丛书、《大国工匠工作法》在线视频教学课程、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线上平台)、线下讲座及培训服务、建立中国工会数字资源库等。
中国工人出版社隶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同时,全国总工会所属的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是国家一级社团,日常联络包括大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国内最高水准的技能专家。自2015年我国推行制造强国战略以来,弘扬“工匠精神”和培育“大国工匠”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工匠精神”更是从2016年开始连年被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工人出版社工匠知识服务团队应运而生。
团队一方面依托全国总工会长年培育的全国各领域高技能人才资源和技能专家资源,另一方面借助多年来出版社与数万个基层工会及大中小型企业、读者建立起的业务需求网络,以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工匠知识服务体系构建。这也是中国工人出版社从出版商角色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积极尝试。
以产业工人素质提升为核心,提供立体多元知识服务。工匠知识服务团队针对全国各级工会、各大中小型企业给工会会员、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职业培训的硬性需求,以及全国数亿名职工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内在需求,生产以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长教学视频课程、短视频及线上讲座课程、线下讲座及培训服务等立体、多元的“线下+线上”知识服务产品。在当前团队初创阶段,团队主要面向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各大中小型企业的市场需求来进行产品开发(即B2B),但也在同步打造和构建面对产业工人个体的相关服务产品(即B2C)及新型师徒制的网上互动社区(即SNS)。
目前,团队已策划出版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及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国工匠工作法》丛书为核心的一系列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图书。在图书基础上,进行了长教学视频课程开发,现已开发《高凤林手工焊接方法在线视频课程》《罗昭强动车组调试方法在线视频课程》《陶萍点钞技巧与方法在线视频课程》等长教学视频课程,时长约1046分钟。同时,也制作了适宜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一系列短视频,如《罗昭强:高铁列车故障排除范例》《油海扬波——大国工匠杨海波教学视频》。2019年5月25日,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网络学习阵地——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在部分省市、企业工会云平台上线,形成新型师徒社区,构建“指尖课堂”。团队还打造线下“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精品讲座”品牌,组织大国工匠及相关领域专家在各大企业开展讲座和培训数场;建立了以数字视频、音频、题库等为主要形态的中国工会数字资源库,目前累计拥有视频资源4000多分钟、音频资源1800分钟、题库涉及近200个工种。
通用与定制产品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谋篇布局。工匠知识服务团队与各省市工会、企业的线下技能培训机构、各地工匠学院等合作进行定制产品的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合作资源。如与南方电网集团、大庆“铁人学院”等在培训图书出版、课程开发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同时,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也在线上与各地开展资源共享的战略合作,如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与海南省总工会开展合作,视频课件资源在海南工会云APP上线。
未来,工匠知识服务团队的产品研发部、数字产品制作部、市场运营部将在团队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围绕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开发面向全国3亿多名职工和数百万个工会组织与企业、线上线下双向链接的工匠知识服务产品生态体系,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引导和服务职工群众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提供有力支持。
北京凤凰联动图书发行有限公司IP中心
发掘内容价值 赋能文学作品
■赵远(北京凤凰联动图书发行有限公司IP中心副总监)
成立时间:2018年8月 成员:10人
重点产品:《丝绸美人》《野孩子》《油田往事》《漆身记》《剑忍明京录》《止狩台》《第一茶庄》等。
北京凤凰联动图书发行有限公司专注内容生产,通过在内容端20余年的不懈深耕,从图书出版策划,到IP孵化,再到版权运营,均创行业纪录,取得优异业绩。策划打造“超级内容+超级产品”已成为凤凰联动的基因。
2012年,凤凰联动进军影视,接连出品多部爆款影视剧。现在,凤凰联动已成功打造一站式从内容创作到影视制作全产业链。
为顺应图书、版权及影视市场对优秀内容的需求,发掘内容产品的多种价值,凤凰联动于2018年8月成立了IP中心。IP中心在凤凰联动丰富内容储备的基础上,将公司已出版小说作品推向影视市场,并紧跟市场节奏,发掘更多优质内容产品,为图书内容的推广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可能。
IP中心策划部成员多来自各大影视机构、内容公司,拥有丰富的项目开发和内容策划经验。部门成立一年多来,成员从创意阶段开始,自主开发包含青春、犯罪悬疑、现实主义、历史、幻想等多个方向的选题,开发形态从纸质书拓展到电子书、有声书、漫画、游戏、网络大电影、网剧、院线电影和电视剧等更多层面,产出十余部风格多样、特色鲜明的全版权作品,其中《丝绸美人》输出知名影视机构,《野孩子》与影视方达成了联合开发意向。凤凰联动IP中心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营销资源,通过公司活动、自媒体推广等方式增加项目曝光度,为文学作品市场化、衍生开发多元化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青年作家逐渐受到行业内外关注,80后甚至90后作家开始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文学责任,青年作家的来源和身份得到迅速的扩充和丰富。随着青年作家队伍不断壮大,文学生产方式日趋多样,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作家与新生代作家亦面临着新的挑战。业内在发现新人、培养新人方面往往容易陷入被动、滞后的状态,缺乏更加有效的机制进行认知和了解。同时,受流量、内容、题材等因素影响,IP作品的变现能力因素复杂,青年作家的作品难以及时有效的发挥出最大价值。
95后青年作者是未来文学和IP市场的希望,凤凰联动IP中心在持续关注国内文学圈的中青年作家的基础上,同时大力扶持优秀的95后青年作者,通过“青年作家培养计划”,主动挖掘优秀青年作家,并针对不同作家的现实情况,帮助作家和作品实现快速、多样化的展现, 打造“作家IP”与“作品IP”,实现作家和企业的合作共赢。
凤凰联动IP中心持续关注文学市场上的优质作品,通过版权代理等形式签约了40余部具有影改价值的文学作品,实现文学机构、影视机构、作者的资源共享和利润最大化。IP中心秉承着综合考量故事、人设、选题差异性和前瞻性的标准,在作品遴选过程中,围绕故事的主题、原创性、人物、对白、结构、情节、逻辑、冲突、风格、节奏等多个维度,从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上进行考量,形成量化标准。除内容层面外,IP中心亦谨慎分析作品的衍生开发可操作性,对作品的故事体量、制作难度、审查风险进行评估。基于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评判标准,IP中心充分参考中国文学市场和IP市场的现状,代理了包括《你好,安娜》(蒋韵)等知名作家作品,亦有《万艳书》(伍倩)、《捉影》(冯华)、《边境夜行人》(田浩)等类型突出、风格鲜明的作品,广受读者和合作方好评。
未来,凤凰联动IP中心将以图书出版为IP源头,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在编辑部、策划部两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继续拓展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深耕内容,并提供部门成员和作者进一步参与作品衍生开发的机会,围绕文学IP建立起一个丰富多样且不断增值的内容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