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202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主题为“全面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精品图书助力小康社会繁荣”。据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围绕这一主题,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图书。
以出版古籍整理典籍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2019年,在古籍整理方面,上古社的标志性品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除了增添了《辛弃疾词校注》和《萧绎集校注》两个新品种外,又将上个世纪长销的经典《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世说新语校释》《文选》等重新排版校订,推出精装、平装、典藏三个装帧形式。
在名人大家的著作整理方面,又有三部大书应运而生。首先是元末明初东南文坛领袖、“铁崖派”创始人杨维祯作品的整理《杨维祯全集校笺》,全书皇皇10巨册,精选底本19种,并且广罗别集以外,各种总集、方志、游记、书画著录、大型类书、传世墨迹图像,以及《全元诗》《全元文》相关部分,收录之完备,堪称杨氏存世作品整理之最。其次是全6种的《唐文治经学论著集》。该书可视为其学术生命之枢要,有助于人们更为深入认识唐文治学术之精义,以接续传统文化之正脉。《陈寅恪家族史文献整理研究》以史料、史料分析为总体框架,集作者20余年搜集到的关于陈寅恪家族稀见史料,如宗谱、祠志、碑刻、契据、朱卷、分家文书等于一编,对陈寅恪家史家世文献资料整理具有总结意义。而《高邮二王文集校注》乃首度对清代乾嘉学派的中坚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散佚诗文进行汇集、分类、标点、注释,对文献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大型文献整理与汇编方面成绩斐然。国家基金项目《绍兴商会档案汇编》将绍兴县档案馆所藏商会档案,总数达753个卷宗、1.65万余份,跨清末、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近半个世纪的涉及商会的各类活动、与社会多方面的业务往来的档案文书,收集汇总,是研究中国近代工商经济、近代资产阶级、东南区域社会变迁等方面极为重要的史料。而敦煌文献被誉为20世纪四大文献发现之一。上古社30多年来逐一将其复制影印,到今年,国家古籍整理项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已出版至26册,《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也已出版9册,而《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至27册,明年将全部出齐。
近年来,学术精品出版佳作迭出。清华大学教授沈卫荣新著《大元史与新清史》围绕元明清王朝的历史聚焦点,展示史家眼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揭开被误解的藏传密教的真实面貌。美国塔夫茨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许曼的《跨越门闾: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为中国古代社会性别史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而学术新锐沈睿文教授的《中古中国袄教信仰与丧葬》、韦正的《将毋同:魏晋南北朝图像与历史》、王青的《远方图物:早期中国神灵考古探索》、裴安平的《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都因其新颖的选题和独特的视角,一经推出,就引起学术界多方关注。
在传统文化普及方面,探索“让名家亲近读者、使学术不再深奥”的“轻学术”之路。“蓬莱阁丛书”自1996年开始出版,汇集晚清民国学术大家具有开辟意义的精短著作,辅以当代名家的系统导读,久已享誉学林。今年精选的三十余种“蓬莱阁典藏”集中亮相,“大家小书”再出典范。中华家训译注全书则将历代家训资料中的经典名著和名篇,加以精心校勘整理,再加以注释、白话翻译、导读、实践提示,形成一个完整的家训系列丛书。
由著名设计师潘焰荣设计并摘取了书籍装帧大奖“中国最美的书”——清代孙温历时36年绘成的国宝级红楼梦画册《梦影红楼》的经折版和收藏家马未都作序、展示中国传统家具——椅子艺术的书,也将在即将举办的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亮相。(晓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