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下一步,互联网聚焦何处

2015-02-0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李雪昆

    ■编者按
    
  有人说互联网是工具,也有人说互联网是一种思维方式。但从产业角度来看,互联网人更认同下面这样的描述:互联网像蒸汽机、像电能一样,是一种能量元素,它已经开始再造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
    
  1月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中国互联网从业者迎来了一场收获思考、艺术分享以及探讨未来趋势的行业盛会——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峰会。在峰会现场,《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最新状况统计报告》首次发布。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360、京东等首发了2015年最新战略方向。同时,这还是一个网络元素营造的产业融合交流空间,知名歌手、摇滚乐制作人、话剧表演艺术家等也在现场连续演绎5场“体验相对论”,让观者从跨界角度理解、感悟“体验的价值与意义”。
    
  纵观未来互联网大势,互联网从业者们认为,无论互联网如何发展变化,用户的体验永远都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未来如何智能化,产品之间能够产生交互才是基础中的基础;无论未来如何精彩,网络安全始终需要警惕。
    
  随着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的不断壮大,互联网应用市场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峰会上获悉,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49亿;网民周上网时长已经达到25.9个小时。
    
  “因为有了如此多的网民和如此多的接入设备,网络应用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兼副总工程师金键表示,在这一前提下,网络应用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一,传统信息获取的应用作为网民基础应用依然维持较高水平;其二,通过对沟通应用数据的收集发现,社交网站使用率正在持续下降;其三,由于智能终端的普及,休闲娱乐类游戏的应用出现回暖迹象;其四,由于网络支付打通了各移动应用并带动了商务应用发展,所以其发展速度十分明显;其五,手机搜索应用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
    
  透过数据趋势,金键认为,目前网民与非网民的界限已并不明显,因为很多人无论使用电脑、手机还是网络电视都在接入互联网,网民概念或许很快就会消失。而随着未来更多设备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商业价值和商业模式都会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互联网企业也会在纷纷进入终端制造硬件设备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主导地位,进而改变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模式。
    
  而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看来,泛在化、数据化以及产业互联化是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最值得产业关注的转折点。互联网无处不在的特点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同时,移动互联网泛在化让人们的沟通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手机,很多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硬件也会越来越多元化。但即便这一发展态势如此迅猛,2014年依然仅仅是一个开始,并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而有关移动媒体产业互联的深入将成为2015年业界关注的焦点。同时,在数据方面,高新民还强调,不注重大数据的互联网是有缺陷的。他认为,大数据使互联网走向一个真正数据化、智能化的时代,不注重大数据的互联网,其本身的智能化也将是有限的。
    
  对此,IDG TechNetwork China首席执行官许伟明也认为,在没有网络大数据前,行业很难找到准确的发展方向,只能说尽可能服务大多数客户的共性。但现在不同了,尤其是有了大数据分析的功能后,只要对数据分析得足够好,那么生产出的产品就可以做到个性化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后应该会出现更多个性化突出的产品,与受众建立更多的服务联系。
    
  而对于数据的提取,七牛云存储副总裁李婧认为,怎样从数据中提取更重要的价值是值得关注的。大数据并不是数据有多海量,而是如何让数据产生价值。有调研显示,2020年全球互联网应用数据将比2013年增长10倍,同时,数据种类也越来越多,过去是文字,随着互联网发展,图片、音视频越来越多,并且数据是流动的。因此,如何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怎么去管理海量数据,在这些海量数据中分析并处理出对各自有价值的内容,并让这些数据更快地流动起来,是摆在互联网业界面前的现实问题。
    
  “科技其实越来越多地进入互联网,与互联网有更多融合,可以说,屏幕之外皆为蓝海,未来想到想不到的终端都可以上网。”腾讯开放平台、移动应用平台副总经理侯晓楠表示,所有智能硬件都会围绕刚需深入发展,虽然目前智能硬件产品有很多,但大多基本处于早期形态,包括应用数据的传输都还很不成熟,因此,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开发的内容还很多。
    
  同时,记者了解到,腾讯今年将推出QQ物联平台,未来借助物联网新平台将开放更多的流量、服务、云、创业体系,这其中酝酿着非常大的机会,其希望用这些资源撬动硬件这一大市场。侯晓楠还透露,今年腾讯开放平台将举办创业大学,根据创业团队不同发展阶段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扶持初期互联网创业团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