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重视文化传承 紧抓精品项目——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中药资源大典”第一批新书推介

2019-12-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张华金 蒋舒
  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中国中药资源大典”丛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入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日前第一批新书已顺利通过结项验收。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也迎来了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建社40周年。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是一家具有图书出版、电子出版、互联网出版资质,主要出版理工医农等各类应用技术读物、科普知识读物及学术著作,具有一定规模与市场竞争力的地方性专业出版社。建社4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致力于弘扬优秀文化、传播科技知识,着力实施精品战略、品牌战略,逐渐在中医中药等门类上形成优势与特色,积累了专业资源,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6个项目入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16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先后有600多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28种图书分别获得或入选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等。

  尤其在“十三五”时期,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科研成果,组织出版“中国中药资源大典”丛书,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全国中药资源专家共同编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等领衔,项目卷帙浩繁、影响深远,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并连续3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得到业界广泛关注。

  “中国中药资源大典”丛书主要由全国篇、区域篇、研究篇三大部分组成,全面总结新世纪以来中药资源调查、中药资源评价的最新理论、最新方法、最新成果,体现了新世纪、新技术的原创成果。首批出版的6种图书,其学术性、原创性、基础性均比较突出,具有标杆作用。

  在国家高度上总结特色普查成果

  《中国冷背药材清源图鉴》是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黄璐琦院士的带领下,由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从事中药资源与鉴定研究方面的专家共同主编,为国内首部关于冷背药材的鉴别图谱,也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特色成果之一。冷背药材是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材市场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冷背药材中很多品种在治疗某些特殊疾病方面有独特的效果,但一直缺少系统研究,名实混乱现象较为突出,亟待澄清。该书以冷背药材为中心,收载冷背药材800余种,结合药材市场、产地与本草等多方面的信息,在本草考证的基础上正本清源,厘清冷背药材的名与实,配以药材图片,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突显药材的性状特征,鉴定冷背药材的形与质,为冷背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填补了冷背药材生产、流通、监管、科研与出版领域的空白。

  《中国中药材种子原色图典》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牵头,全国30余家科研单位参加研究与编写,为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研究从原植物到果实(或花)再到种子、从外观性状到微观特征的中药材种子图典,是中药材种子从宏观研究走向微观研究的科研成果,对于推动药用植物种子的生产、科研具有开创性意义。种子是中药材产业的起点,种子的优劣对药材(生药)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种子资源研究是生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是药用植物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根本保证。该书重点筛选于生产实践中以种子繁殖的中药材品种200余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现种子(或果实)的外观特征、解剖特征及微观特征。该书的出版能提升中药材种子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水平,从源头保证中药材质量,填补我国中药材种子显微研究的空白。

  深入研究特色山脉等代表性区域的中药资源普查成果

  《神农架中药资源图志》由黄璐琦院士领衔,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詹亚华、吉首大学高级实验师张代贵共同主编。神农架在我国中药文化中极富特色,同时,神农架是世界自然遗产,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带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中药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书全面展现了神农架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极具特色的区域中医药文化,是对世界自然遗产地神农架中药资源普查的全面总结。全书收录神农架药用资源3200余种,并介绍了神农架传统医药文化的构成、特点及传承情况,神农架珍稀濒危药用物种及现状,神农架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对策,以及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期间神农架地区发现的新种、新记录等具有研究意义的成果。

  《贺兰山植物资源图志》由黄璐琦院士领衔,专门从事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及植物生态学等研究的宁夏大学教授李小伟共同主编,是一部直观反映贺兰山植物资源,包括该区藏药、蒙药等民族药资源现状的原色图典。贺兰山是我国八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核心区域,是我国唯一位于北方的生物多样性中心,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和天然实验室,还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同时又处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该书是作者团队借助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契机对贺兰山地区植物资源进行的鉴定整理,收录了该区植物资源600余种,包括藏药、蒙药原植物,对认识该区植物及其资源分布情况和科学保护、药用开发,以及促进中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内蒙古大兴安岭中药资源图志》是编者30多年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所进行的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及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成果。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泰加林资源基地和生物基因库,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作为中国北部边疆的重要生态屏障,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书收录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药用植物726种,其中包括蒙药、藏药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药用品种,是一部是集科学性、实用性、生态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反映内蒙古大兴安岭野生药用植物品种最齐全的学术性专著。

  针对中药资源的热点和关键问题,总结创新性科研成果

  《中国药用动物DNA条形码研究》依托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成果,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持,黄璐琦院士与李军德研究员领衔,南方医科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0余家科研院所专家历时数载编写而成,是国内首部系统梳理、全面总结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药用动物鉴定领域的前沿性学术著作。DNA条形码技术自首次提出后,迅速风靡全球,在多个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种特异的、新兴的物种鉴定技术,DNA条形码在中药鉴定,特别是药用动物暨动物药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该书系统介绍了DNA条形码在药用动物鉴定中的相关应用理论及所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规范统一且操作性较强的标准操作规程,详细阐述了代表性药用动物的正品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研究成果,对该技术在药用动物鉴定领域的应用具有引领性作用。

  中药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是一件关乎中医中药兴盛衰败的大事,对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中药资源大典”丛书第一批6种图书,作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其出版有利于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我国卫生保健和经济建设的大局,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