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坚守初心 以文心烛照世界 在文学天空写满“花城”的名字

2019-12-17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王双双
  钱锺书热、王小波热、先锋文学热、武侠文学热、琼瑶热、席慕蓉热、朦胧诗热、程甲本《红楼梦》热……这些词都与一个名字密切相关,那就是“花城”,因为它们都肇始于“花城”,也塑造了“花城”创新求变、敢为人先的品牌形象。

  2017年,花城出版社(以下简称“花城社”)重启了中断多年的“花城文学奖”奖项,此举如同打开年份久远的老酒,给文学圈带来了一股浓郁的芳香,也让业界共同回忆花城的高光时刻,见证它40年对文学初心的坚守与承诺。

  深耕文艺出版40年的花城社,始终致力于以匠心精神打造原创文学精品图书,可以说,花城社引领了中国出版和阅读潮流,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流变。近年来推出的《这边风景》《平原客》《遥远的向日葵地》《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考工记》《修改过程》等大量精品佳作,更是赓续了花城社以文心烛照世界的一贯价值追求。

  铸就花城  创新基因探索文学之路

  建社之始,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花城”就领风气之先,率先介绍我国港澳台及东南亚文学,为中国文学开启了一扇南风之窗。《花城》杂志还早早开设了“外国文学”“流派鉴赏”等栏目,介绍国外印象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打破了当时中外文学之间存在已久的隔膜。所以说,创新的基因自花城社诞生之日起已经深深地植入每一位花城人的骨子里。进入新世纪以来,花城社更强调精品立社,致力于走专精尖之路。

  花城之光 专注产品 见证和引领文学潮流

  王蒙的《这边风景》获第9届茅盾文学奖,在“中国好书”评选中花城社共有《遥远的向日葵地》等5部作品蟾宫折桂,在北京之外的地方出版社中位居首位……这些仅仅是花城社荣誉的一个缩影。

  为主题出版物注入文艺社基因。作为一家文艺社,如何做好主题出版?如何发挥文艺社特色,策划出版有特色的主题出版图书?花城社给出了一份答卷。花城出版社社长肖延兵向记者介绍:“花城社根据文艺社的特点,注重将主题与趣味巧妙糅合,组织策划主题出版物力求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其中,斩获“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年度“中国好书”等诸多殊荣的《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就是花城社重大主题出版成功之作。该书真实记录了港珠澳大桥从论证到立项、从动工到开通的全过程,其中大量精彩故事、感人细节是其他同题材作品中所没有的。对此,肖延兵感慨说,这正是花城社长期以来将文艺社基因注入主题出版物的结果,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19年,花城社继续立足于文艺社特色,紧扣各时间节点,推出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主题出版物。如为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组织策划出版了《澳门文学编年史》;为纪念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0周年,推出了在左翼文化运动中不可忽视的广东籍作家洪灵菲、戴平万、冯铿等系列作品及研究文本。此外,已在规划《中国共产党与左翼文化运动》(7卷),旨在为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传,花城社正联合广东省内的精干团队,打造《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史》(暂名,计划出版六册),力求全面、系统、生动地反映广东在决胜全面小康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用百姓生活变化、生活细节折射时代的变迁。

  名家名作带动工程打造文艺精品。花城社充分发挥旗下名刊《花城》杂志、《随笔》杂志汇聚名家资源的平台作用,坚持实施名家名作带动工程,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出了大量“双效”俱佳的精品力作。2018年底,“花城”书、刊联动推出的《考工记》,是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新作。该书出版以来,雄霸新浪2018年度十大好书、豆瓣2018年度读书榜单等多个权威榜单,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映。2018年11月出版的《修改过程》,是中国文坛重量级作家韩少功的长篇力作。作品面世以来,获得“2019博库·钱江晚报春风悦读榜”白金奖等多个市场认可的奖项。除上述之外,刘和平的《北平无战事》《雍正王朝》、鲁引弓的“中国教育四重奏”系列之《小欢喜》、海飞的《惊蛰》、张欣的《千万与春住》、蒋韵的《你好,安娜》等大量名家原创精品,构成了强大的畅销与长销的产品矩阵。

  精品系列丛书彰显“花城”厚重。多年来,花城出版社打造了众多深得业界和读者认可的精品系列丛书,不断为“花城”品牌添砖加瓦。备受业内推崇的“蓝色东欧”译丛自2012年立项以来已出版至第6辑,所推作家均为享誉世界的中东欧文学重要代表人物,汇集了米沃什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及卡达莱、克里玛、赫贝特、扎加耶夫斯基等多位文学大师。“花城首发”系列旨在致敬曾首发于《花城》杂志的当代文学名篇佳作。这些作品经过时间考验、岁月沉淀,得到了文坛与读者的广泛赞誉,同时也体现了《花城》兼收并蓄的多种风格与流派,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成就和风貌。“花城年选”系列坚持严挑细选、精心编排,每年为文学爱好者烹制别具风味的文学盛宴,让读者一册在手即可领略全年文坛的佳作与风向。“中篇小说金库”系列已出版了6辑72种图书,荟萃了中国近百年来中篇小说经典之作,见证了中国文学百年历程。“锐·小说”系列已策划了4辑,主要聚焦70后、80后等青年作家,以新锐及现实的视角呈现中国人民生活变迁和时光流转。

  学术文化专著备受学界肯定。花城社注重出版有分量的学术文化专著。自2011年起,陆续推出22种国学大师饶宗颐作品系列,几乎囊括了饶宗颐毕生的学术成果。研究民国文学史的学术专著——“民国文学史论”丛书自2014年立项起,分别入选“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2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其第2辑于2019年出版,第3辑也正在组稿中。花城社2019年策划“广东‘左联’作家作品及研究”丛书已出版3本,今后还将陆续推出。

  花城之核

  发现扶掖潜力作家  团结聚拢成名作家

  花城社最为核心的特色和资源是什么?面对这一问题,肖延兵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花城”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来自发现扶掖潜力作家和团结聚拢成名作家的能力,这也是“花城”的核心竞争力所在。2017年花城社重启中断多年的“花城文学奖”奖项,是花城社致敬作者的有力证明。无论是巴金、王蒙、莫言、贾平凹、刘心武、陆文夫等早已成名的文坛大家,还是文坛青年新秀、尚未获得广泛认可的潜力作家,花城社都将他们聚拢在自己周围。在记者看来,这就是花城的“底气”所在。而这一底气,在肖延兵看来,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发力。

  首先,“花城”有一支业务精湛、独具慧眼的编辑队伍,文学发现和预判力是“花城”行走江湖的绝技。编辑是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摆渡人,独具慧眼的编辑更是将更多被掩埋、待发掘的作品呈现给读者,这一特色在花城社表现的尤为凸显。如1986年,《花城》杂志发表了不被其他文学期刊看好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随后《平凡的世界》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近年来该作更是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又如第8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的处女作,正是《花城》杂志主编在大量自由来稿中披沙沥金淘出来的,使这位极富才华的作者走上了中国文坛。

  其次,花城出版社的《花城》《随笔》是吸引优秀作家作品的磁极。被誉为全国大型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之一的《花城》,和享负“北有《读书》,南有《随笔》”之誉的《随笔》,一直与时代同频共振,引领文坛的走向,在中国文坛举足轻重。正是因为两份杂志在行内的标杆性作用,所以旗下汇聚了一众杰出的作家。《花城》《随笔》的底气、底蕴铸就了花城社的品牌,而这一金字招牌,又继续吸聚着一代又一代活跃在文坛上的新老作家,成为花城社最为宝贵的资源,使花城社这些年来得以不断推出众多双效俱佳的文学作品。

  品牌升级  将“花城”触角延伸至更多领域

  在出版大潮愈发汹涌、图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坚守是远远不够的。过往的荣光,给了“花城”走向未来的信心。面对未来,“花城”人雄心未泯,不仅在文艺领域继续深耕引领,还将“花城”品牌升级拓展,延伸至更多领域。肖延兵总结说:一个前景可期的出版融合生态,已经在“花城”初见端倪。

  细分产品线 打造花城文学高地

  阅读在变革,我们都得革新。在内容上,细分垂直市场赛道的抢夺日趋激烈。因为基于内容兴趣或信任关系沉淀下来的私域流量,相比公域流量用户触达更精准更便捷,转化率、客单价和复购率更高,也就意味着用户的生命周期表现会更好。对此,花城社一方面延伸产品线,一方面为作者搭建交流平台,双线联动。

  进军军旅、儿童、网络、科幻文学领域。原创文学领域是花城社的大本营,也是花城社设计新产品线的基点。花城社的新产品线正是立足于“花城”品牌+,向原创文学更细分的领域伸出“触手”。目前,花城社正致力建设军旅文学、儿童文学、网络文学、科幻文学、影视文学几大产品线,努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其中,花城社把打造“小花城”童书品牌作为市场的突破口。

  近年来,童书市场越来越热,参与其中的出版机构也越来越多,为何花城社要以此为突破点?肖延兵回答了记者的疑惑,他说,儿童文学的出版是有门槛的,但这也正是“花城”参与其中的优势——“花城”常年在原创文学领域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包括儿童文学作家在内的广大作家的认同,这是打造“小花城”品牌的最大优势。肖延兵告诉记者,试水产品“来了·小花城”原创儿童文学书系首辑已出版7部,作品汇聚了近年涌现出来的新锐实力派儿童文学作家,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在其他产品线上,花城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军旅文学是花城社致力打造的又一新产品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军队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军旅生活也是中国当下社会和普罗大众聚焦关注的热点,蕴含着文学创作的富矿。因此,花城社已邀请业内专家量身打造了一套“新时代军旅文学丛书”,将很快推出首批作品。在网络文学方面,针对其海量作品泥沙俱下的特点,花城社提出了“花城严选”概念,讲求此类图书的品质以及影视改编的潜力,引导、提高读者阅读品味。已陆续推出了《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  星火时代》《燃魂传》《网络英雄传之黑客诀》“山海经”系列和《十三行·崛起》等佳作。在科幻文学方面,依托《花城》杂志“花城关注”栏目而强势介入,首推“花城关注”原创系列丛书的科幻子系列,第一批囊括了科幻文学界颇具名气的陈楸帆、飞氘、宝树、韩松四位作家的最新力作。

  “花城文学高地”计划搭建高端交流平台。2019年10月15日,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花城社正式发布了打造“花城文学高地”计划,在《花城》《随笔》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重整行装再出发,出版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谈到该计划制订的初衷,肖延兵用一句话概括:“用匠心为作者和读者筑起文学高地。”他说:“这个计划,并非从零开始意图一步登天的好高骛远,而是花城欲再创辉煌的一颗雄心,也是花城坚守文学初心的一个承诺。”

  记者了解到,该计划囊括了4个子计划:年度文艺精品出版计划,优秀作家签约计划,建设花城文学院计划和国内、国际文学交流计划。具体表现为:第一,每年筹集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提高优秀作品稿酬标准,为优秀作家作品落户花城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办好“花城文学奖”,充分发挥《花城》杂志和《随笔》杂志两大平台聚拢优秀作家资源的作用,每年出版一批一线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与一批优秀作家签约写作出版项目,事先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创作资助资金,并配套相应的图书营销推广计划;依托“一路一带”、“丝路书香”战略构想,为签约作家作品提供多语种翻译,推荐给海外优秀出版机构。第二,建设花城文学院,举行作家文学课、名家讲座、互动交流等活动,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学兴趣;联结高校文学社团,开展线上线下青年写作培养班,提供进阶写作教程;举办高校文学征文创作比赛,发现、培养文学新人。第三,建设更多花城创作基地,在此基础上筹建花城国际写作与交流中心,搭建沟通中国作家和国际文化界人士接触交流的平台,从而推动中国作家作品走向世界。

  简而言之,即每年出版10部一线作家精品,提供丰富条件聚拢优秀作家资源,培养写作新人及固定读者群,为作者搭建交流学习和走向国际的平台。

  创新多元路径

  IP化与融媒体齐头并进

  在当下,单纯出版图书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周边产品、IP授权等,成为热门。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成为每一家出版社共同面对的课题。花城社的多元之路既有自身的资源整合,也有借助外力的IP发力。

  深挖图书IP,影视授权先行。抓紧实施优秀作品、有市场潜力作品的IP运营,计划设立专职岗位负责IP孵化、转化工作。这些举措是花城社在IP运营商的探索。2019年,花城社的IP运营已迈出新步伐:根据花城社出版的《神探蒲松龄》改编的同名电影登录2019年贺岁档。根据《撞死了一只羊》改编的同名电影先后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东京Filmex评审团大奖、法国沃苏勒三项大奖等国际奖项,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此外,2部2019年度爆款电视剧《小欢喜》和《谍战深海之惊蛰》的文学原著也均出自花城社,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尤为吸引影视机构的“眼球”。它们不仅对“花城”出品充满好奇,更是抱持信心,频频主动接触,让花城社推荐适合影视改编的文学作品。近日,有一部新出版的、反映解放战争的主旋律作品《大逐鹿》由花城社成功代理售出了影视版权。未来,花城社将加大文学图书影视IP的运营力度,全力推动这项极有利于提高图书附加值的产品运营工作。

  为文学和音乐教育撑起一方天地。音乐与文学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花城”努力让文学与音乐教育之间实现“沟通”和“互换”,共同撑起一方天地。目前,花城社主要的媒体融合项目有两个:爱花城文学平台和“花城艺测”系统。

  2017年,花城“云创作”O2O融合孵化工程获得年度广东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2018年,爱花城数字阅读平台建设运营项目入选2017年度中国十大数字阅读项目;2019年,爱花城文学平台项目入围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爱花城文学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体建设已近完成,且产品内容与功能也不断迭代完善,产品包括爱花城APP、爱花城网站、花生文学比赛网、花城听说小程序,其中电子书、音频听说、书单、比赛、改稿等功能陆续上线。爱花城平台主打知识付费服务,凭借内容优势,融合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已成为花城品牌的重要延展,可以补充纸质书刊的不足,更灵活地与作者、读者互动。

  作为花城社融媒体发展的另一大平台,“花城艺测”系统首期建设也已经开发完成。该项目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测评中小学生音乐素质,是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相关文件,顺应音乐素质测评与提升智能化发展趋势投资建设的集音乐题库、培训、考试、测评等于一体的智能教育测评平台系统。目前,系统已经测试上线,并已获得了第一笔30多万元服务订单。

  未来,花城社媒体融合工作将奔着“大语文”“大音乐”的方向,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文学+教育”“互联网+音乐+教育”的总体规划,完善爱花城系统、花生文学比赛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广大写作爱好者提供写作技能培训、作品版权运营等服务;推广“花城艺测”APP,为广大学生、音乐爱好者提供系统的、智能的音乐素质测评服务。

  ● 社长寄语

  在融合时代勇立潮头

  ■肖延兵(花城出版社社长)

  一代又一代“花城人”薪火相传、风雅相继,出版了一大批涤荡人心的文艺经典,滋润了几代人的心田,也铸就了“花城”的风骨和格调,品位与气局。面对着新时代的新形势,“花城人”将赓续“花城”的独特文脉、继续擦亮“花城”的金字招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在出版融合时代勇立潮头。

  ● 出版社档案

  花城出版社(以下简称“花城社”)得名于秦牧先生的名篇《花城》,建社以来,花城社坚定文学本位,守护精神家园,引领出版潮流。花城社主办了两份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花城》《随笔》。《花城》被誉为全国大型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之一,《随笔》则享有“北有《读书》,南有《随笔》”之誉。近几年来,花城社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持打造原创精品,不断开拓创新,走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之路,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迄今已出书上万种,逾千种图书获得国家、省部级和行业各种奖项。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