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又到秋招季,出版业招聘有何新趋势?

2019-12-05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李静
  一年一度的秋招季又如约而至。秋招不仅是应届毕业生和已步入社会的有志青年抓住机会实现人生抱负的好时机,也是各大出版机构招揽人才的关键时期。

  今年秋招季,本报记者收集了中国出版集团(简称“中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简称“浙版集团”)、新经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经典”)和中信出版集团、蒲公英童书馆、青豆书坊等数十家出版机构的招聘简章。从这些招聘要求中,可以窥见一些规律与趋势,值得求职者注意,也值得行业深思我们的人力资源建设。

  本文主要围绕出版机构的编辑、校对、营销编辑等业务部门岗位进行探讨,财务、人力、技术等职能部门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官网难查招聘信息,发布渠道各式各样

  在出版机构抱怨人才难招、求职者抱怨工作难找的当下,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就是招聘信息的不对称情况。排除一些出版机构不参加秋招以及目前不需要招聘的情况,有些参与秋招的出版机构并未将招聘信息发布在官网上,甚至一些出版机构的招聘信息目前还停留在2014年。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应届求职者的流失。作为应届求职者,他们的社会关系通常并不复杂,除去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基本上没有其他社会关系,因此也不会像社会求职者一样拥有“人脉”,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内部信息。一旦官网的招聘更新不及时或不发布招聘信息,应届求职者也就很难知晓。

  除此之外,招聘信息的发布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些出版机构在官网上只发布基本信息,而各个岗位的具体要求需要点击下载表格查看,还有一些则需跳转到专业求职网站上,如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但求职平台信息较多,且注册起来时间较长,求职者需要经过许多复杂的步骤才能看到与自己相关的招聘要求,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易造成人才流失。

  当然,也有不少出版机构为了吸引年轻人的加入,制作H5动画,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招聘信息,这不失为一种精准传达的高效手段,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方传媒”)就是这样做的,其招聘信息通过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相较于发布在官网上的“广撒网”形式,社交媒体更易于实现精准触达。

  硕士成为最低门槛,编辑出版专业意义何在

  分析收集到的招聘信息不难发现,出版机构的入职门槛越来越高。放眼望去,绝大多数编辑岗位都要求应聘者的学历为硕士及以上,部分编辑岗位放宽至优秀本科毕业生及以上,有些出版机构明确要求需“双一流”本科毕业生才可以应聘该岗位。

  南方传媒旗下出版社,包括广东人民出版社(简称“广东人民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和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其招聘信息中的编辑一职都要求学历为硕士;广东经济出版社的要求稍有放宽,要求本科及以上。浙版集团旗下的浙江人民出版社(简称“浙江人民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简称“浙江人美社”)、浙江文艺出版社(简称“浙江文艺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等的编辑岗位均要求硕士学历;有些岗位明确标注了需重点院校硕士毕业。中版集团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旗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称“大百科社”)等的编辑一职均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国开童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国开童媒”)今年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中,硕士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占比达70%,且大部分具备海外留学背景。

  通常情况下,出版机构的校对或者新媒体编辑一职,会招聘本科学历的应届生。但仍然不排除一些出版机构,如广东人民社、浙江人美社、大百科社等,要求新媒体编辑为硕士学历。

  在翻阅了大量的招聘简章后,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目前出版机构在编辑一职上,更愿意选择对口专业的求职者。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招聘理工分社工科事业部的组稿编辑时,明确要求应聘者为机械或相关理工科专业;中国纺织出版社的纺织工程图书策划编辑岗位要求应聘者为纺织工程专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文献图书编辑要求应聘者为历史学、文献学、古籍整理等相关专业等。诸如此类的要求并不难理解,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社或出版机构下设专业分社当然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人才。但由此不禁引发了求职者的另一个困惑: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该何去何从?这一专业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浙江摄影出版社(简称“浙江摄影社”)、国开童媒和蒲公英童书馆等出版机构认为,编辑出版专业当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前途,因为该专业的求职者拥有出版业的知识背景、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是其他专业的求职者所不具备的。但青豆书坊持反对意见,相关受访者表示,虽然编辑出版专业的求职者对行业有普遍的认识和了解,但出版业的实践性很强,编辑技术层面的技能通过实践和培训就可以掌握,编辑出版专业如果不与时俱进,其存在的意义并不大。

  除上述两种意见外,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总社”)和南方传媒则持中立态度。中少总社相关受访者表示,任何专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编辑出版专业也不例外,但拥有该学科背景的求职者在综合素养上并不一定有优势。因此在选择人才时,中少总社不会在专业上有过多限制,当然也不会排斥编辑出版专业的求职者,而是要选择能胜任岗位的人才。南方传媒相关受访者则表示,对于应届生来讲,最关键的是如何适应出版机构的文化氛围,在岗位中提升自己、锻炼能力。

  出版机构的招聘为何不爱谈钱,年均15万元是高是低

  在翻阅数十家出版机构的招聘信息后,本报记者发现,对于求职者最关心的薪资问题,出版机构可谓是“讳莫如深”。据不完全统计,除浙版集团、新经典在招聘启事中明确了薪资情况外,其余数十家出版机构均未涉及薪酬待遇。

  绝大多数出版机构表示,不会在前期向求职者明确薪资信息,而是会在双方达成基本意向后再详谈此类问题。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一是每位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不同,面试环节可以了解一部分信息,但不是全部;二是出版机构更希望求职者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薪资期望值,这可以体现出求职者对自己的市场价值定位、认知度以及职业规划等问题是否有清晰的判断;三是出版机构需要就候选人的面试结果、公司的整体薪酬和岗位定级来综合考虑其薪资待遇。

  那么,在明确了薪资状况的几家出版机构里,其待遇究竟如何?从新经典发布的招聘信息来看,图书编辑的年薪约11万元起,营销策划的年薪约10万元起,此外还有年终奖等福利。浙版集团旗下浙江摄影社、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在编辑一职(包括文字编辑、营销编辑等)上给出的年薪为8-10万元;浙江文艺社给出的年薪略高,为8.6-10万元;最高的是浙江人民社,年薪约为12万元起。

  此前,本报曾对2018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的收入情况进行过调查,共收到有效反馈问卷987份。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出版从业人员平均年薪为15.08万元。目前,各大出版机构给出的薪资待遇与之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当然这其中不排除管理岗位薪资较高所造成的影响。从从业年限角度来看,工作5年以下的从业人员的平均年薪为11.03万元左右,平均月薪为7238.70元左右,与出版机构给出的薪资条件基本相符。

  新时代下的新要求,求职者更愿去向何处

  在近几年的招聘中,出版机构根据市场环境在要求上做出了调整。除了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有所提高外,很多出版机构都意识到了大环境的变化,增设了不少新的岗位。如南方传媒根据新时代媒体融合的要求和市场环境变化,大力引进新媒体、计算机技术等专业人才。青豆书坊人力资源总监沈伟丽也表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豆书坊在招聘岗位上有了更多的扩展,对编辑这一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文字功底以外,更看重编辑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中少总社相关受访者也表示,对求职者的通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侧重新闻、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的基础上,新增了关于新媒体运营等方向的要求,优选同时具备两方面条件的优秀求职者。

  出版机构对求职者有诸多要求,求职者也在对出版机构进行筛选。目前,“逃离北上广”的现象在出版业同样存在,一些求职者不再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更愿意回到家乡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在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城市推出了落户、创业扶持等办法吸引人才;二是在追求个性的年代,每位求职者的规划和个人发展所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小,他们倾向于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随大流”;三是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过高,对求职者的吸引力逐渐降低。人文社社长助理宋强表示,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求职者向往一线城市,并希望能够留下来发展,因为一线城市的出版资源相对丰富,机会也更多。国开童媒人力资源经理袁玎也认为,“逃离北上广”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较高的居住成本和居住舒适度成反比,但客观地讲,大城市带给从业者的获得感更强。当下,求职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能清晰地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越来越能平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自身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

  出版业招人难,如何留住出版人才

  出版业招人难的问题已存在多年。除了众所周知的薪资竞争力不强外,环境的变革和业态的转型也是人才难招的原因之一。袁玎表示,管理运营模式陈旧是出版机构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传统行业的代表,出版业大多还在探索转型的过程中,而当下人才市场上的主力军已经是90后新生代,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将新的经营理念、管理运营模式融入到组织发展过程中,是出版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少总社相关受访者也持相同意见,目前出版业正处在一个重大变革和业态转型的关键时期,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传统出版的共同课题,而出版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短时期内难以适应行业快速转型的需要,不能建立起有效的人才成长通道和路径,同时又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因此造成了高质量的融媒体复合型人才短缺的局面。

  招人难,留人更难。出版机构之前一直采取的“传帮带”模式,已不完全适用于新媒体时代,亟需与时俱进。

  南方传媒充分给予年轻人施展能力的平台与机会。一是注重培训培养,助力应届生转变角色,适应环境。一年一度的新员工培训(一周)包括课堂授课、实地学习、户外拓展等,力求让新员工对出版业、对公司有整体认识,了解公司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方式。二是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包括南方出版论坛(注重行业研究与管理创新研究)、从优秀到卓越培训项目(注重境内外国际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等;三是轮岗培养,包括单位内部岗位交流学习、子公司到集团公司的岗位交流学习等。四是鼓励新员工创新创业,开拓新项目,单位给予充分支持,为新员工搭建创业平台。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才机制建设方面采取三步走:一是落实编辑人才队伍支持措施,通过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与旗下出版机构签订培养协议,帮助出版机构引进国内一流院校硕士研究生,充实到编辑队伍当中,并协助培养。二是建立编辑导师制、首席编辑制,为建立出版人才成长的良性机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与振兴出版发展情况相匹配的薪酬体系。

  在出版业面临新挑战、新转折的当下,人才仍然是出版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针对人才难招、“逃离北上广”等现象的出现,出版机构应及时做出调整,以保证稳定运营和人才价值发挥的最大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