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打造学界与业界无缝对接的“直通车”

2019-12-0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郝天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能力相对滞后于社会需求,始终是学界与业界不断探讨的话题。一方面,出版机构对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在这样的矛盾下,创新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相适应,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第八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分论坛“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上,多位出版界与学界专家学者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力,力求打造出版学界与业界无缝对接的“直通车”。

  业界呼声:复合型出版人才紧缺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新闻出版从业人数390.3万。新媒体从业人数激增至千万,然而复合型领军人才却明显匮乏。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与核心出版人才息息相关。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守正创新的复合型出版人才极为紧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总经理、副社长李真真在谈及新时代复合型出版人才创新培养的心得体会时表示,时代不断向前,出版业也在向高质量稳步发展,人才永远是发展的核心要素。“我们在融合跨界、放眼国际、数据运营、实干创新等方面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出版人才所做的努力才刚刚起步,还有更多经验需要在实践与总结中积累”。

  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移动学习事业部总经理葛欣表示,出版人才既要保持原有优势,又要拥有为应对数字时代变革所亟须掌握的核心关键能力,以帮助出版企业从容应对出版业转型升级中的种种困境,抓住融合发展过程中难得的机遇。

  葛欣谈道,数字时代,出版的本质未变,因此出版从业者要继续发扬编辑出版的优势;同时面对新时代带来的变化,出版从业者要加速转型,承担起出版转折期的时代使命。在葛欣看来,出版企业从内容制造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变,还亟须提高4种核心关键能力。“一是内容的把控能力。编辑在新时代要继续保持专业的内容把控能力,不断提升内容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使得出版工作更多元化地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二是用户连接与服务能力。数字时代,编辑与用户的连接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形成‘专家研发+用户参与+数据驱动’这种多维的研发机制,从而实现精准策划、研发、运营与服务。三是敏捷开发能力。面对数字化的挑战,出版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就是要打造出专业、灵活的敏捷开发团队。四是产业融合能力。产业生态的变化要求出版从业者放眼全局,依托出版核心能力,链接更多场景,不断增强多层次、多维度的用户服务能力和跨界能力,促进各产品层级的合作,延展产业生态,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全面、更立体的服务,并且创造新价值。”葛欣说。

  中国书籍出版社总编辑刘向鸿表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的希望与要求,这在图书编辑工作中同样适用。首先编辑要动起来,无论媒体形式如何变化,一些基本的维度仍须以脚步丈量。眼力之于编辑,可从观察的广度和深度来考量,观察的广度就是宏观视野,从宏观中博观而约取;观察的深度就是微观视野,从微观里厚积而薄发。图书是生产思想的精神产品,因此图书编辑也要具备一定的思考维度,亦即脑力。最后,笔力是图书编辑最基础的能力。”

  “初心不可忘,使命须牢记,身为以文化人的图书工匠,愿以‘四力’为旗,重归新时代出版的初心和本质,重塑新时代编辑的价值与担当。”刘向鸿说。

  学界应对:创新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的打造新闻传播协同育人“先锋队”和“示范区”的号召,突破新闻出版创新人才培养的障碍,在对接国家战略,培养新闻传播创新人才方面积极谋划和应对。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陈少志以其所在学院为例,重点介绍了智媒新时代“校媒”协同培育的探索与实践。她谈道,培养复合型的编辑人才,学院课内课外联动,开发在线课程与学习资源,补充加强课上内容项目以拉动教学,促进知识转化;校内校外联合,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去,进行专业岗位训练;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互补,为从业人员提供学习资源,以应对科技发展变化太快造成的人才缺口问题。

  “新时期伴随着新闻出版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的飞速发展,对出版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出版人才的专业化教育、社会化培养二者有机融合,理顺高校出版人才的教育机制与出版单位社会化培养的培养机制之间的关系是当务之急。”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与传媒研究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康培培认为,在高校教育层面,要夯实出版人才专业化教育的坚实基础,“教育方法手段的‘有涯’永远无法追赶市场机制下新技术手段更迭的‘无涯’,唯有把握出版人才专业化教育‘核心层’的问题,方可以不变应万变,打下出版人才专业化教育的基础。首先需要夯实高校出版专业学生培养的专业课基础;其次需要筑牢高校出版人才培养的人文、科技类素养复合型根基;最后,需要通过软环境造就高校出版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操和价值追求。”

  在出版单位培养层面,康培培认为,要营造出版人才专业化培养的宽松氛围。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考量之下,出版单位需要作出系统性、全方位的调整。“最后在融合层面,要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凝神聚力。出版人才培养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解决新时代出版人才专业化教育和社会化培养间存在的鸿沟,需要采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融合的思路和作法。”康培培说。

  “智媒新时代对编辑出版学教育的新要求,新时代的编辑已不仅仅局限于策划、校对等锦上添花的工作了,而是要能综合运用新闻传播的‘十八般兵器’,做好文化传承、舆论引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陈少志表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