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智取未来: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能力培养

2019-11-27 来源:《中国编辑》
  【作 者】国秋华: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以大数据、云计算、VR/AR、算法推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逐渐运用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各个环节,智能化推动传媒向智媒转型。智媒的竞争优势在于信息交互、平台共享、价值共创,因而迫切需要具备交互、共享、共创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为此,媒体和高校应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思维和产学研的壁垒,引入互联网和平台思维,在技术赋能、跨界共享、内容生产和价值创造、能力系统建构等层面开拓智媒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以大数据、云计算、VR/AR、算法推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逐渐运用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各个环节,智能化推动传媒向智媒转型。智媒的竞争优势在于信息交互、平台共享、价值共创,因而迫切需要具备交互、共享、共创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为此,媒体和高校应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思维和产学研的壁垒,引入互联网和平台思维,在技术赋能、跨界共享、内容生产和价值创造、能力系统建构等层面开拓智媒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式。

  移动互联时代是大数据、云计算、VR/AR、语音识别、算法推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广泛运用的时代。机器人写作、个性化推荐、算法把关等已在媒体生产与传播中得以应用,不断重塑媒体产业的市场竞争逻辑与价值生产关系。媒体的市场基础已经由受众变为用户,媒体的竞争聚焦于用户开发、流量变现,媒体的内容生产趋向人机交互、人机协作、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媒体的传播由电子化场景转向数字化场景,媒体产品的营销由“眼球经济”的争夺转向“场景互动”的建构……这一切变革正不断推动传媒业进入智媒时代。

  一、智媒: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智媒时代使传媒业在用户系统、新闻生产系统、新闻分发系统、信息终端等方面实现无边界重构。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当前,传统媒体正在进行新闻业务流程改造和产业价值链重构,主要表现为以媒体“中央厨房”为龙头工程的融媒体中心建设。2015年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国家级媒体和部分省级媒体开启“中央厨房”式的融媒体中心建设;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县级媒体纷纷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传统媒体欲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智媒转型的关键举措,其目的就是重塑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传统的资源能力观中,资金、技术、人才、优质内容、传播渠道、品牌文化等是媒体的关键性资源,媒体的核心能力就在于有效配置、整合、运用这些资源,借此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而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信息、平台、流量逐渐取代传统资源的地位,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尤其是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媒体的产业环境、市场逻辑和价值生产,媒体的价值不再由媒体单独创造,已转向与用户共同创造。这一根本变化将决定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是单纯的业务流程再造或价值链重构,也不是简单的体制机制的改革,而是要重新建构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与价值创造系统。

  二、智媒获取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媒体向智媒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是融媒体中心建设,其核心是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价值链重构为核心的平台化转型。平台化转型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开拓线上线下交互空间,使媒体内外资源更加容易整合与调配,使媒体生产与用户需求更加直接、省时、便捷地关联。也只有做好平台信息交互,产业价值链中的利益主体才能实现跨部门、跨媒体、跨行业的交流互动,才能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技术、渠道、内容等方面的共享,才能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信息交互能力

  在计算机领域,信息交互本质上是一种用户输入信息,计算机系统响应的过程,是一种以工具为中心的、以媒介为支持的互动。在经济管理学领域,信息交互被认为是企业面向未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在万物互联时代,“互联网+”的核心是信息交互,企业只有与其所处价值网络中的用户、合作伙伴、利益相关者等成员之间进行持续、反复、深度的信息互动,才能顺利开展和实现价值生产与创造;企业只有通过构筑信息交互能力,以增强对话、获取、风险管理和透明性,才能实现价值共创,达成多方共赢,从而获取显著的竞争优势。

  在营销学领域,拉马尼最早提出交互导向是企业与个体用户交互以及通过交互获取用户关系价值的组织能力。随后,以拉马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深入研究了有关“交互”的理论维度、组成要素后,提出交互能力是一种人们在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与互动的能力,交互能力具有稀缺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传播学领域,“交互”被视为一种信息交流与互动的形态。当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并被广泛用于媒介生产与传播时,互联网环境中用户的信息交互行为以及用户交互学习共享的行为日益普遍。交互的社会属性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交互的经济属性,即交互在媒体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作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益网络化的万物互联时代,一切生产和消费都基于信息交互,媒体作为信息生产与服务的组织,更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的信息交互能力。融媒体中心就是“互联网+媒体”的建设,是传统媒体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向网络化生产的转型。因而,构筑配置、应用和整合各种信息交互资源,也就成为智媒赢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二)平台共享能力

  广义的共享,是指共同参与、共同分担的一种活动、组织、经济模式、制度或战略思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共享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行为,并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共享在媒介领域也普遍存在,越来越多的个体借助网络、社交媒介进行免费的信息交流与分享,甚至进行有偿的内容生产与共享。美国著名学者克莱·舍基认为,媒介领域正在由被一部分最专业人士所经营转变成由全球个人用户参与的领地,媒介正在从一种特殊的经济部门转变为一种有组织的廉价而全球适用的分享工具。未来的媒体世界是一个信息分享、平台崛起的时代,“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将彻底改变媒介的商业模式。未来的媒介市场之争就在于谁能为闲置的资源提供共享的渠道、技术和平台,谁能将共享行为有效地组织和利用,谁能将共享行为变成组织的一种能力。

  (三)价值共创能力

  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哈拉和拉玛斯威米,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价值共创理论,认为价值共创是有消费者参与产品设计和开发、营销和销售、渠道、制造、物流及供应链等各个环节的价值共同创造过程。瓦戈和卢斯科则提出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理论,认为价值共同创造过程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完成的,即生产者通过向目标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提出自身的价值主张,消费者通过购买并使用生产者的提供物继续创造价值。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学者认识到价值共创的重要性,也有许多的研究案例证明价值共创是企业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建构和管理价值共创系统是企业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

  在媒介领域,与用户共同创造是传媒内容生产的新形式,是价值创造的新方式、新路径,是数字化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趋势下传媒价值创新的关键。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社交媒介的兴起,用户(即非专业性的个体或组织)参与新媒体内容生产的行为越来越广泛,参与新媒体价值生产与创造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如哔哩哔哩(即B站)的视频与弹幕,蜻蜓、喜马拉雅FM的有声读物,抖音、小火山平台成千上万的短视频等,用户成为价值生产与创造的主体。对传统媒体来说,建设融媒体中心是要改变媒体传统的价值生产与创造方式,建构面向移动互联时代的价值创造系统,打开用户及利益相关者参与价值共创的大门。

  三、智媒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

  由于信息技术与媒体技术的快速迭代,智能化将在宏观上形塑传媒业的业态面貌,在微观上重塑传媒业的业务链条。传统媒体向智媒的转型,需要建构新的核心力。核心力的建构涉及制度、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诸多问题,本文仅从人力资源方面来分析智媒发展所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

  首先,智媒更注重互联网思维,强调连接与交互,需要具备信息交互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这是因为移动互联技术和物联网将整个世界连接成一张巨大的网,媒体和用户都成为巨网中的一个个可随意移动的节点,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已变成连接与交互的关系。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信息交互能力,从浅层次来看就是掌握运用信息交互设备、信息交互技术、信息交互平台等进行人机交互的能力,如掌握和运用采编人机系统、界面、软件和设备,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生产与传播的能力;从深层次来看,信息交互能力就是要求媒体管理者和生产者善于运用各种智能交互技术和设备(如无人机、传感器、VR/AR等智媒技术),在内容生产与运营管理中做好媒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交互、媒体与用户或用户社区的交互、媒体与价值网络成员之间的交互、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价值网成员之间的交互。通过管理和完善这些交互活动实现更好的连接与互动,从而建立更加紧密的节点关系。

  其次,智媒更注重平台思维,强调跨界合作与分享,需要具备平台共享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即需要具备传播渠道管理能力和人机合作能力的人才。具体来说,就是需要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来提高平台的信息管理能力,使平台成为真正的融媒共享空间,成为智慧型交互共享空间,同时还需要具备对各种共享关系进行有效管理、维持平台的正常运作、保证平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平台化建设可以降低媒体的内容生产与采集成本,并能够以信息聚合为中心实现内容生产与传播,因而平台化建设是传统媒体搭建智媒生产与传播空间的主要路径。无论是人民日报社的“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社的“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还是各省级的云平台建设,都利用平台空间来实现资源、技术、内容、渠道等的共享。在平台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方面,也愈加注重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但当前平台化建设尚处于初建时期,对平台技术人员的需求十分迫切,急需懂得平台管理与运营的新闻传播人才。

  最后,智媒更注重与用户价值共创,强调PUGC生产,迫切需要熟悉PUGC生产机制的人才。也就是能在专业生产内容的基础上,熟悉开发和选用用户进行UGC(用户生产内容)生产、构建PUGC生产平台、运营PUGC智媒平台的人才。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不单是注意力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是注意力市场的建构者。新兴的社会化媒体、自媒体正是洞悉到用户的建构能力,以交互为导向实时提供并打开用户参与注意力市场建构的渠道和大门,让用户的点评、转发、分享和上传行为,以及用户在虚拟社区、粉丝社区进行的各种互动活动成为价值生产与创造的主要方式。

  四、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路径

  在传统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一般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来完成。在职培训虽然有业务针对性,但受时间和员工自身业务繁忙的制约,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技术的迅速迭代、知识的快速更新、市场的日新月异,间断式的在职培训更是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院系不仅有大批的专家学者,可以在产学研方面与媒体互动,为媒体提供智囊支持,同时还汇集了大量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他们是年轻的有生力量,是媒体未来的人才资源库。媒体必须重新审视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梳理,媒体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媒体将员工送入高校,接受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二是高校派遣教师到媒体短期挂职,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锻炼;三是媒体与高校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学生的业务实训能力。前两种方式对同一媒体、同一高校来说,不可能实现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人员互派培训锻炼,即便有解燃眉之急的功效,也不能满足智媒长远发展的需要;第三种方式,媒体虽然可以通过实习基地间接考察学生的能力来预选人才,高校也可以借助实习基地提高学生业务操作的能力,改善教学质量,但学生的实习期一般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并不能满足智媒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媒体与高校均需要重新审视智媒发展的人才能力需要与人才培养困境,开拓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媒体与高等院校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共同开拓人才培养模式。

  (一)技术赋能层面

  智媒的竞争首先是技术赋能的竞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媒发展最大的驱动力,数据新闻、虚拟新闻、算法推荐、用户画像、跨屏传播等无不是技术赋能媒体的结果。相比技术的迭代,媒体和高校的新媒体技能培养滞后,这就要求媒体和高校教育均需引入技术思维和数据思维,培养具备综合的信息传播能力、可视化叙事与沟通能力、智媒产品管理能力、新媒体策划与营销能力的智媒型新闻传播人才。

  高校要增设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媒体技术的教育与实践课程,教授学生具备运用微博、微信、APP等一系列新兴社会化媒介进行交互的能力。如开设基于大数据的受众调查、网络用户体验调查课程,增加基于智能算法的个性化推荐、用户画像的产品生产、智能分发等教学内容。但高校在新媒体技术设备、软件资源、实训操作方面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教学条件,需要借力媒体。当前一些主流媒体在引入或应用新技术方面不遗余力,不断创新内容生产方式与传播效果,如新华社创建“现场云”,开发“媒体大脑”,着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但媒体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所需技术大都依赖第三方提供和维护,自主研发和后续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第三方。一方面,新技术的引用使媒体呈迭代变化之势;另一方面,媒体又严重缺乏技术型新闻人才。

  此种情境下,高校和媒体可以取长补短,媒体可以向高校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而高校向媒体提供理论和人力支持,两者共同实现技术赋能,联合培养智媒型新闻传播人才,使其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或管理技能:具备开发、设计并使用各种信息交互方法、软件、工具的能力,具备管理和维护信息交互设备、技术,以及为提高信息交互人员工作效率而制订一系列协调机制和管理方法的能力,等等。

  (二)跨界共享层面

  在传统价值链观念里,高校处于价值链的前端,负责培养输送人才;媒体处于价值链的后端,从高校毕业生里选用录用人才。这样的分段常常出现学界与业界的脱节,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学界的更新赶不上业界的迭代变化,高校的专业适应性与教育水平不能满足业界的需要,前沿性、创新性课程不足,不能适时培养出媒体发展所需人才。为此,媒体与高校应该打破原有的连接状态,建立跨界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一是建立人才培养供需机制,即双方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数据库,及时分享人才需求信息与人才储备情况;二是建立实践平台共享机制,媒体可以针对高校学生开通咨询、见习、岗位动态、业务技能需求等信息平台,而高校也要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连接端口,与媒体的信息平台实现端对端连接,实现全天候、规模化、智能型和开放式的平台交流,以便双方进行更加及时有效的交互与资源共享。

  (三)内容生产与价值创造层面

  智媒时代是媒体专业生产与创造价值的时代,也是用户生产与创造价值的时代,媒体和高校可将高校学生视为媒体用户,看到学生群体作为用户的生产力与创造力。对媒体来说,应该将高校学生纳入内容生产与价值创造系统,为其打开参与价值共创的大门;对高校来说,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向媒体推广或拓展学生的双创能力培育。媒体和高校可以通过平台化建设对接,借助互联网虚拟空间实现价值共创。如今许多媒体都建起了融媒体云平台,一些高校也在搭建教育云平台,两者的云平台可以进行端对端的连接,共建网上实训基地。这种网上实训基地可以不受时空地域限制,实现随时连接与互动。媒体的内容生产、营销策划可以借助云平台向高校师生开放,高校师生也可以加入媒体项目组,参与云平台的内容生产,完全打破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盘活高校任何阶段任何年级任何专业的学生实训资源,媒体也能够提前介入且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储备新闻传播人才。

  (四)能力系统建构层面

  智媒新闻传播人才的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媒体和高校双方制定长期合作培养机制。首先,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联合培养机制,围绕“信息交互、平台共享、价值共创”的目标指向,媒体和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制订产学研人才能力培育计划,实施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教研活动。其次,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深度合作、长效互动机制。一方面,高校应根据智媒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建立相应的专业发展报告制度、暑期见习制度、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媒体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制度,通过以上措施将智媒人才需求和反馈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另一方面,媒体也要建立相应的岗位职业发展报告制度、暑期岗位实习制度、媒校高层次人才互访制度,让媒体行业专家、高管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课程设计、产学研计划实施、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