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智媒时代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以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为例

2019-11-27 来源:《出版参考》
  【作 者】李海涛、刘璇: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出版发展方向,若想在智媒时代抢占一席之地,完成出版转型,就必须摒弃传统出版的不足之处。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利用现有技术,底层构建用户数据中心,实现读者到用户的身份转变,完成引流;通过内容资源中心,完成内容资源复用,易分发,易变现;通过融智孵化中心实现数字产品快速组建,降低了数字产品的开发周期与成本;通过数据和内容的形式转变,重制造重运营,最终实现“数据、内容、运营”+“技术”的“3+1”数字出版生态循环。

  【关键词】智媒时代;人邮融智;知识服务;数字新生态

  近年来,技术更迭斗转星移,我们依次经历以PC端单向信息传输模式为主的Web1.0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强劲的Web2.0时代;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技术驱动下,目前正在向Web3.0过渡,互动性增强,个性化的服务比重增大,人的体验与感受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从用户被动接受,到用户主动表达,再到双向交互,仅用了不到30年。传媒和出版业亦是如此。

  一、智媒时代已来

  (一)从众媒到融媒

  出版传媒业,纸不再是内容的唯一媒介,由纸媒步入众媒时代。企鹅智酷《众媒时代:2015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指出,众媒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大众参与,一切机构或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传统的媒体形态被突破,手机、社交网站、自媒体等变成主要的内容传播形态。众媒时代表现形态丰富,生产者众,人人皆可为媒体,传播结构与以前相比更为复杂,平台众多且终端多样化。

  众媒风生水起,融媒也在悄然诞生。传统出版需要数字变革,出版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一次开发多个产品,一个产品多个形态,电子书生产规模扩大,音视频依托二维码随纸书传播,从纸媒与数字形态的融合到独立数字产品的开发,融媒的浪潮席卷整个出版业。而这短时间内爆发式的内容涌现势必会造成一个结果:信息过载。

  (二)从融媒到智媒

  融媒时代紧随众媒其后,边界却又无法独立,其间产生的大量信息不断喷涌而来,对信息的甄别显得愈加重要,“内容为王”呼声迭起,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的“吃货”,消化不良之感愈发显现。融媒体時代的万物皆可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此时,就更加需要优质的内容,需要自我选择信息的权利。

  5G到来,万物互联,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生技术正逐步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以及获取内容的方式。算法、VR/AR书、智能媒体等新兴事物你方唱罢我登场,都在提醒我们:智媒时代已经到来。

  (三)智媒时代三大特征

  人工智能与出版传媒业相结合,新技术与设备带来新的互动关系与新的连接模式,衍生出许多新形式、新内容。腾讯网和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智媒来临与人机边界:2016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智媒时代具有三大特征: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即媒体由以人为主导,到智能物体皆可媒体化;人和机器的相互协作,会形成全新的业务模式;在深层次互动之间,人对机器的驾驭能力,以及机器对人感知能力,领悟能力会相互促进。传统与新型出版传媒的边界在消失,格局在重塑。原有的出版模式弊端已经逐渐显现,不转型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二、传统出版痛点

  纸质出版为主,新的内容形态为辅,是目前多数出版社的经营现状。而这一出版模式已经逐渐暴露出与当前发展不匹配的特点,这也是在出版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生产周期过长

  传统出版重点在纸质图书,从编辑策划选题到图书印刷出版,短则几月,多则以年记。长周期导致问题反馈慢,修改成本大。众媒时代自媒体的发展就已进入成熟期,对出版行业产生了影响。今日头条、得到等内容生产或分发平台无疑给传统出版带来了巨大冲击。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碎片化的时间分布,使得阅读环境不再适合生产周期较长的整本书。因此,传统的生产模式亟需改变,以应对生产周期过长带来的弊端。

  (二)内容资源孤立

  传统出版以编辑部为单位进行策划,每本书具体到某位特定的编辑,不同部门间的内容资源几乎处于孤立状态,跨部门的资源共享共用难度很大。传统的内容生产架构不利于适应市场需求的数字产品的开发使用。出版社若想在互联网公司的冲击下,既能发挥自身内容生产的优势,又能为用户提供新形态的数字化产品,就需要解决内容资源孤立的问题,实现全社内容资源的共享共用。

  (三)用户数据不明

  传统的发行模式中,出版社和用户通过渠道沟通,相互间没有任何联系。哪些用户买走了书,什么年龄层,他们喜欢从什么渠道购买,这些都不得而知。没有相应的用户数据作支撑,就无法进行后续的用户画像与数据分析,更无法为以后的选题提供借鉴。

  (四)策划营销分离

  一本纸书完成印刷,编辑的使命基本结束,发行与营销另有他人,策划和营销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发挥策划编辑和运营经理的最大价值,无法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除了作者,编辑最了解书。选题策划伊始,即该考虑该书的市场定位、呈现形式、预期热度等,同步产生营销方案。例如,各编辑部配套营销团队,营销计划具体到单本书,都是适应新型出版要求的表现。

  (五)产品形态单一

  以上皆基于供给层面,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传统出版的产品形态已不能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的内容形态,二是内容的接收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改变了人获取知识的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场景,纸书阅读与快阅读比重都在下降。各种高科技形态的产品“粉墨登场”,电子/有声书、短视频、VR/AR等富媒体形态的内容关注度提升,内容的接收由纯阅读,变成了听、听+看、增强现实等模式。只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在形态和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让收益与投入成正比,才能满足出版的经济效益,在智媒时代有一立足之地。

  三、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探索

  知识付费盛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兴起,构建数字生态的时机日趋成熟。近年来,人民邮电出版社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中“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打造新型的、现代的主流媒体”的要求,利用新技术的发展,探索融媒、智媒时代下的新模式、新产品、新运营,探索出版社从传统的出版服务提供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从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向知识付费、数字生态开发转型,目前已经建立了人邮融智这一新型的知识服务平台。现以此为例,分析在智媒时代,现有的传统出版社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形成自己的数字新生态。

  人邮融智以可复用的内容资源和用户数据为载体,以可迭代的柔性功能框架设计为支撑,协助业务部门在各自垂直领域融合发展,既促进传统图书业务发展,又为数字产品开发与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彻底改变内容资源孤立、用户数据不明、产品形态单一的局面,最终通过现有技术,构建内容资源、用户数据、数字产品运营的均衡共生的数字新生态。

  整个平台自底而上可分为数据层、产品层和服务层。数据层包括用户数据中心、内容资源中心,分别实现用户和内容的数据采集;产品层包括人邮学院、专业技能平台等PC端产品线,联合移动端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是用户前台可见的产品形态;最上层是服务层,实现数字内容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图书服务及其他相关的服务。其中,具体业务部门的数字产品为对外运营的窗口,通过该知识服务平台的融智孵化中心进行柔性功能组合,实现部门内数字产品的自由搭建与分散运营。

  结合上一部分所提的传统出版不足之处,人邮融智的建设思路及亮点如下所述。

  (一)深度挖掘数据

  利用人邮融智,读者由购书者变为互联网用户,出版企业与读者关系重构。通过随书附视频、课程的二维码,通过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矩阵的运营,最终实现以传统图书出版物为载体,从图书、PC端和移动端等端口多管齐下获取用户数据,加快读者的身份转变。底层的用户数据中心打通了社内分散的用户信息,实现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记录与分析,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用户画像,了解图书购买人群,为后续的选题策划和运营助力。截止到2019年6月,通过人邮融智,人民邮电出版社仅微信端积累和抓取的用户数据已达到112万人,文章累计阅读量755万篇,平均日活用户超过2万人。

  (二)复用内容资源

  人邮融智底层的内容资源中心采用资源复用策略,打通社内的数据内容资源,如图书、富媒体、课程等,汇总后进行资源元处理,进行资源画像与资源标引,实现人民邮电出版社内容资源的全面流通与复用。

  一方面,资源标引使社内资源易流通、易变现,编辑可以通过标签随时调用其他部门的资源,以开发建设垂直领域内的数字产品,资源不再孤立,融合是其归宿。其间省掉申请调用的线下环节,资源使用規模可控,方便编辑自主试运营、验证市场可行性;若成功,可快速复制并扩大至全社。另一方面,便捷的资源复用方式可以刺激编辑加强对优质资源开发的精力投入,合力摸索市场,与传统业务深度融合的同时降低市场风险与试错成本,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产品迭代迅速

  纸书动辄几月的生产周期已然不适应互联网的节奏,相较之下,目前一些知识付费平台以更新的方式产出,内容单元切片小,读者和听众的问题反馈修改及时。人邮融智基于智媒时代的互联网思维,独立出融智孵化中心模块,用于实现直播、课程、富媒体、互动产品的功能柔性组合。可以通过后台的处理快速生成垂直领域的数字产品,并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迭代,极大地降低了数字产品的开发成本与开发周期。

  (四)“3+1”生态循环

  智媒时代的来临促进了出版业的变革,过去靠人工采集与处理的过程,现在逐渐被机器取代。虽然在出版中,人的策划仍起主要作用,但对于依靠技术所获数据的依赖性在提升。数据开始左右选题方向、运营方式和营销计划。人与智能工具的碰撞,人与智能物体相互协作,最终在深层次的互动之间,提升人对数据的驾驭能力,提高数据或算法对人的感知能力,反过来再促进出版或媒体的进步,达成人和数据的共同进化。而这正是为了适应智媒时代的人邮融智平台的建设思想。

  人邮融智基于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现实条件,借助技术,完成读者到用户的数据转化与处理,进行用户画像;打通各垂直领域的内容通道,完成内容与场景的匹配,使得内容分发更灵活;将用户画像与资源画像的结果用于本期数字产品的运营和后续内容的开发。最后在技术的驱动下,内容、数据和运营服务相互融合,皆为媒体,形成新一轮的“数据、内容、运营”加技术的“3+1”的良性生态循环。

  四、结语

  新时代的变革并不只是局限于 “换汤不换药”的终端与场景转变、业务模式不变。在融媒与智媒的交界,想利用现有的技术,完成出版转型,在智媒时代抢占一席之地,就必须摒弃传统出版的不足之处。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利用现有技术,通过用户数据中心,完成读者到用户的身份转变,实现引流;通过内容资源中心,完成内容资源复用,易分发,易变现;通过融智孵化中心实现数字产品快速组建,降低其开发周期与开发成本;通过数据和内容的形式转变,更加有利于运营,最终实现“3+1”数字新生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