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在主题出版中磨炼“四力”

2019-11-27 来源:《出版参考》
  【作 者】刘哲:安徽人民出版社

  【摘 要】图书出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优秀主题出版物不仅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更能为社会贡献可以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国家之需、民族之需、时代之需,也是出版人的使命与追求。重大主题出版物的策划与出版,长期以来都是各出版单位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主题出版物策划出版的“四力”入手,探讨了如何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几个关键点。

  【关键词】主题出版;审读加工;“四力”

  全国各个人民出版社担负着“主题出版”的责任。近年来,主题出版从原来集中于政治类读物扩展至关注党、国家和社会的核心问题以及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选题,已成为当代中国出版的一抹鲜艳的亮色。但是,目前在一些重大主题的出版中,还存在“呈现不够及时存在时差、内容表达力度不够准确存在压差、了解百姓需求不够精准存在误差、深入基层不够存在温差的问题”。如何做好主题出版图书,不仅要胸怀大局,着眼大事,有“国家层面”的主体意识,还须把握主题,练就本领,有增强“四力”的内在功力。

  一、磨炼脚力

  脚力就是深入实践、深入市场开展调查选题的能力。当前,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解决“不愿走”的问题。有的编辑认为,在当前的科技条件下,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选题资料和作者数据,甚至依赖点击量,依赖社会评价来判断作品,从而丧失了从内容和审美价值层面的判断。这种只沉溺于互联网中的信息和知识获取、满足于“从概念到概念”的调研推衍方式,其选题很容易陷入浅薄苍白,盲目跟风,甚至抄袭他人。另一方面,要解决“不会走”的问题。调查中要“带着问题走”,瞄准当前的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和读者需求,明确调研方向和选题,把情况和问题摸清楚,减少选题调查的盲目性;要“带着热点走”,站在当前理论热点和阅读热点之上,做好论证和假设,在调查实践中核验选题、发现选题、创新选题。如201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针对“一带一路” 的出版方向,策划了一套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选题,颇具新意,但由于市场调研不足,狭隘地将西南“茶马古道”历史作为主要内容,取名为“西南丝绸之路丛书”,第一次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没有通过专家论证而失利。后来经过去云南、四川等地参会调研,将选题拓展到从成都进入云南,穿越崇山峻岭,到达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为主要内容,并改名为“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后,再次申报“国家出版基金”获得成功。

  二、精练眼力

  当前,主题出版物所涉及的“主题范围”越来越多,已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走出去”等图书的方方面面,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编辑的眼光比知识更加稀缺。要想增强“眼力”,还须练就自身的“三力”:第一,要提高鉴别力,对政治方向要能“看得准”。 要善于把本职工作和国家大局、世界大事、发展大势联系起来,把握并围绕事物发展的大趋势策划选题、组织书稿。如2018年12月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制订和报送2019年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计划的通知》,提出了制订出版计划的11项选题重点,就是各出版社做好下年度,甚至今后两三年主题出版的指南针和风向标。第二,要培育洞察力,对主题范围要能“定得准”。必须结合自身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主题出版的方向切忌贪大图全,四面出击。据此安徽人民社目前主要开发主题图书类产品,以面向成人的通俗理论、党政培训为主,兼济党史研究、丝路历史、对外合作、融合发展等。最后,要增强预见力,对发展趋势要能“看得远”。“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主题出版是否持久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具有前瞻性、预见性。作为地方人民社,经过60多年积淀,安徽人民社党政资源优势明显,融合发展就瞄准党建这个点,以点带面,进行辐射,多层开发。如安徽人民社开发的“智慧党员活动室”系统平台于2019年5月获得软件著作权,现已销售到全省许多党政机关和国企,被遴选为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参展展品。“智慧党员活动室V2.0”产品荣获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融合发展创新应用奖。

  三、研练脑力

  脑力,是编辑思想水平、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编辑要做好主题出版,首先要有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底气足,素质硬。这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各项方针政策,还有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等。只有加强对科学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坚持导向提升思考分析能力,才能把主题出版的命题转化为自己策划的实在选题。其次,要不断提升选题的创新能力。策划主题出版既要想得细,又要想得深。在拧紧导向弦儿、树立精品理念、增强市场观念、强调用户思维等方面不断发力,努力把宏大主题里的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大众话语,把决策部署转化为理论成果、普及读物。现在有些专家虽然在某些领域非常专业,在著述时并没有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即使考虑到了,多数作者也不知如何操作。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能提出选题,还要能拿出像样的编写提纲,提出“创新”的写作方案,这样可读性才可能有保障。如安徽人民社《话说丝绸之路》原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科研著作,作者是研究丝绸之路的国际知名学者,他的学术科研活动很多,根本没有时间考虑“通俗化”出版细节。我们就反复与他沟通,协助他整理出书稿里通俗性强、有阅读价值的内容,从“话说”的角度,配上图片,重新包装,推陈出新,一举成为“走出去”的亮丽产品。

  四、提升笔力

  笔力是选题阐释、文稿提升和宣传推广的能力,是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脚力、眼力、脑力最终都要通过笔力去体现。

  从事编辑这个行业,在工作中能否取得成功,尽管有很多的因素,但其中最为关键处就看他能否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作者。这些作者愿意为出版社及编辑本人提供高质量的书稿,其原因不仅看出版社的品牌,而且看中编辑的个人水平和编辑笔力。鲁迅先生在做编辑时,对编排工作非常认真,他最讨厭把字排错,因为一字之差,常常把整个意思弄错。鲁迅常常亲自做校辑工作,极其精密深刻,一字一句的异同,都不肯轻易放过。他所辑录校勘的古书《嵇康集》,有研究者考证:在1913-1931年的18年里,计校勘过10遍。他还常常利用茶余饭后的休息时间,回复读者来信,几乎每信必复(少数无聊的信例外)。他随时收到稿件随时看,从不积压。臧克家评论鲁迅先生与编辑出版工作这样说:“鲁迅先生的编辑出版功绩在于一方面对含有封建、反动各种毒素的、粗制滥造的文艺书刊施行猛烈的攻击;一方面把健康的、滋养的精神食粮供应出来。”他对待工作的那种忘我精神,对读者负责的严肃态度,仍然值得我们向他致敬、学习。编辑增强笔力就是既要擅于编,又要长于写。“会写”能让编辑和作者的交流更流畅深入,让好书通过编辑的推介走得更远。进入 21世纪以来,新媒体形式微信、微博等客户端层出不穷,这些新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的载体之间存在“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内含的传播内容,“变”的则是具体的呈现形式。比如,移动端的阅读场景是动态和碎片化的,手机的移动性、小屏幕、可获得性等,都决定了写作方法与传统写信方式是有所联系但又不同的。狭义的笔力主要指编辑纸质写作能力,而现在广义的笔力包含通过各种途径、形式、载体最终获得的全部表现力。因此,现代编辑在以手机为载体的写作传播时,需要能够用好微信、微博等客户端的编辑技巧,考虑字体、字数、图片、版式、动图、长图、视频、音频、互动等方面的新变化、新要求,以期在媒介融合时代提升综合的笔力,获得更好的传播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