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吴明华: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刘丽丽: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摘 要】科技出版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呈现形式,同时又推动科技不断创新和发展,科技出版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本文从科技出版对科研工作的强有力支撑作用、科技出版现状、科技出版的特殊性以及科技出版未来的着力点等方面来探讨科技出版如何更好助力科技强国,科技出版的特殊性也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
【关键词】科技出版;学术出版;科技期刊;科普图书;政策支持;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硬实力的重要且根本性指标;科技出版是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呈现形式,出版工作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又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因而科技出版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一、科技出版是科研工作的龙头和龙尾
科技出版分为科技学术出版和科学普及出版两大类,前者包括以科技专业人员为阅读对象的科技学术期刊出版、科技学术著作出版,后者包括以普通大众为阅读对象的科普文章发表、科普图书出版。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卢嘉锡曾说过“科学研究工作从查找科技期刊刊登的资料入手,其间跟踪科技期刊发表的最新进展, 最后在科技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因此, 科技期刊是科研工作的龙头和龙尾”。科技学术著作出版何尝不是?在中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航天技术、超级计算机、量子通信、人工智能、高铁技术、杂交水稻、基建工程技术、超高压输电技术、核电技术等领域背后都有国内科技出版机构出版大量相关科技学术著作。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花了近10年时间实施“大飞机出版工程”,直接服务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飞机研制項目,搜索引进大飞机研制中紧缺的文献资料,撰著出版近百种与大飞机相关的学术著作,反映了国内外大飞机研制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被誉为“出版为国家科技发展服务的典范”。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说道:“知识的总结和传承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而图书就是最好的展现之一。新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宗师——徐舜寿先生,在领导研制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时,就曾亲自撰写了《飞机性能捷算法》、编译了《英汉航空工程名词字典》、翻译了《飞机构造学》《飞机强度学》,从理论上保证了我国飞机研制工作的开展。”总主编顾诵芬院士认为“大飞机出版工程”一是总结整理50多年来航空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及宝贵经验;二是优化航空专业技术教材体系,为飞机设计技术人员培养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教科书,满足人才培养对教材的迫切需求;三是为大飞机研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四是将许多专家、教授、学者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下来,旨在从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把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理论化、科学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大飞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
科技学术出版是科技研究的成果体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而科普文章和科普图书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科学学习取向,特别是在引导青少年养成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为国家储备科研队伍,推动科技强国起到重要的作用。有许多科学家是因为小时候看了如《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科普图书后,激发了探究欲望,树立起了科学研究的人生目标。
毫不夸张地说科技出版与科学研究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对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也离不开科技出版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科技出版已成为我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出版反映各领域各学科最新成果的研究著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方面提供了出版经费的支持及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方面考核的倾斜,促进科技出版的快速发展。
1.国家对科技出版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对科技图书出版予以扶持,比如,为紧跟科学前沿、突出创新创造,全面展示科技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出版基金2009年至2019年立项的项目,如果将受资助项目分为主题出版、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等六个类别进行数量统计,历年平均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主题出版、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经济社会发展及对外交流(见表1),其中“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年到2019年的占比为18.30%——25.30%,历年平均占比为21.50%,居第三位,远远高于哲学社会科学、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类别。
从国家出版基金历年资助金额来看,自2007年设立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资金43.2亿元,基金规模从最初的每年2亿元增加到现在的6.1亿元,资助了一大批代表国家水平、高质量的精品力作,不少项目填补了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
2.科技出版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
2018年我国引进科技类图书版权2000多种,引进科技类数据库500多种,同时,科技图书版权输出1000多种,进入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立,56家中外出版商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学术出版合作倡议》。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04年下半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新闻出版总署启动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9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启动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资助项目也鼓励外向型精品科技图书走出去,扶持资助了一大批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和合作出版。
国家对体现国家意志而受众较小的精品“科技专著”相关的出版扶持,对科研工作者及出版单位起到了实实在在的“输血”功能,增强了出版“世界科技前沿,反映自然科学各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或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基础理论研究、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研究”“反映工程技术各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等项目的底气,从而有效推动了科技出版的供给,也拥有和增强了科技出版国际话语权。
3.科技学术期刊出版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科技学术期刊出版是科技出版的重要板块,是推动科技创新研究的最直接最快速的工具。国际报告证明,全球80%以上的科技成果首先发表在科技学术期刊上。在科技出版领域,科技期刊的权重在不断增加。2019年3月全球SCIE期刊数为9200种,覆盖178个SCI学科;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占210种,覆盖109个SCI学科。2018年中国期刊在最高分区(Q1——Q2)中有98种,排名不断上升。
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日趋合理、品种日益丰富、期刊出版产业和事业共同发展的现代期刊出版体系,为促进学术繁荣和推动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内科技出版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目前,虽然我国科技出版为“助力科技突破,催生新的学科方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较好的服务支撑,但是与“科技强国”战略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出版工作还需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视,投入各方力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科技出版的有效供给能力。
1.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出版的政府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
科技出版不同于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受众面非常狭窄,且学科专业性强,公式、符号、图表、中外文、正斜体等混排,编辑、排版、校对难度大,制作成本高。光靠科技出版物销售,出版社很难达到收支平衡,更不敢妄想实现赢利。国内从事教育出版、大众出版的民营文化公司众多,但还没有听说有哪家民营文化公司从事科技出版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国内科技类出版社也往往通过涉足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获取经济效益,来弥补科技出版的亏损,鲜见纯粹靠科技出版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出版社。“科技出版、研发投入、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的3%用于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的1%——2%用于科技出版。”
国家对于科技出版还需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针对科技出版受众面窄且制作成本高的特殊性,参照教材出版,科技学术著作可否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针对专家学者重科学研究、科技发明,轻科技出版;重科技学术论文发表,轻科技学术著作出版的现象,可否减免科技学术作品著作者的个人所得税;针对科技学术著作销售量少的情况,享有财政补贴的公共图书馆是否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采购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图书;针对国内一流科研论文外流严重的现象,可否出台国家指导意见,引导高校、科研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考评体系,让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出现在我们自己的科技学术期刊上;等等。
2.进一步放宽对科技学术期刊的审批
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已有5000余种,但过去十年,中国最领先的100项科技成果,没有一项在国内首发,众多高水平国际论文并未通过中国出版走向国际。说明一方面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二是高水平科研论文外流现象严重。国家层面七部门联合发文组织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2023年),按照“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等有关子项申报,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可以预见国内科技学术期刊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科技出版的规律往往是先发表科技学术论文,后出版科技学术著作。为便于科技出版社掌握学科专家头部资源,应该鼓励具备条件、学科优势明显、学科出版资源积累丰富的科技出版社创办相应学科的科技学术期刊,从而形成书刊互动的良好局面。
3.进一步加强优秀科普作品的创作力度
科普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是科技出版工作的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出版一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知识内容陈旧落伍,表现形式单调刻板,创作队伍后继无人,阅读人群门可罗雀,已经成为了我国出版的鸡肋板块。这固然与科研考评体系有关,导致专业科技人员不屑从事科普创作;也与我国在初等教育阶段过早实行文理分科的教育制度有关,导致理科生文史知识缺乏、写作能力弱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科普创作源头环节。国内图书市场上畅销的优秀科普图书多为国外引进的版本,也充分说明国内不缺优秀科普图书的出版单位,更不缺阅读群体,缺的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创作群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这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科普图书出版的着力点。进一步加大科普作品创作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如将科普作品创作列入科研考评范围、将优秀科普作品创作项目列入国家相关基金资助范围、加大优秀科普作品的奖励力度,从而引导优秀科技专业人员心无旁骛地从事科普作品创作。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科技出版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将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服务支持,为助推国家科技创新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邬书林.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水平是一件大事[J].科学通报,2018(63):3163-3166.
[2]韩建民.国家出版基金助推中国学术出版转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8-24.
[3]吴明华.立足专业细分领域做强高端学术著作出版[J].出版发行研究,2016(7):42-43.
[4]吴明华.确保图书质量的管理思考与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9(7):23-26.
[5]李长青.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的变迁与启示(2009-2020)[J].出版广角,2019(13):6-11.
[6]杜羽.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精品力作投入超四十三亿元[N].光明日报,2018-12-17.
[7]张泽辉.在第五届科技出版国际合作研讨会上的讲话[R].第五届科技出版国际合作研讨会,杭州,2019.
[8]缪璐,王笈.56家中外出版商在沪达成“‘一带一路学术出版合作倡议”[EB/OL].(2017-08-16)[2019-05-10].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7/08-16/8306550.shtml.
[9]郭利,宁笔.科睿唯安:服务支持世界一流科研[R].“学术交流的未来”研讨会,杭州,2019.
[10]闫松.中国应抓住成为科技出版中心机遇[N].中國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