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江苏省科技学术期刊F5000论文的来源、作者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F5000论文的机构、地区来源与作者的职称、学历、年龄等情况,探究江苏省科技学术类期刊对于科学研究者的吸引度,可以针对性地做好期刊选题组稿工作。分析认为:期刊的品牌与特色需要持续地投入和建设,期刊建设中应该积极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高水平研究机构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术与出版资源提高期刊影响力;本着培养人才的目的、提倡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作者团队建设路径,优化稿源供给,提高科技期刊认同度。
【关键词】学术期刊;高影响力论文;F5000;作者来源;江苏
“领跑者5000( Frontrunner 5000,简称F5000)——中国精品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是一个旨在提高我國优秀学术论文的国际展示度的平台[1,2]。它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各精品科技期刊编辑单位共同完成,从各个精品期刊通过严格的评价分析择优选取各学科前1%高被引论文最终遴选确定进入F5000平台,再通过与国际相关机构合作,将国内优秀的科研成果和研究人员推向世界。F5000论文包括所有的学科门类,来自不同地区的学术期刊上的优秀学术论文。目前关于F5000平台论文的研究[3-6]中少有涉及对论文的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的报道[7]。江苏省作为经济和教育发达省份,在江苏主办的科技学术期刊达220多本。经济的发展为科学研究和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对江苏省科技学术期刊F5000论文的来源、作者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F5000论文的机构、地区来源与作者的职称、学历、年龄等情况,探究江苏省科技学术类期刊对于科学研究者的吸引度,可以为针对性地做好期刊选题组稿工作提供指导,促进学术期刊的进一步发展,以拓宽展示科技成果、发出学术界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
一、资料来源与统计方法
以2018年8月F5000官网(F5000 平台,网址为http://f5000.istic.ac.cn/f5000/index)为准,设置查找地区为“江苏省”,为使论文充分传播、准确计算引用,时间设置为近5年即2013—2017年,分别为2008—2012年、2009—2013年、2010—2014年、2011—2015年、2012—2016年入选F5000 的论文共348篇,以此作为分析对象。
从F5000平台导出形成348篇论文的基本数据,包括论文篇名、入选年份、机构来源(第一署名单位)、期刊来源、地区来源、基金项目、作者数量、第一作者职称、第一作者学历、第一作者发文年龄、第一作者发文总数等基本信息。论文来源的信息已经基本全面,对其中的作者所在地区进行核查,对职称信息完善时,将不同系列的职称名称按其在相应系列(包括研究、教师、工程、实验员等)中对应的级别,按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分别进行统计。学历信息完善时,将硕士和硕士生的作者按硕士统计,将博士、博士生及博士后作者按博士统计。用EXCEL 2010 软件对完善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近五年江苏科技学术期刊F5000论文来源
(一)论文源机构分析
对348篇F5000论文的机构来源(第一署名单位)进行分析可知(如表1所示),其中江苏省内论文127篇,江苏省外论文220篇,国外(英国)1篇。在此将机构来源分为省内外的高校、科研单位、其他企事业单位,通过比较不同性质的机构的产文情况发现,不论省内外均为高校产生较多,其次为科研单位,而江苏省外高校的F5000论文几乎是科研单位的4倍,科研单位主业为科学研究,但高校的数量庞大所以在成果产出方面也不逊色,这也说明近几年高校对科研的投入力度较大。江苏省外发文机构中,发表论文最多的是清华大学(15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15篇),其次为上海交通大学(13篇)、中国科学院系统(10篇)、浙江大学(10篇)、天津大学(9篇)、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6篇)、武汉大学(6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篇、)华中科技大学(5篇)、湖北疾控系统(5篇)、同济大学(4篇),其余机构均在4篇以下。产文大户很大程度由于期刊的报道范围相对比较集中,如《中国血吸虫病杂志》《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为面向国内外作者和读者的专业期刊,并长期坚持品牌内容建设,获得了国内研究机构的普遍认可,如中科院系统作为国家科研的主体机构,在产出方面走在前列。而在江苏省内机构中,发表论文最多的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15篇)、中国矿业大学(15篇),其次是南京农业大学(11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0篇)、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9篇)、江苏大学(7篇)、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7篇)、南京中医药大学(7篇)、东南大学(6篇)、河海大学(6篇)、南京医科大学(5篇)、中国药科大学(4篇)、南京林业大学(4篇)、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4篇),其余机构均在4篇以下。可以发现科研产出的优势成果也主要刊登在相关期刊上,而重点综合性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产出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表1 近5年F5000江苏科技学术类期刊论文机构产文分析
地区 | 单位性质 | 论文篇数 | 占比/% |
江苏省内 | 高校 | 67 | 19.25 |
科研单位 | 54 | 15.52 | |
其他企事业单位 | 6 | 1.72 | |
江苏省外 | 高校 | 121 | 34.77 |
科研单位 | 34 | 9.77 | |
其他企事业单位 | 65 | 18.68 | |
国外 | 高校(英国伦敦帝国大学) | 1 | 0.29 |
(二)论文源地域分析
经统计,近5年的348篇F5000论文来自147个单位,对其分布地域进行分析发现,江苏省内32个分布在6个苏南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地市,江苏省外115个分布在26个省份(如表2所示),主要产自北京、上海、浙江、湖北和陕北等科研机构较为集中的地区。如《中国血吸虫病杂志》等杂志推荐的F5000论文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的研究机构,这与期刊的特色和重点栏目密切相关;同时还反映出专业期刊的选题要围绕区域发展需求,才能打造特色内容,形成有地域特点的风格,长此以往进而形成期刊品牌栏目。
表2 近5年F5000江苏科技学术类期刊论文源地域分析
地域 | 篇数 | 占比/% | |
江苏省内 | 南京 | 80 | 22.99 |
无锡 | 20 | 5.75 | |
徐州 | 15 | 4.31 | |
镇江 | 8 | 2.30 | |
扬州 | 3 | 0.86 | |
南通 | 1 | 0.28 | |
江苏省外 | 北京 | 48 | 13.79 |
上海 | 36 | 10.35 | |
湖北 | 17 | 4.89 | |
浙江 | 16 | 4.59 | |
陕西 | 12 | 3.45 | |
天津 | 9 | 2.59 | |
河南 | 9 | 2.57 | |
安徽 | 8 | 2.30 | |
湖南 | 8 | 2.30 | |
广东 | 8 | 2.30 | |
四川 | 7 | 2.01 | |
山东 | 6 | 1.72 | |
黑龙江 | 5 | 1.44 | |
江西 | 4 | 1.15 | |
吉林 | 4 | 1.15 | |
新疆 | 4 | 1.15 | |
广西 | 3 | 0.86 | |
福建 | 3 | 0.86 | |
甘肃 | 2 | 0.58 | |
河北 | 2 | 0.58 | |
重庆 | 2 | 0.58 | |
辽宁 | 2 | 0.58 | |
云南 | 2 | 0.58 | |
内蒙古 | 1 | 0.28 | |
贵州 | 1 | 0.28 | |
香港 | 1 | 0.28 |
(三)论文源期刊分析
对近五年入选的348篇F5000论文的期刊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共来自18家科技期刊(如表3所示),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国血吸虫病杂志》《土壤学报》《水科学进展》入选的论文数较多,说明专业刊更能吸引高影响力的作者关注并投稿,同时也说明专业期刊对通过F5000平台传播论文成果的愿望比较强烈,配合度较高。此外,高校学报是重要的成果论文发布渠道,近年来高校大量的科研投入也促进了优秀的科研成果产出,高校学报的特色和行业性特点各有所长,通过传播方面的努力,也能吸引优质的研究成果。
表3 近5年F5000论文江苏科技学术类期刊源分析
期刊 | 篇数 | 占比/% |
电力系自动化 | 68 | 19.54 |
中国血吸虫病杂志 | 55 | l5.80 |
土壤学报 | 45 | 12.93 |
水科学进展 | 36 | 10.35 |
临床麻醉学杂志 | 33 | 9.48 |
采矿与安全 | 22 | 6.32 |
岩土工程学报 | 20 | 5.75 |
林产化学与工业 | 11 | 3.16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9 | 2.59 |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7 | 2.01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7 | 2.01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7 | 2.01 |
船舶力学 | 6 | 1.72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6 | 1.72 |
中国天然药物 | 6 | 1.72 |
传感技术学报 | 4 | 1.15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3 | 0.86 |
江苏农业学报 | 2 | 0.58 |
三、近五年江苏科技学术期刊F5000论文的作者构成
(一)作者合作度分析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创新难度的逐渐提高,学科交叉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多。科学研究工作既需要优秀的科研带头人,也需要一个协作的团队,科研论文合著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因此,有众多作者并拥有自己的忠实作者群是学术期刊的重要属性之一。在一确定的时域内,某学科的学术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定义为该时域内这一学科学术期刊的作者合作度[8]。对348篇江苏省科技学术类期刊进行分析发现,独著论文占比4.89%,署名作者最多为19人,有3篇;3—6人合著的论文占主要部分(68.38%)。对3—6人合作论文的作者群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是已经形成了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协作团队;合著者是以某研究机构为团体,或者合著者是以某導师为核心与学生形成团体等。通过挖掘合作关系的热点研究主题,可以看出江苏F5000论文呈现的研究主题较为分散。一方面说明不同专业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也说明合作作者的研究主题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不同知识相互融合可以产生更多的创新点,这也是期刊发展的影响要素。
(二)作者年龄、学历及职称分析
对348篇F5000论文中作者年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出标注年龄信息的论文229篇。参照文献[9]将作者划分为20—30 岁、31—40 岁、41—50岁、50 岁以上4 个年龄段,对作者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20—30岁年龄段的论文篇数最多84篇占比36.68%,其次是31—40岁的产文量。说明有高影响力潜质的论文作者大都为青年(21—40岁),他们精力旺盛,能够及时跟踪并抓住学科研究热点开展选题和研究,同时出于自身职称晋升或学历提升压力,论文的产出量较大。
对论文第一作者的学历与职称进行筛选,共有117篇论文提供了第一作者的学历信息,194篇论文提供了第一作者的职称信息。可以看出:F5000论文作者以博士占主体,其次是硕士;而在职称方面,也以正高职称者发表论文最多。
四、结论及建议
(一)跟踪学术动态,强化期刊特色
在F5000平台检索到2013——2017 年江苏省科技学术期刊论文348篇,对其机构来源和作者信息分析发现,省外科研机构比较关注江苏省的科技学术期刊,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是高水平学术论文的高产单位,省内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等江苏传统优势学科所在机构都认可江苏省内专业机构举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从而形成了江苏省品牌期刊的基础。研究也表明,江苏省科技学术期刊F5000论文主要发表于《电力系统化》《中国血吸虫病杂志》《土壤学报》《水科学进展》《临床麻醉学杂志》《采矿与安全》等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专业性精品科技期刊,这些期刊在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心目中的地位及其学术影响力相符,随着F5000 项目的继续推进,这些期刊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而期刊的品牌与特色需要持续地投入和建设,期刊建设中应该积极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高水平研究机构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术与出版资源提高期刊影响力。
(二) 关怀学术人才,优化稿源供给
通过对348篇F5000论文的作者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对于给出作者学历、职称信息的论文中博士学历占大多数,其次是硕士。从目前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来看,职称级别越高,要求的条件越严格,所以职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文章的学术质量。从学历来看,博士生对专业了解的深度和广度较高,属于研究的核心力量,F5000论文青年作者居多。一方面说明稿源主要以年纪较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作者为主;另一方面说明年轻作者面临博士毕业、评职称、科研考核等压力,是科研活动最频繁、创造力最强、成果最多的一个群体。因此,编辑在选题组稿、处理稿件过程中要结合期刊作者群的实际情况,本着培养人才的目的、提倡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作者团队建设路径。如优先考虑科研团队的成果,重点组约期刊报道优势学科的作者单位稿源,使期刊高质量作者的分布更有代表性、产生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此外,在多媒体融合时代,编辑可以利用多种平台如微博、微信来推介和展示期刊,针对特定的读者群、作者群及审稿专家队伍提供准确的信息推送服务[11],加强与F5000论文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联系,以期刊为桥梁,组织和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既可交流学科发展动态,也可以加大相关专家学者对期刊的认同,真正“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F5000论文遴选方法与过程解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8):811-817.
[2]孙颉.基于F5000论文的农林院校比较研究[J].情报探索,2016(3):47-49+72.
[3]韩丽,王敏,高继平.从真菌学高被引论文分析看“F5000”平台的建设[J].编辑学报,2017,29(S2):140-144.
[4]焦爽,柴倩云,李春梅.4种中医学期刊入选F5000论文特征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7(4):85-88.
[5]窦春蕊,马秋明,温晓平,高继平.2012—2014年F5000农业科学类论文资助基金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8):831-837.
[6]吴克力,高继平,肖唐华.3种作物类期刊入选F5000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8):838-843.
[7]马秋明,窦春蕊,温晓平.2012—2014年F5000农业科学类论文来源及作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8):818-824.
[8]高国欣,刘冰.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作者分析[J].情报科学,2011,29(5):723-726+734.
[9]梁凤莲,刘玉晓,王倩等.《天津农业科学》作者群结构特点及作者队伍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12):44-46.
[10]杨锐.论网络时代中文科技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J].编辑学报,2014,26(4):321-324.
[11]李艳,徐晶.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J].科技与出版,2015(6):115-118.
[12]邱均平,温芳芳.作者合作程度与科研产出的相关性分析——基于“图书情报档案学”高产作者的计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5):1-5.
[13]于荣利,陈国荣.利用期刊资源加强学术期刊作者群建设策略[J].编辑学报,2017,29(S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