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融媒体时代阅读场域的拓展与创新

2019-11-26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晁霞: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

  【摘 要】构建公共阅读场域是党和政府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举措。融媒体时代,通过媒体融合、数字化阅读平台等资源共享优化举措,包括公共阅读场域、教育阅读场域和媒体阅读场域深度聚焦图书资源和读者的微悦读和新互动,强化读者与文献资源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连接,能最大限度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不断将全民阅读向纵深方向推进。

  【关键词】融媒体;公共阅读场域;教育阅读场域;媒体阅读场域

  法国社会学大师皮埃尔·布尔迪厄认为,场域是一个充满无限选择的空间,它为其中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充分的行为自由和创造潜能:“我们可以把场域设想为一个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场域的效果得以发挥。”[1] 由此可以看出,场域是现代社会高度整合和细分的空间,远远超越单纯的地理含义,并拓展和深化了法律场域、美学场域、经济场域、文化场域、政治场域和教育场域等诸多理论研究。

  皮埃尔·布尔迪厄场域理论关注空间形态和个体选择的内在互动,与我国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中国”不谋而合。由党和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媒体单位共同构建的公共阅读场域、教育阅读场域、媒体阅读场域等,成为全民阅读发展的重要文化阵地。

  一、公共阅读场域:“书香中国”的助推力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公共阅读服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阅读连续6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构建公共阅读场域成为党和政府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举措。

  1.党和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全民阅读纵深化发展

  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各地党政机关积极响应全民阅读倡导,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天津等多座城市相继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读书活动,精心举办“书香榄核”“北京阅读季” “深圳读书月”等品牌推广活动,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为了满足老年人、特困群体、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阅读需求,北京、上海、山东等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积极加大农家书屋的推广和建设。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农家书屋的使用效能,2019年2月,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促进和鼓励各地农家书屋向精品化和数字化改造升级。河北、天津、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也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一系列行政措施,加强农家书屋的馆藏建设,全力支持和打造农村新华书店、农家书屋等基础网点建设,掌上农家书屋、智能书店等数字化阅读模式已初具规模;同时,各省还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增加农民自主选书方式,让农民成为图书采购的主角,确保农家书屋充分发挥阅读功用。截至2019年6月,全国各地建设实体书屋58.7万个,数字农家书屋12.5万个,为保障农民文化权益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支撑。

  2.企事业单位:“公共+社会”的数字网络阅读范式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为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十八大以来,党和地方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公共阅读场域。

  如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率先引入社会专业机构,致力于建构“公共项目+社会运作”阅读中心;中国联通旗下的数字阅读基地积极发挥社会文化职能,聚合央广之声、蜻蜓FM、中版集团、杭州平治和北京龙杰网大等数字平台,連续7年策划和实施了“四时读书乐”系列名家讲坛、“有书共读”、萌呷动漫嘉年华等推广活动,同时成立“书送希望”捐赠站,向贫困村的学生捐赠书籍和物资,打造公益图书馆,全力推进“书香中国”公共文化建设。又如,2013年11月成立的山西青莲读书会,聚焦阅读分享和推广服务,积极打造老年人、儿童阅读平台,陆续建立十多家“青莲农民书屋”,并积极联系企业,精心策划举办了200多场阅读活动,体现了企业参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文化责任担当。

  3.民间文化团体和阅读推广个体:让阅读与读者面对面

  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持续开展,离不开热心公益的团体和个人,如朗读天使、武汉千字屋、思南读书会、苏州河城市教室、同济闻学堂、魔法童书会和上观读书会等,彰显了民间文化团体、个体推广人在推动全民阅读工作中的无私努力和担当。

  如魔法童书会、秋霞圃书院努力为中国青少年普及传统文化经典,通过多重分享模式实现传统文化经典和小朋友的亲密互动;同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曹洁冰创办的同济闻学堂,通过开设讲座和文化体验活动将高校馆藏的传统经典文献推广给更多读者;每周六举办的“思南之约”开创了“年度读者”推广的新范式,积极拓展读者参与渠道,鼓励读者从单纯的听众变为主动的朗读者、讲评人和二次推广人。

  一些阅读爱好者因为共同的爱好组成读书群,通过线上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图书信息,得到另一种读书的乐趣,如海绵阅读汇、全职妈妈读书会、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和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等。民间文化团队和个体推广人以自己的文化热情和慈善之举,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不遗余力,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爱书人汇聚到同一个阅读场域内,形成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为全民阅读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二、媒体阅读场域:看书、听书、“演书”的阅读范式

  融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音视频阅读”逐渐成为国人的阅读常态。媒体对阅读场域的建构和拓展,主要体现为广播电视、图书出版、自媒体平台的共同努力和贡献。

  1.广播电视:鲜活的情感体验

  融媒體时代,媒体人积极担当阅读推广的重任,深入挖掘文化题材创作的人文魅力和无限潜力,一大批具有融媒体特征的阅读节目迅速崛起,为广大受众营建了意蕴丰厚的阅读场域。如由实力文化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致力于用视觉手段引导观众体悟经典内涵,通过明星“荐书人”的精彩演出和生动场景,鲜活还原了《月亮与六便士》《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中外文学经典内涵,还生动演绎了科技巨著《三体》《人类简史》的科技魅力,历史类文集《万历十五年》同样被赋予时代生命,强烈激发了人们主动亲近历史、拥抱科技的阅读热情;江苏卫视的《阅读·阅美》每期精选3—4篇美文,以“推荐+朗读+访谈”的形式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朗读者》向公众传递朗读的力量,分享领读人的情感故事;共同领略经典的人文意蕴,脱口秀《一千零一夜》以行走的荐书方式进入观者视野,最大限度激发了受众的阅读热情,让包括《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一大批文学经典重新走进千家万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晦涩的文献古籍、上古神话和鸿篇巨著,常常会让读者产生莫名的逃离感。立足影像叙事的广电人注重创新表达方式,以生动的视听语言助推全民阅读的推广和实现。比如,深耕诗词文化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为文化传承寻找到了新的落脚点,不仅向观众呈现了丰富的诗歌意蕴,还带领观众重新回味和领悟永恒的传统文化;立足于文化遗产与文创高度融合的《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节目,利用明星流量点燃了青年群体捧读文化典籍的热情;《汉字风云会》《见字如面》《如果国宝会说话》等都是广电媒体人参与阅读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看书到听书,再到如今的“演书”,凸显了融媒体对读者阅读方式的绝对主导力。

  2.图书出版:挖掘经典,深耕图书出版范式

  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出版业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和引导者。融媒体时代,读者身处信息爆炸的旋涡,更需要出版人拥有沙里淘金的本领,积极开发和出版优质原创经典文本,以高质量的精神产品抢占阅读主阵地。如岳麓书社花费37年时间编撰的《走向世界丛书》迅速销售一空,《天长地久》《时间简史》创造了销售神话等,都凸显了读者对优质文本的认可和需求。此外,出版人和作家也应积极参与多媒体互动,拓展阅读群体。如知名经济学家薛兆丰从网课专栏到《奇葩说》嘉宾,实现了从经济学专家到明星人气讲师的华丽转型,拓展了图书阅读的辐射面,深化了文化价值效能。

  融媒体时代,数字出版渐成趋势,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初步实现了“纸电同步”,各出版传媒集团和出版单位正积极谋求与互联网平台进行版权合作。一大批融媒体图书包括有声书、可视化图书和三维码融媒书密集进入市场,极大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3.自媒体平台:“荐书+领读+分享”阅读场域

  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主要力量,呈现更为多元、现代化气息浓郁的融媒体特征。例如,腾讯视频立足中国现代文学阅读,融合数字资源优势和自媒体平台优势,以网课的方式打造《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让高冷的文学课堂与普通读者零距离对接,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有书共读APP通过“签到打卡”和“组队共读”等互动式推广范式,推出“每周共读一本书”阅读计划,收获了大量年轻读者,尤其受高校学生的欢迎。十点读书、樊登读书会、网易蜗牛、果麦文化等自媒体平台通过服务号向会员推送阅读内容,潜移默化中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使许多原本不热衷读书的人积极加入阅读队伍,成功实现了图书出版和读者阅读的无缝对接。

  自媒体平台应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运用大数据分析和研究读者需求,积极向读者推送优质内容,为读者提供内涵丰富、新颖有趣的阅读场域,让大众阅读重新回归理性和严肃的道路。

  三、教育阅读场域:图书和读者的无缝对接渠道

  年轻读者尤其是大学生,永远是阅读主力军。作为文献资源的集大成者,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人应以高度的教育自觉,主动承担建构和拓展阅读场域的文化重任,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在教育场域的顺利开展和普及。

  1.创新推广服务范式,强化读者的参与感和传播效能

  图书馆人始终紧跟技术的步伐,追求平易和生动化的服务模式,将资源传播与读者阅读对接,起到良好的推广效果。如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在2019年全民阅读日前,通过图书馆公众号和其他社交媒体发布了图书馆读书月活动信息,该信息当天即成为学校的热门话题,不到一小时收获2000+阅读量。活动持续4周,累计收到活动短视频1万多分钟,读者图文互动4568次。同学们积极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分享推送,自觉成为活动的推广人,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阅读中来。截至4月28日活动结束,该活动信息累计阅读量达5万多,掀起了全校阅读的新高潮。

  2.打造数字阅读新生态,拓展立体式阅读渠道

  融媒体时代,让技术助力阅读是图书馆人不断努力的方向。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等积极顺应信息数字化趋势,通过微信、APP、微博和短视频等融媒体平台积极探索和建构全覆盖的“微”服务阅读生态,深度聚焦馆藏资源以及读者的微悦读和新互动,最大限度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

  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提升读者阅读的便捷化性和生动感,最大限度赋予馆藏文献生机和活力。如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立足学院专业设置,建构了包括影视剧、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专业度高、学术性强的教育阅读场域以及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艺术类数字资源,如“设计师之家资源库”“LINKS BOOKS建筑资源数据库”“雅昌艺术图书数据库”“世界美术鉴赏库”“山东传统音乐舞蹈数据库”“AS古典音乐乐谱图书馆”等,为广大师生打造了异彩纷呈的艺术盛宴,彰显了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切实促进全民阅读的文化担当。

  3.拓展图书和读者无缝对接的路径,增强读者沉浸式阅读体验

  全民阅读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要路径。高校图书馆应注重构建图书馆阅读课堂,让阅读渗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场域的阅读推广效能。如中国国家图书馆通利用融媒体资源、短视频等,积极为读者创办“国图公开课”,努力提升国人的艺术素养;金陵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打造“朗读者”微电台;辽宁图书馆通过移动数字端拓展云阅读服务平台;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立足学院特色化建设,针对专业属性和读者的艺术特质,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艺术展览和读书实践活动。

  融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已经变化,音视频阅读逐渐成为国人的阅读常态。在此态势下,公共阅读场域、媒体阅读场域和教育阅读场域要通过不断创新服务范式、拓展和挖掘文本内容、构建数字阅读库平台等,引领全民阅读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全力助推“书香中国”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