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勤俭
前几年广告收入下滑,有人抱怨国际金融危机,说是因为大环境不好;这两年收入骤降,又有人要把责任推给新媒体,说它发展太快,生生抢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然而,包括报刊在内的传统媒体,在谋变生存和发展方式上,扪心自问,这些年我们做了哪些功课呢?《中国经营报》取消广告部,创办10多年的《新闻晚报》停刊……新年前夕,这些在传媒圈里传得沸沸扬扬、对大家有所触动的新闻,不由得让人想到——“我们的抱怨还有用吗?”大家之所以如此高度关注这些新闻,其实是在关注传统媒体的未来,为正在受到市场煎熬的报业前途命运担忧。其实,报纸不设广告部和报纸停刊,本都算不上什么新闻。因为,前几年《精品购物指南》和辽报集团合作在沈阳办《精品生活报》时就没有设立广告部,但由于采编经营的扁平化管理和高度统一,效果却也较为理想。
报纸不设广告部,不是不重视广告,更不会不要广告,而是通过组织形式和结构的调整形成更多接口,以利于更好地对应市场,更好地满足各方需求。说白了,也就是为了提升广告效果,更方便地组织承接广告。
说句实话,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报业自身的改革这些年步子迈的并不尽如人意,经营管理水平更是参差不齐。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的报社甚至报业集团组织架构完全照抄照搬行政机关那一套体系,因人设事、人浮于事的状况比比皆是,组织指挥系统根本谈不上扁平化、精细化,效率低下、扯皮推诿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此局面真可谓路径依赖,苦不堪言。
只有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加快优化报业管理和经营组织结构,方能迅速冲破樊篱,改变思维定式、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在重重围剿中杀出海阔天空的一条条新路。
因各种原因停刊的报纸期刊,这些年已远不止三五家了。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正是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必然结果,对于全行业资源结构性过剩的中国报业来说,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传播介质的推陈出新,传播环境的革命性剧变,不仅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令曾经独领风骚的传统媒体渐渐风光不再。传统报业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组织架构、体制机制都面临着极大挑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中,传统报业必须摒弃固有的思维定式和发展路径,加快优势资源的转换开发,加强经营的计划性和精细化、精准化、个性化、科学化,若再不加快深化改革,仍然因循守旧、怨天忧人,老想着求稳怕乱,一味以不变应万变,势必就只剩下被淘汰出局的绝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