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吸引和保持前沿学者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2019-11-15 来源:《科技与出版》
  【作 者】刘益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摘 要】建设一流学科的决定性因素是学术带头人,而学术带头人在学科评估中的权重过低,甚至出现“低标准、逆淘汰”现象。文章指出前沿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至关重要,前沿学者称号可成为诸多人才帽子的替代品。提出基于开放评价法的展示评价法、AI评价法和前沿管理系统,以促成在观念、方法、标识和学术出版等方面的改变,解决吸引、鼓励、保持顶尖人才的难题,快速在我国建成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

  【关键词】一流学科;前沿学者;大国学术;开放式评价;展示评价法;AI评价法;低标准、逆淘汰;前沿管理系统;学术出版

  “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也是当务之急。所谓一流学科、一流大学、一流学者、一流学术都是指世界一流,学术前沿指的就是世界学术前沿。一流学科是该学科未来发展的引领者,包括其中的二级三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引领者,一级学科内分支中的引领者越多,学科的排序越高。引领是因作出前沿突破或原创而开辟了新前景,因此,作为突破者、原创者的学术带头人是决定性的。遗憾的是,目前的一流学科评估,过于重视综合因素,学术带头人作用的权重被严重降低,结果出现了“只见一流学科,不见一流学者”“学科在世界上排名前十,其中却没有哪位教授可以进入世界前十”这样的尴尬局面,“凑指标参数、评一流学科”的情况并不少见。更糟糕的是,一旦让没有一流学者的学科评为A+,还会形成马太效应,这将压制真正的一流学科,与“双一流”建设的初衷南辕北辙。笔者2004年初发表替代同行评议的复合型、开放式评价方法,经过15年不断地改进、深化、完善、测试,已初步解决了突破者、原创者等一流人才、潜一流人才的及时甄别和学术评价客观化的难题,并得到了同行和科研管理部门等的好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评价方法与标准、需要改变的因素、决定性因素、开放评价与学术出版优先原则等进行探讨,提出用开放评价法、展示评价法、人工智能评价(AI评价)法和前沿管理系统(FMS)来支持实现新的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崛起。

  1  一流学术与一流学科对于大国至关重要

  没有一流科学技术,会被卡脖子;没有一流人文社科,会被堵嘴巴、蒙眼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大国之间的较量,首先就是思想交锋,缺乏思想家,如何赢得思想交锋?没有一流的人文社科就没有中文学术话语权,就没有国际话语权。郑永年指出:“没有知识体系的一个严重结果,就是中国没有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存着无数的西方经济学家、西方社会学家、西方政治学家,但却没有自己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1]进一步讲,笔者认为,作为世界级大国,其学术不仅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带头并和其他国家一起建立人类视角的人类知识体系,不仅要解决本国问题,而且要解决世界问题,以人类视角思考,引领未来发展。没有人类命运担当的大国,就不是世界级的大国,我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大国担当的体现,这当然需要大国学术的支撑。大国学术在内容上要研究国内问题、世界问题、人类问题,以人类视角研究有关问题;在学理上要有原创理论和原创思想;在价值上要坚持公平正义、要有人类命运的关怀和担当;在学术出版上既要利用国际学术出版系统,更要立足国内,建设自主的一流学术出版系统;在组织上要实行开放科学(open science),建立全球学术网络和学术共同体,由一流人才及其团队组成网络节点,体现网络力量办大事。[2]“大学作为国家创造知识和人才的主要源泉,其重要性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在任何经济体系中,杰出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资源。”[3]一流学术出版助力一流学术发展、助力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一流学术、大国学术互为必要保障。

  2  建设一流学科需要新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和原创优先的学术出版

  2.1  互联网与开放科学时代的新型评价方法

  2.1.1  开放评价法

  一流学科评估的关键在于实行高效合理的评价方法。为克服同行评议存在主观性强等严重缺陷,笔者提出开放评价法,包括规范展示、规范确认、规范胜出,同行专家负责挑颠覆性错误、评价专家负责查新与定级定位、相关专家负责多元价值评判,实现学术评价客观化(按照一定规范和流程,不同评议组得出基本相同的评审结果),通过公开实现公平公正与高效合理。开放科学正在兴起,而开放评价是其核心。[4-5]

  2.1.2  展示评价法

  基于开放评价法,笔者提出“展示评价法”(Presentation Evaluation Method,PEM),它通过恰当的展示内容和展示方式,减少评价的难度和分歧,让出类拔萃者及时胜出,有助于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包括五个要素:①界定评价的核心价值,不同的领域、职业、角色、阶段等不同情况,其核心价值不同,要做出准确界定,告诉大家什么是最好的以及原因。同行之间可能有利益冲突,但是用户、学生和公众需要最好的,较少利益冲突的专家学者和业者需要最好的。②把核心价值准确提炼或呈现出来用于规范展示。③在互联网上公开并规范展示(涉密者可在规定范围内规范展示),便于传播和比较,通过盘点比较(同类比较降低评价的难度,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实现优胜劣汰。④向可能的用户、学生和同行等推荐,利用区块链技术广而告之。⑤利用互联网、AI、区块链、大数据、网络社区等有关科技和工具,让展示、比较、推荐、学习、反馈等一体化,实现评价的公平公正、高效合理。展示评价法是开放评价法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一种新评价方法独立使用,它可以避免水平差距较大时的劣胜优汰,维护底线公平公正。学术竞争的特点是越公平越有效率,这和商业活动不同。

  展示评价法适合许多行业和领域,对学术的展示评价而言,笔者提出和强调五点看法。

  (1)学术的核心价值是发明创造,集中体现为原始创新与前沿突破,学者的核心价值是创造力。

  (2)能否做出突破性或原创性成果可衡量人才是否具有创造力。

  (3)突破性成果的价值集中体现为突破点四要素:①突破什么(针对学术定论/主流共识/思维定式/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等,突破其中之一或几个);②怎么突破(通过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突破);③突破的创见(主要结论);④突破的前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突破性成果包括原创,也有包括原创与集成创新等的综合情况,因此有必要把原创单列出来,原创成果的价值集中体现为原创点四要素:①原创出什么,往往是因突破思维定式、学术定论、主流共识、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等其中之一或几个而作出的原创;②如何原创的,通过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实现原创的;③原创成果及其与其他相近成果的比较;④原创开拓的新领域,反映出原创不仅是从0到1,还要从1到N,原创必须同时具有“从无到有”和“不断增长”,仅从0到1不是原创(否则所有新东西都是原创了)。突破和原创成果均可用一句话来精炼表述其核心贡献。[6-7]

  (4)水平越高的学者越能够用一项代表性成果来体现其学术水平(如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一流学者的代表性成果是突破性或原创性成果,可谓标志性成果,没有突出成就的普通学者只能综合多项成果来体现价值。

  (5)一流学者的标志性成果,特征鲜明,规范展示其突破、原创成果及四要素与核心贡献一句话,清晰明确、辨识度高,一目了然,可明确其在学术前沿的地位和水平,这是一流人才的金标准(借用医学用语)和试金石,可让一流学者和尚未成名的潜一流学者及时胜出、成果得到及时传播和应用。突破是突破已有前沿,原创则多是创建新的前沿,突破前沿与构造前沿都可引领未来发展。细分研究领域很多,突破与原创成果并非凤毛麟角。

  上述这五点,实现了在学术上的展示评价,解决了一流人才界定和及时甄别的难题。哈佛大学第二十四任校长普希指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此定义被学界广为接受,解决了此难题的上半部分,笔者提出以是否做出突破性或原创性成果来衡量人才是否具有创造力,加之上述五点看法和开放评价法、展示评价法,初步解决了此难题的下半部分。[8]

  恰当的规范展示至关重要,专利说明书、规范的学术论文都因体现专家学者的知识贡献而有力推动了科技发展,突破点、原创点四要素与核心贡献一句话,是继这两种常见成果展示之后的第三种规范的高端学术成果核心内容展示,也可成为论文论著摘要的新模板,让一流人才、潜一流人才及时胜出并充分发挥作用。

  2.1.3  AI评价法

  基于开放式评价法和展示评价法,评价内容和方式得以简化,笔者提出AI评价法,包括规范展示、评价确认、盘点比较、学术推荐、辅助研究、辅助学习等,评价拥有标志性成果的一流学者非常有效,随着有关算法的创新和完善,AI评价法即将进入实用阶段。

  2.2  低标准、逆淘汰,高标准、优胜出

  标准与胜出关系密切,不同标准,胜出者各异。笔者提出“低标准、逆淘汰”原理(Low Standards,Adverse Selection Principle,LSASP),含义是如果甄选、评价的标准低,不仅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更糟糕的是,坏人坏事借标准低拉帮结派,排斥好人好事,在许多情况下,低标准的结果并不是好坏都过关,而是逆向淘汰,只有坏的大行其道。例如,如果市场准入标准低,质量好的产品往往竞争不过质量差的产品。因此要克服“低标准、逆淘汰”的不利情况,就要制定高标准,实现优胜劣汰。在互联网上规范展示突破、原创成果四要素与核心贡献一句话,就是高标准,包装假冒必然破绽百出。标准的高低是相对的,对于一流学科评估而言,统计“论文及发表刊物等级、基金数量及等级、人才帽子”等就是较低标准,因为这些都可能与前沿突破和原始创新无关,与引领学科发展无关,学科评估得分却可以很高,发生逆淘汰。

  2.3  前沿学者:当下的一流人才和一流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一流人才对于一流学科而言是决定性的,笔者提出用“前沿学者”来界定当下的一流学者,前沿学者是当前因作出突破或原创而在学术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学者。细分领域多,学术生态丰富、多元,没有学科歧视,前沿学者并非凤毛麟角。前沿学者是最胜任的学术带头人,因为他们最有可能引领学科的未来发展,同时前沿学者成就突出,特征鲜明、难以包装假冒、容易甄别,可规范展示,接受学术界及社会的监督,让半黑箱的科学评价因素(罗列发表论文、论著、基金项目、头衔等)因直接展示核心贡献而公开透明,让前沿学者及时胜出。甄选前沿学者,可大幅精简人才帽子,这完全符合国家重点引进高层次学术带头人的宗旨。同时,让前沿学者的待遇与国际接轨,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甄选标准客观公正,本土学者与海归公平竞争、一视同仁。前沿学者可成为诸多人才帽子的合理替代品,成为高水平的院士候选人。

  2.4  原创优先的学术出版

  学术出版是科研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没有出版发表的成果还不是严格意义的学术成果,学术出版是完成学术成果的最后一步,同时它还具有评价筛选功能和学术研究的导向功能,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术出版,就有什么样的学术研究。例如,崇尚SCI国际发表,研究者就要迎合SCI刊物的偏好开展科研,如汪品先院士批评的目前“从外国文献里找到题目,买来外国仪器进行分析,然后将取得的结果用外文在国外发表,这当然是我国科学的进步,但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科学上的外包工”[9]。这是一种坏国际化,这种学术出版导向阻碍我国科研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10]由此可见,学术出版是学科建设的助推器和方向盘,应该给予充分重视。什么是一流的学术出版?一流学术出版系统包括正确的学术导向、高效合理的筛选机制、及时足量的出版传播和“作者—读者网络社区”建设与运营。就我国目前学术与社会需求而言,一流学术出版必须拥有一个或多个领域原创性与突破性成果的首发权;一流学术出版及其衍生品必须从多个维度(学术、经济、伦理、法律、社会、生态、未来等)支撑一流学科建设与科技的健康发展。

  3  建设一流学科需要在观念、方法、标识和学术出版等方面加以改变

  (1)观念上的改变有三点:①一流学科评估一定是依据国际标准,不是国内标准,要高标准严要求。国际标准不是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多少论文(国内外发表一视同仁,以内容评文,不以刊评文)、不是在世界名校担任过教授,国际标准是解决世界难题、在学术前沿作出突破或原创,有可能引领学科发展;②国际标准意味着国际比较,要用前沿突破或原创说话,国内的人才帽子等头衔不起作用,除非是国际大奖获得者;③一流学科评估的重点是评估学术带头人,因为在其他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比如211、985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一个,就是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是当下的一流学者,才可能建成一流学科。可以说,大师对大学而言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一流学者对一流学科而言是决定性因素,没有之一。普通的学科评估面面俱到,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一流学科评估主要评估学术带头人和几个拔尖人才,看他们的突破或原创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这些决定了对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普通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评估非常不同,两者不能混淆。[11]

  (2)评价方法和标准上有两点改变:①用开放评价法与展示评价法,重点评估学术带头人和几个拔尖人才的代表作;②代表作需要是突破性或原创性成果,在互联网上规范展示其突破点、原创点四要素与核心贡献一句话。公开透明、规范展示,是高标准严要求的首要条件。

  (3)在一流学科的标识方面要改变目前的模糊状态,应该明确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地位。A+只是国内相对水平,并不能体现该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或差距,不能体现建设“双一流”的初衷和宗旨。标识应该是该学科中哪些分支领域因做出突破性或原创性成果而在学术前沿占有一席之地,可能引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可以通过学术前沿知识地图清楚标示,至少可以用几句话介绍出来。

  (4)一流学术出版应该发现并优先出版突破性和原创性成果,包容非共识创新成果[12],特别是非共识的突破性和原创性成果。这样学术出版才能对学科建设起到有力的支撑。学术出版要完成突破或原创性成果的发表,并对获得领域承认发挥重要作用,两项工作,缺一不可,没有获得普遍承认,就不是突破和原创。原创往往是非共识、有争议的,不能因此就否定它,要实现突破和原创成果获得承认,学术出版要帮助消除三大阻力:①消除学术惯性阻力。敢于接纳思想超前、与主流不符、非共识的学术思想。②消除来自学术权威的阻力。由于挑战权威、后来居上会引起同行相轻和利益冲突,突破和原创一旦得到承认,可能出现新的学术权威,将改变学术利益格局,因此获得握有自由裁量权的学术权威的认可绝非易事。③消除来自西方评价体系的阻力。由于不易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没有ESI积分贡献,不能提高国际排名,不受大学欢迎,因此挑战西方权威的突破和原创成果在国际上获得承认更难,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这就需要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突破西方出版机制的话语权垄断,通过平等的学术对话与国际合作,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通行的学术出版系统,为学术事业的繁荣和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总之,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必须破除盲目的崇洋尊外和迷信权威。陆大道院士指出:一些人才和成果,在各种评奖的关口被那些热衷SCI的权威以一两个量化指标不够或由于没有外国人的好评等而被否定了、封杀了。[13]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院士指出,搞项目评审、专家投票,往往把颠覆性技术“投”没了。[14]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指出:在科技项目的确定过程中,我们习惯于拒绝支持有争议的项目,排斥没有国外先例的研究等。[15]提倡原创和突破,不仅要营造宽松环境,鼓励潜心钻研,当务之急更是要让已经发表问世的突破和原创成果得到承认,让原创人才、前沿学者及时胜出。

  4  创建前沿管理系统,让前沿学者发挥决定性作用

  作为当下的一流学者,前沿学者是最合适的学术带头人,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是如何吸引和保持前沿学者,特别是如何甄别和吸引尚未成名的前沿学者,他们不仅“人美价廉”,而且往往是新思想的策源地,可能比已经成名者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引领效应。管理学上认为:优秀公司整体成就最好的一个指标是这个公司吸引、鼓励和保持杰出员工的能力。[16]同理,一流学科整体成就最好的一个指标是它吸引、鼓励和保持前沿学者的能力。为此,笔者提出创建“前沿管理系统”,包括六项内容:①前沿学者是因作出前沿突破或原创而在学术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学者,是当下的一流学者,是学术带头人;②前沿学者的代表作是标志性成果,需要在网上公开规范展示其标志性成果及核心贡献(突破、原创成果四要素与核心贡献一句话),以表明自己在学术前沿的地位,接受学术界及社会的评价、比较和监督,前沿学者学术地位高,待遇国际接轨,责权利要一致;③建立突破与原创优先的学术出版系统,包括建立前沿学者和突破、原创成果数据库,建立其规范展示、比较、传播与对接系统,及时向可能的用户、学生、合作者、同行、基金资助机构等推荐,开展前沿咨询、前沿学习等;④实行前沿学者负责制,让前沿学者成为学术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作用,它是面向学界及社会接受开放评价监督考核的PI负责制,前沿学者可以组建卓越研究团队,在研发与创新服务平台上独立运行;⑤创制以前沿学者为首要指标的以人才为本的学科排名和大学排名体系,让国际排名这个指挥棒发挥正确作用;⑥充分利用开放评价、展示评价和AI评价等新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AI、区块链、大数据、虚拟科技等信息技术,让前沿学者及时胜出,充分发挥作用。前沿管理系统是卓越科学的支持系统,与开放科学相得益彰,开放创新理论创始人亨利•切萨布鲁夫(Henry Chesbrough)指出:开放科学范式促进了新知识的快速传播,并使得更广泛人群参与到新知识的发现过程之中……卓越科研的兴起,意味着封闭创新时代,即由集中研发机构建立知识垄断这一模式已经结束。[17]就像商业实体店不会被电商替代一样,在开放科学时代,实体科研院所和大学也不会被新型网络科研、教育组织所替代,但是需要做很大调整和变革,顺势而为,主动变革,才能抢占发展的先机。

  前沿管理系统的建立,必将深受四类人的欢迎,一是真正的前沿学者(成名的和未名的);二是用户、学生、研究者、公众等,可以得到最好最新的知识服务,避免被徒有虚名者耽误;三是政府和各类资助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助效率与品质;四是科研机构和大学,可以得到名副其实的学术带头人,提升竞争力。建立前沿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可以吸引和保持前沿学者,避免低标准、逆淘汰,哪些大学、学科率先建立或应用前沿管理系统,必将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示范者,在吸引和保持一流学者方面占尽先机。

  5  结语

  目前,我国科技已不再以跟踪、引进为主,缺乏顶尖人才、缺乏原创和前沿突破严重制约我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科研管理、评价与考核制度及科研文化极不适合吸引、鼓励和保持顶尖人才,破“五唯”收效不大,阻力重重,[18]可见解决“卡脖子”管理、“卡脖子”机制等问题更加重要。开放科学的实行,前沿学者负责制、开放评价法、展示评价法、AI评价法、前沿管理系统的问世与实行,突破与原创优先的学术出版系统的问世与运营,将力破“五唯”,落实国家政策,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有效解决吸引、鼓励、保持顶尖人才的难题,快速建成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

  参考文献

  [1]郑永年.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EB/OL].[2019-05-06]..

  [2]刘益东.网络力量办大事与创本位及N度人才[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38-145.

  [3]Florida R.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y:Leveraging Talent,Not Technology[J].Issues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15(4):67.

  [4]刘益东.试论超越同行评议的复合型学术评估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98-102.

  [5]刘益东.开放式评价:替代同行评议的新方案[J].甘肃社会科学,2015(4):27-30.

  [6]刘益东.1/99法则、SOS法则与前沿学者及智库思想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6):245-250.

  [7]刘益东.设立战略家工作室,创建世界一流思想库[J].科技创新导报,2014(14):250-254.

  [8]刘益东.“高门槛&宽门框”的杰才标准与开放式评价:实施新型的学术带头人负责制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J].未来与发展,2014(9):2-10.

  [9]汪品先.要有原创性突破,不当科学上的“外包工”[EB/OL].[2019-08-06]..

  [10]刘益东.摆脱坏国际化陷阱,提升原创能力和学术国际话语权[J].科技与出版,2018(7):33-38.

  [11]刘益东.开放式评价与学术市场:彻底解放学者的创造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7-26.

  [12]曹丙利.应大力支持和包容非共识创新(卷首语)[J].前沿科学,2017(4):1.

  [13]中科院院士陆大道: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扼杀了科技创造力[EB/OL].[2019-08-06]..

  [14]徐匡迪:搞项目评审、专家投票,往往把颠覆性技术“投”没了[EB/OL].[2019-08-06]..

  [15]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中科院院士徐冠华:诺奖的缺乏映射了中国原始创新能力的薄弱[EB/OL].[2019-09-13]..

  [16]刘光明.中外企业文化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52,55-58.

  [17]Chesbrough H.From Open Science to Open Innovation[EB/OL].[2019-08-06]..

  [18]刘益东.破“四唯”要克服三大障碍[N].社会科学报,2018-11-29(00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