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慧平:河南鼎成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民众阅读方式发生改变,对图书编辑工作方式也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对图书出版编辑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新时期图书出版编辑创新途径提出几点建议,如优化编辑队伍、创新出版流程、强化编辑素养等,望借此提升出版机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出版编辑;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民众阅读方式也逐渐发生转变,对图书编辑工作方式也造成一定影响。为提升图书出版机构市场竞争优势,对现行工作模式予以创新、改进尤为重要,同时也应同新媒体相融合,丰富图书出版形式,拓展盈利途径,并推动此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图书出版编辑创新重要性分析
1.推动图书出版体制改革
为推动图书出版体制改革,图书出版编辑须适应新时期下图书行业发展需求,可借助自身劳动、专业知识,利用出版图书形式,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也可为促进国内文化事业进步做出贡献。但实际上,现阶段部分书籍同大众需求契合度较低,内容过于落后、创新度不足,使得读者对现阶段所出版图书丧失兴趣。只有对图书出版编辑进行创新改革,方可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相应的市场份额。
2.推动数字出版进步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民众对图书要求越发多样化。基于此,对现行图书出版行业予以变革是数字化图书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数字出版形式开展图书编辑工作,除可充分满足民众对图书所提出的多样性需求外,一也可扩大图书影响范围,提高影响力。这无疑对编辑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编辑从业者既应熟悉编辑模式及相应编辑技术,也应掌握跨媒体图书编辑技术,确保自身可熟练操作图书编辑软件。
二、图书出版编辑创新策略分析
1.优化编辑队伍
随着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将优化编辑队伍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可有效强化出版机构市场竟争优势,提升市场适应力,推动此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首先,出版机构应对自身人才结构予以积极调整,打破“两极分化”限制,对机构内部不同年龄段工作人员予以科学、合理搭配,强化人员间的交流、沟通,尽量减轻年龄断层现象,提升编辑队伍总体素质。此外,还应强化编辑从业者的知识统筹规划并优化相应配置,引进具备健全知识体系且创新思维较强的优秀人才,提升图书产品质量。其次,出版社应建立科学人员管理体系,健全激励、人才培养及评估考核等机制,加强民主监管力度,并于编辑从业者、管理层、决策层间构建有效的交流通道,使“粗放型”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化,借此可于一定程度上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对编辑从业者创新性思维予以进一步开发,提升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也可增强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再次,出版社应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发展需求,借助包容、开放的专业态度对新媒体优势予以吸收、借鉴。出版社也可借助组建编辑技能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加强人员交流,也可为编辑从业者提供良好职业交流平台,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同时,出版社应加大对编辑从业者信息技术培训力度,鼓励人员参与行业相关会议,扩展自身视野,也可由此提升图书内容深度。此外,国内各高等院校也应贯彻复合型人才培养制度,同出版社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既可为图书行业改革提供人才支持,也可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高质量人才。
2.创新出版流程
首先,出版社应推动图书服务、产品一体化建设,以“内容为王”作为基本原则,于此基础上构建“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观念,将读者实际需求、用户体验为重要引导,针对产品内容、产品服务制定长期发展方案,在持续提升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强化读者忠诚度,借此也可增加出版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随着信息技术普及程度的不断扩大,图书出版行业也应充分利用此平台,推动自身发展,优化服务流程。编辑从业者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并可于读者间进行实时互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科学技术对各领域、层次的读者实际需求展开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云平台的广泛应用,一也可大幅度提升稿件传输数量,有效避免优秀稿件疏漏及稿件丢失,对图书出版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其次,还应加大图书编辑、图书制作一体化建设,于编辑日常工作中,并于确保图书制作风格的基础上,对不同载体图书展现特征、形式予以充分考虑,将二次加工现象发生率降至最低,由此提升编辑工作效率。如传统书籍中,需将印刷质量、纸张质量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而针对电子书籍,需依据读者心理,对阅读节点、跳转予以调节,强调每屏文字分布密度及整体长度。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市场营销、图书编辑一体化,从选题层面出发细分图书市场,并强调版权意识,对拓展权利延展予以足够重视,保障多语种及电子书输出权利,借助新媒体平台,丰富图书出版形态如音频、视频等,拓展出版社盈利途径,实现效益最大化。
3.强化编辑素养
新时代的编辑从业者必须对市场动态全面了解,紧跟市场发展趋势,转变自身工作观念,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增添新内容、新形式,提升图书价值。首先,图书编辑须强化自身创新思维,对社会热点事件、社会舆论予以全面了解,对现阶段社会思想潮流、思想动态予以了解,将此作为着手点,切实明确民众阅凑需求。其次,图书编辑还应具备相应的阅读精神,对各领域前沿技术、最新动态予以掌握,提升图书内容深度,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再次,图书编辑一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健全自身理论知识体系,为读者提供具备更多阅读价值的图书。此外,编辑也应与时俱进,于编辑过程中感知读者需求,对工作中多种突发情况予以应对,以创新思维开展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及专业能力。因此,出版编辑应转变自身工作观念、对数字出版重要性予以足够认知,打破传统编辑观念,强化同读者间沟通,对多种载体出版要求、读者多元化及个性化阅读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提高自身选题意识,构建多层次、多媒体化编辑观念,塑造图书出版社“品牌效应”。除此之外,“信息爆炸”时代,出版编辑应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水平、政治素养,实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健康的图书出版导向及创作导向,确立政治及宣传方向,推动我国文化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发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文化,借助创新性发展及创造性转化,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紧密相连,提升民众道德使命感。
除此之外,图书出版人员还应强化自身对数字化技能掌握能力,于图书后期宣传、加工制作、选题策划、市场调研等全流程中贯穿信息技术手段。健全局域网络设置,构建层次性较强的数据信息资料库。此外,还需对顶层设计予以改进、优化,结合版权保护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及整合的同时,针对恶性网络攻击、网络资源非法窃取等行为予以技术抵制。通过此种方式,也可有效提高我国文化出版行业信息化及现代化水平,并实现智能化及网络化编辑工作。与此同时,编辑从业人员也应强化营销宣传能力,挣脱固有工作思维,建立更为宽泛的信息处理体系,强化内容价值判定及掌握,将行业内优秀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对图书深层次价值予以探索,将此部分优秀图书资源成为可互动及可共享的图书资源,赋予优质图书丰富的生命力与表现力。除此之外,也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豆瓣评分及其他社交网络平台,构建读者同图书内容二者间互动交流的空间,促使图书产品得以有效循环,也可于一定程度上加强图书产品的高效传播。
三、结语
新时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逐渐多样化。针对此类实际需求,图书出版机构、编辑从业者需适应新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将创新性思维融入工作中,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将市场需求作为引导。同时还应借助现代信息手段,构建图书资源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源有效共享,并将信息技术手段贯穿至图书生产、制作及宣传的全过程,提升图书出版行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开展全面创新局面,推动此行业健康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梦初.新时期下图书出版编辑的创新与改革[J].传播力研究,2018(27).
[2]王蓉.新时期下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新闻传播,2018(15).
[3]赵静宜.新时期图书出版编辑的创新与改革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1).
[4]刘钊.新时期下图书出版编辑的创新与改革[J].新媒体研究,2016,2(12).
[5]杨璠.新时期图书出版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策略探究[J].赤子(上中旬),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