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浅析文字图形化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2019-10-17 来源:《美术文献》
  【作 者】秦少梅: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摘 要】书籍是人类存储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传承不休。文字是构成书籍的基础和灵魂,也是书籍封面设计中最为基础的元素,既承载着本身字面上的含义,也是书籍内容的体现。文字图形化因其华丽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变化形式,应用到书籍封面设计中,能够显著提升书籍的吸引力,故而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文字图形化;书籍封面设计;吸引力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等新兴信息化科技设备对传统纸媒的冲击日益严重。因此,书籍作为最为传统的信息、知识的承载和传承工具,其吸引力日渐下降。书籍封面设计则是提升书籍吸引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本书如何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夺人眼球,让读者选中,书籍封面设计尤为重要。与传统的纯文字化图书封面相比,文字图形化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图书的意境和内容从而提升图书的外在吸引力。

  一、文字图形化的含义

  文字图形化是指以文字作为主体进行图形一样的变化,最终达到类似图形的效果它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图画的形式创造的。图形化后的文字并没有改变文字本身的含义,而是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文字本身的内涵,即从文字图形化下的图形表现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和意境。也就是说,是从字面意思和感官两个方面来反映文字内容,是提升书籍吸引力的一种手段。

  二、文宇图形化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几种形式

  (一)正规书面手写体

  正规书面手写体是书籍封面的最早形式,严格来讲,也是书籍封面的祖先。正规书面手写体一直在中国的书籍历史上传承,这几乎可以追溯到纸质书籍出现的年代。最早的书籍封面只是单纯的书籍名称,没有字体,没有构图,甚至没有书籍封面背景。与历史上的手写体封面不同,现代的正规书面手写体封面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更加贴合书籍的内容而且文风更加直白,如“某某回忆录”“某专业研究”等。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因汉字是象形文字单独的文字也可以叫作图形。书籍用正规书面文字作为封面,完全符合书籍内容的表达要求,是最为简单和初级的一种文字图化形式。

  (二)书法形式

  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尤其书写形式更是如此,书法便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一个字可以用不同的书法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意境,书法讲究笔法、意境、写意,甚至重于文字本身的含义。目前,市场上的书籍大量利用书法形式来设计封面,这也是文字图形化的一种。这种形式带有深厚的传统国学意境,被广泛应用于内容富含历史类、书法类的书籍中。例如,在书籍《家乡人》中,封面上“家乡人”便是书法形态,其外形富含浓厚的乡土气息、朴实无华,使得读者在阅读之前己经被其封面字体带入到书籍的内容背景中。

  (三)文字图形化

  文字图形化是文字与图形相结合,从而展现文字表达的一种方式,并且兼具文字本身的含义和图形所表现的意境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字图形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图书的封面设计中。它改变了以往图书封面设计中单调枯燥的形象,结合图形,将文字图形化,用两层含义来表达书籍的内容,让内容显而易见事实上,文字图形化最典型的例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的设计,虽然它不是书籍封面,但是内容和作用都是相通的。例如,“人文奥运”既是“人文”词语图形内容的表达,也是书面字体“人、文”意义的传递,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极具图形和文字感染力。

  (四)文字图形化与书籍背景相结合

  文字图形化虽然可以更加丰富地表达书籍的内容,提升书籍本身的吸引力,但是目前,更多的文字图形化下的书籍封面设计是与书籍封面背景相结合的。图书封面设计者为了达到最大化提升图书封面吸引力的目的,不再拘泥于图书封面本身的书名文字设计,将书面文字与背景相融合,达到一个类似书籍内容镜像的效果从表达方式上看,十分类似于电影、电视的宣传海报,读者甚至无需进行封面文字的读取,单凭封面的整体图形背景便可以对书籍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几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图书封面设计的原理,将图书的表达形式由最初的前言、引言等传统文章介绍手法直接提前到图书封面,使图书更加富有可读性。

  三、文字图形化的具体应用与相关问题意义

  (一)突破了封面字体的二维形式的图书

  以往的图书封面设计形式是图书封面文字的表达,更多的是以二维的形式进行展现,给人一种平面的感觉,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但是,文字图形化下的封面设计突破了这种常规的表达方式,达到了从二维到三维立体的过渡。目前,许多图书便利用几何空间排列构成内容错落复杂的三维图形,这样便突破了传统二维的形式,达到了三维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文字图形化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目前,这类形式在图书市场上的应用多见于与几何内容排列相关的工程设计、装修等本身富有空间感的书籍客观地说,外文书籍在此方面的应用更为频繁。因为国外许多书籍追求时尚感、现代感甚至富有未来设计感,故而设计的书籍封面更加得立体和现代化。读者在拿到书籍后,首先从书籍封面中获得的感觉便是新奇和先进,给人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其次,英文字母更加适合几何图形的排列,排列所产生的立体感远比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容易得多。当然,目前国内利用此种方法进行书籍封面设计也有许多,但是更多的则是应用于与空间排列相关的学术类书籍中在一般性的书籍上应用较少,这是由书籍本身内容和此种书籍封面设计形式所表达的含义决定的。

  (二)文字图形化与书面背景相结合的历史类书籍

  目前,我们在市场上所购买的历史类书籍大多具有文字图形化与书面背景相结合的特点,这些书籍封面的设计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如赖咏主编的《二十四史》的封面,整体边框便是富有历史内涵的中国古代花纹式构型,书籍名称“二十四史”更是利用书法的形式进行排版,左边则有3幅古代图画,整体风格透露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读者未曾阅读,使被书籍封面的背景所带入,试读体验感很强。又如,《张旭书法精选》的封面设计,书籍被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是纯黑底板配以白色的繁体字书名,右边则完全是张旭书法真迹的截图图片,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文字图形化与书籍封面背景相结合,既不会使书籍封面背景盖过书籍名称,也不会单独突出书籍名称而使得书籍封面略显单调,整体观感上书籍名称明确,内容显而易见,书籍内容所体现的历史背景气息浓厚。

  (三)文字图形化与封面图画的区别

  文字图形化的深入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文字概念,也突破了传统书籍平面化表达的二维形式,更突破了文字与图画的界限,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文字图形化只是深化和扩展了文字的表达形式和文字内涵,本质上仍然是文字表达的一种,而图画则是完全意义上的图片表达,本身不具备文字本身内容,不属于文字的范畴。许多书籍利用文字图形化与封面图画相结合,更多的是进行文字图形化与封面图画的过渡,使书籍封面文字在图形化的基础上加入完全意义上的图片,更加形象地表达文字的内涵与书籍的内容。文字在书籍封面上可以替代图画,但是图画无法在书籍封面设计上替代文字,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四)文字图形化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文字图形化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能加深读者对书籍文字的认识,扩展文字的内涵。

  不同的读者对文字所表达含义的认识程度是不同的,而文字图形化可以加深读者对文字的认识程度,也可以简化书籍内容的表达,在书籍阅读前情景带入的作用上要明显优于一般性的文字解读。文字图形化下字体的选择不同,决定着文字表现形式的不同。一般性的书籍封面会给读者以识别性、规范性等,但是它们欠缺了文字的情感性。文字图形化便是富有情感性的表达方式,文字情感的不同决定着文字表达方式的差异,也直接关联于书籍内容。通过文字情感的表达来联系书籍内容中本身富含的情感,这是传统书籍文字名称阅读中无法表达的。可见,文字图形化在文字的情感表达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较于国外的图书封面设计,我国以往的图书设计理念仍需提高。虽然,我国每年的新书出版量很大,但是在书籍封面设计上略显保守和传统,封面设计更多的是单纯的常规书籍名称排版,文字图形化的应用很少或者限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略有构图型设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飞速发展,中国书籍的封面设计想要更好地融入世界,就要加深对文字图形化的理解,以文字图形化与封面设计背景相结合来体现富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书籍的封面设计是书籍内容的体现,也是提升书籍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书籍竞争力的根本则是书籍的内容,宏观上讲便是其本身的文化特色。因此,利用文字图形化来优化书籍封面设计是突出我国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和表达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四、结语

  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字体选择和图形样式是由书籍内容所决定的。深入研究文字图形化在图书封面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图书的吸引力与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文字图形化使得我国的书籍封面设计更进一步,使得我国图书更好地融入世界,并易于被国外读者接受,从而提升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仍然是今后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崔丽芳.浅谈文字图形化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J].出版参考,2017(12):63-64.

  [2]苏秀丽,尤建忠.创意汉字在中文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出版,2018(15):2528.

  [3]郅芬香.文字图形化在标志设计中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108.

  [4]陈欢.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字识别及其审美性[J].中国出版,2017(13):33-1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