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宋厚鹏:南开大学
在适度控制城市发展及思索城市理想化状态过去的几年中,构建城市与书店的新型关系——即透过书店领会城市气度、感悟城市灵魂——成为了文创领域所十分关注的话题。挖掘天津深厚文化底蕴,推介天津都市综合城市建设与资源人文优势魅力,以书店升级为天津的气质、格调和风度点亮一盏明灯,让天津这座城市拥有一种无尽开放的体验。基于此,笔者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来论述如何以人文空间的建构,使天津的文化态度和文化立场在实体书店多元化的“雕塑”下,得以摆脱虚空的生存状态。
一、打造书香新天津
加快推进“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活动,是我国近年来重点提倡的文化活动之一,出发点是构建一个净化内心、消解浮躁的社会空间,并以此提高都市公民内在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2018年4月,天津市委宣传部以“新时代•新阅读”为主题在全市展开了“书香天津•全民阅读”活动,并在世界读书日进入高潮阶段,辅助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为天津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全民阅读”作为政府所倡导的社会文化活动,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概念。如作为南京全民阅读工作站的五台山先锋书店,其店面就挂置着由政府统一制作的“全民阅读”铜牌,而天津完全可以在参考其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各式新颖的创意来设计“全民阅读”牌匾,以此作为官方标志赋权书店空间,提供多元服务来对天津政治空间加以补充。
当然,实体书店作为营业式的公共阅读主阵地,与图书馆有所不同,虽然二者均是以图书来把各类文化交集在特定空间,但人们在实体书店不但可以体会文化多样性,还能通过互动、购买、参观等活动生成社会关系。然而,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营造新兴且具有公民影响力的社会空间来帮助政府推行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在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形态改变的当下,实体书店也无疑应以某种多维形态,格式化自身机制,即在承载人们阅读方式的基础上,以艺术的批判与建构精神为驱动,致力于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综合载体。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书店的自由梦想与创造活力能够深刻地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并使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另一方面,被“雕塑”的读者反过来“雕塑”书店,从而让人、空间、城市与文化融入到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多元综合体中。因此,如果能够在整体之中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未来天津的公共领域势必会形成市民注重阅读的现象,通过以书店为媒介的文化交流来促进新时代阅读活动的科学发展。
二、开拓景观书店新区域
天津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自19世纪60年代被划为西方列强租界所在地及华北地区最主要的通商口岸后,随后近100年的时间,天津呈现出中西兼容的城市面貌,形成了如今文化交融的旅游景区。然而,如果直视书店与景区的关系,津城市区内的10余家门店,无论是保持着传统人文气息的“天泽书店”,还是现开设在大悦城购物中心5号车库的“今日阅读”,在文化产业链上并未形成互补的关系,即书店的多元体系并没有借助于景区中的现有空间而生成。
天津市内近代遗址颇多,现代建筑周边环绕着众多欧式风景群落,而景区作为旅游业的空间载体,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下,具有着双重属性,即景区不再只是游客体验文化的特定空间,更承载着文化产业的销售环境、经营环境和宣传环境。因此,书店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如能并入各知名景区,与之融为一体,诉诸艺术设计,依照某景区特定的文脉来营造氛围、衍生创意产品、提供多元服务,进而为天津的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就能在充实景区商店空间功能及赋予自身空间身份的双重互补下,作为精神场来成为景区商业文化的助推器。例如,天津民院广场作为五大道旅游景区的核心地带,当前已发展成为了内集休闲体育、特色餐饮、特色文化和游客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开放式广场。就其目前所拥有的规模来看,此处对未来开发丰富的文化产业,已具备了大量的相称空间,如衡阳路一侧新建的两层旅游消费业态建筑、地下商品购物中心、五大道历史体验馆、艺术藏品展示展卖厅、文化主题咖啡厅以及异国情调酒吧等。所以,在民园广场目前已拥有的资源条件下,各大经营商完全可以基于现有的基础设施,尝试纳入实体书店,并根据景点的欧式风情打造门店风格,侧重售卖欧美进口图书,拓展以欧式文化和天津地域特色为主的文创产品,而此种设想的装饰宛如美国的网红书店The Last Shop,即门店的摆设不但富有时尚个性,而且空间在产品和装饰风格的映衬下,也呈现着一股浓郁且复古的美式文艺情调。因此,加快实体书店自身经营与天津旅游景区知名度的相互带动,不但可以使书店根据景区特色借助艺术创意增加收入,也能够为其旅游经济注入良性循环的血液。
总之,加快构建景区书店与文创机制的互补转型,对带动实体书店增进天津经济空间活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当然,尽管此类转型可能会使创意衍生元素冲淡书籍在社会关系建构中的部分功能,且在社会中滋生一种“夸示性消费”错觉,但无论它是以多元模式在书店中销售创意产品,还是引入餐饮、娱乐和各种艺术文化形态来维持经营,其根本目的都是对其空间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以针对都市空间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转型。
三、兴建创意生态新天地
当论及都市空间的文化意义时,城市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介质,更是文化容器和新文明的孵化器。从现下都市规划的发展导向来看,城市建设正在由塑造单纯的物化空间转向对城市文化的建构,旨在为城市公民提供优质的环境,且构筑具备文化医疗功能的精神场来给予他们柔和的心灵安抚。因此,如何在当下的城镇化进程中充实文化空间,利用艺术营造创新性和灵活性的人文场域,成为了实体书店又一重要的努力方向。
公共文化空间多元生态的取向,致使文化广场或博物馆这种精神空间逐渐显得单调乏味,其无回应的不沟通系统不仅中断了人们的自我表达和审美沉思的可能,单向度的传播也迫使大众只能跟随传媒的选择。因此,城市倘若不愿让其精神文明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一个能体现多元和包容的社会空间来续写大众权利对城市空间文化形态的新需求。届时,对比其它类型的文化空间,实体书店这种可供人们阅读、交往和享受多样服务的场所,便更具有一种能够容纳公共艺术对其实施多元革新的包容精神和超越精神。
然而,就天津来说,虽然近年来市区引进了西西弗书店和广州购书中心等品牌文艺书店,但专属天津品牌且具有公共性质的创意沙龙书店却微不足道。为此,伴随着天津市政府相关发展创意产业的专项政策和文化产业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期,天津市理当抓住时机,凝聚优秀深厚的艺术设计创意资源,激活综合设计创意活力,打造以创意智慧为中心的“津”字牌多元型书店,建构大型文化沙龙区,让书成为一种媒介,并结合诸多艺术文化形态,如民间艺术、音乐演出、影视戏剧和摄影展等,最终形成一个以“知识流动与普及”为初衷,以“文艺传播”和“多元分享”做装潢的互动空间,让市民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