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身为编辑,我们到底能“吹毛求疵”到什么地步?

2019-10-08 来源:出版商务网 柳无码
  编者按:“改错字”可能是编辑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了。可是,改错字这项工作很简单吗?不论是文字编辑还是漫画编辑,零差错率永远是编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们带来完美的阅读体验。

  本来我以为所有编辑里,漫画编辑是最爽的了。

  你想,谁不喜欢看漫画呢?图多字少,图还都是按照情节顺序衔接起来的,特别是能走到出版这步的漫画都不会难看。就算是出于工作需要,一本书要翻来覆去看好几遍,那就看好几遍好了。

  我们自己看漫画也会来来回回看好几遍呀。

  直到我看到《神探狗狗》的蓝纸。

  这些“瑕疵”谁能看出来?

  做营销已经一年多了,渐渐忘记了做编辑时那种常年惴惴不安的感觉。《神探狗狗》的蓝纸瞬间将我拖回当编辑时的梦魇中——太多稍不注意就会疏漏的细节了。

  看到漫画部的编辑做的这些小标记。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是我,我能发现这些瑕疵吗?我敢保证把所有瑕疵都找出来吗?我不觉得我有这个能耐。

  注意看图中的手写字:

  ※“免费”二字的位置不对,非常细小的错误,我觉得我发现不了。

  ※右边的“爸爸”位置和左边的不一样,我怀疑编辑拿放大镜看的蓝纸。

  ※“味酱”在中间那幅图中和“拉”字不是对齐的,下面两幅图中是对齐的。粗心的人当不了编辑啊。

  别看都是图书编辑,不同种类的书对编辑的要求不同。并不是做过甲类图书的责编,就能无障碍上手成为乙类图书的责编。

  ※手写字:“绿字没做高光,红底字的高光比原书小”

  这真的是非常细微的差别了,可能很多人觉得这种小差别放过就放过吧。

  ※手写字:“描边比原版粗,颜色不一样”。

  即使比原版粗,颜色不一样也不是什么问题,但还是决定进行修正。

  漫画编辑之所以能一一找出这些微小瑕疵,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验让她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岔子,要重点盯哪些地方。

  好比做版权书的编辑,一定会重点盯人名、地名、文献名的翻译是否前后统一。

  原创小说的编辑,一定会仔细推敲情节,筛查Bug。

  菜谱的编辑,一定会一一核实配料表和步骤里提到的是否对应得上,步骤是否衔接合理。

  旅游书的编辑一定会高度注意那些需要更新的信息。

  ……

  当然,如果是没什么责任心的编辑,那不管经手多少书,也不知道重点盯哪里、重点打磨哪里的。你带他逛书店,他也没法告诉眼前这一排排的书到底哪些走了心,哪些是闭着眼瞎出的,更不要说找出各种书编辑上的亮点了。

  编辑都是完美主义者

  作为营销,非常感谢编辑这种尽己所能灭瑕疵的精神。

  说实话,像《神探狗狗》蓝图上那样的瑕疵,不改也没什么,它们并不算错,不会被计入到错误率里,不会扣编辑的工资。放任不管,也只是“不那么完美”而已。但如果不改,怕是编辑心里会不舒服吧。

  一个好的编辑总是尽己所能地追求完美,尽管不存在完美的书。

  《出版商务周报》曾采访《神探狗狗》的编辑,我记得有个问题是“在制作这套书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编辑马上想到的就是这些细细碎碎的地方:“虽然读者看的时候一扫而过,但是我们仍对这些细小的文字进行了抠图、替换、调整,耗费了非常多的时间。”

  编辑说,这是做编辑的趣味所在。

  我回想着她抱着蓝纸跑上跑下焦头烂额的样子,想,这句“趣味所在”怕不是场面话。

  编校难,色彩更难!

  除了上面提到的微小的瑕疵,色彩也是《神探狗狗》编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曾经做过彩色菜谱书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当年下印厂时,和印厂师傅一起趴在印刷机前调颜色的情景。

  《神探狗狗》是一本彩色的漫画,作为全球知名的大IP,它的作者对书最终呈现的色彩极为重视。

  下图是对方返给我们中文版编辑的修改意见,图中的小字是这样写的:

  Please match color tone of US edition. Should be dark purple(请根据美版的颜色进行核对,此处应为深紫色。)

  Please match color tone of US edition. Should be paler yellow.(请根据美版的颜色进行核对,此处应为浅黄色。)

  当过编辑的人都知道,大众类的书,在印厂调色时,是一个印张一个印张的调的,要确保这些微小的细节也和美版《神探狗狗》一模一样,要有多难。

  而从下面这个来自原版编辑的修改要求来看,原版编辑也是个“细节狠人”。

  图中的小字分别是这样写的:

  Please show part of text here, per US edition.(请在这里显示部分文字)

  Please repla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s.(请换汉字)

  Please repla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s.(请换汉字)

  还有这个:This overlaps a bit too much with the panel border; please move slightly left.大意是,叹号出来的太多了,要往左移一点。

  果然,天下编辑是一家。

  原来全世界的编辑都一样啊

  《神探狗狗》在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300万册,连续100多周霸占《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同时俘获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心。

  这成绩,有一部分是属于编辑的——确切的说,属于各个版本的编辑,特别是原版的编辑。

  我的编辑同事和我说,她看到原版编辑提出的这些修改意见,第一反映是“头大”。但紧接着她又意识到,这些看似吹毛求疵的意见其实相当于给我们中文版的《神探狗狗》树了一个很高的标准,就像在和我们说:“不能有一丝懈怠。”这对书其实是一件好事。

  仔细想想,《神探狗狗》已经授权很多国家和地区了。想来每授权一版,原版编辑都会如此细致地做一番审稿工作。当过编辑的人都知道,一遍又一遍地给同一本书纠错是怎样枯燥、考验耐心,更何况《神探狗狗》还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书(目前是一套5册)。

  我突然想起自己编辑过的书,也有卖出版权的。那版权卖出后,我做了什么吗?很惭愧,什么都没做。我没有去看对方有没有修改原版的内容,更不要提具体修改成什么样了,甚至没有管对方如何对书进行重新包装。记得有一本书,对方更换了书名,我虽然觉得新名字“太夸张”,却什么意见都没提,听之任之。

  而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身边的同事们,也是如此。

  已经有段日子不做编辑的我,不知道现在编辑们是否依然这样对待已卖出版权的自家书。

  想到我之前当编辑时,不时就会遇到同行的交流活动,每次活动都让我很有收获,因为大家会非常坦诚地分享经验。

  旁观了《神探狗狗》中文版的诞生过程,让我觉得,和原版编辑这一来一回的沟通,也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原版编辑如此较真儿,他纠结的每个细节,都告诉我们:原来要细致到这种程度,原来这里也要注意到。

  我终于理解为什么在回答《出版商务周报》“做《神探狗狗》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的问题时,我的编辑同事马上想到修正这些极为琐碎的细节,又为什么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了。

  但愿《神探狗狗》大卖,不辜负所有参与其中的编辑们的心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