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融合”无疑是传媒界最炙手可热的词语。2015年,媒体融合将从形式上“合”的阶段转入全方位“融”的时代。那么,对于期刊界来说,2015年的融合之路将会怎么走?新媒体会怎样融入期刊的发展路径?本期《期刊》专刊邀请了4位期刊界的掌舵人,来谈谈他们的2015年新征程。
【吐故纳新】
用改革叩开机遇大门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没有必然的鸿沟,其根本都是通过内容产品与受众建立联系。
□家庭期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文建明
当时间叩开2015年的大门时,媒体的聚焦点必然是“改革”。新的一年,《家庭》和家庭期刊集团将有新的变化,概括来说就是16个字,“精耕纸媒、力拓数媒、融合发展、多元发展”。
精耕纸媒。唯有强化自身才有立足之本。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它们的核心功能都是提供信息和精神消费,沟通受众,服务受众。而作为传统媒体要想与新媒体竞争,就需要强化自己的独特优势。以《家庭》为例,其核心优势就是为现代女性提供权威、精选、有深度的生活资讯。因此,《家庭》从2015年第1期起,全面改版改彩刊出版,以经营好家庭,悠享慢生活为核心办刊理念,全面提升原有社会、情感、生活三大优势板块的质量,并根据现代女性的阅读趣味,增加时尚元素,使内容相对年轻化,更有亲和力和实用性,全力打造家庭生活第一刊。改彩将使《家庭》的定位更加清晰准确,使《家庭》的读者群相对年轻化,进而大大提高对品牌广告商的吸引力,促进和推动《家庭》主刊的转型升级。
力拓数媒。近年来,通过广泛的市场研究及产品测试,我们开始重新定义《家庭》,并有序地将《家庭》在过往30年中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及读者往新媒体转移。在媒体形态、媒体内容、媒体经营3个层次开始对传统《家庭》进行整体转型升级,全力打造集传统纸媒、APP集群、网站、线下服务于一身的家庭垂直服务平台——智慧家庭富媒体平台。这个平台将面向用户和家庭需求,基于原有平台进行产品延伸,将整个集团纸质刊物、用户群体、社交平台群体、应用平台群体、Web平台群体、线下社会关系群体等进行再次资源整合,形成一个从线上到线下,从纸媒到数字媒体,从单一工具到复合应用,从数字咨询到实物产品销售于一身的新的媒体平台。通过智慧家庭富媒体平台,我们将努力提高家庭用户的黏度,为发展成为有较强公信力与影响力、以城市主流家庭为传播对象的新型媒体集团打下用户基础。
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没有必然的鸿沟,其根本都是通过内容产品与受众建立联系。传统媒体强在专业、公信和深阅读,新媒体长于用户交互体验。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充分融合新媒体的优秀特质,弥补自己在内容产品运营上的缺陷,创造出更有效率的赢利模式。从这方面来说,《家庭》改版改彩不仅是刊物内容、文体阅读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由以发行收入为主的传统的二次销售模式向发行、广告、活动、品牌、线上线下经营等全媒体、多元化的综合赢利模式转变。在内容生产上,我们将利用新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获知用户的真实需求,实行定制化生产,使内容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将充分利用自己的公信力和品牌资源,不断拓展新的经营领域,形成发行+广告+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
多元发展。具体到媒体企业来说,就是以核心产品为依托,由传媒领域向相关领域延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许多传统媒体就已经开始涉足其他行业,多元化发展已触及房地产、金融、贸易、物流、IT、办学等行业,家庭期刊集团也不例外。家庭期刊集团将以《家庭》杂志改版改彩为新的起点,获得社会影响力和整合资源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集团向相关多元化产业进军,进行更为深度的品牌资源开发,并真正形成以媒体为基础,辐射相关多元化领域的产业延伸链条,例如,打造绿色家庭产品系列,并通过集团发行渠道优势进行销售推广,建设家庭式的养老院和幼教机构等。
【博采众长】
用满腔热情办刊物
我们还能如此满腔热情地去办刊物,是因为我们对这个时代抱有信心,文学,依然是夜行的骑士。
□名作欣赏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赵学文
先讲一个故事。《名作欣赏》2014年5月发表了王彬彬教授的一篇文章,《铁凝的〈哦,香雪〉与〈孕妇和牛〉》。一位老先生读到了这篇文章,对《孕妇和牛》产生了兴趣,又从一个很独特的角度写了篇评论文章,反复修改,写了几个月才定稿。老先生不会使用电脑,去了复印店,花钱让人家把纸稿敲打成电子稿,又拜托店员发到《名作欣赏》的邮箱。后来不放心,打电话到编辑部询问是否收到稿件。老先生80多岁,江苏人,是一位退休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在订阅《名作欣赏》。评论写得很有水平,语言也是字斟句酌过。
故事讲完了,大概算不上一个故事。这不是编辑部每天都在发生的那种最平常的事情吗?然而在阅读不断边缘化、纸媒普遍衰落的当今,这种事情一年也难得发生几次。很是有些感慨。老先生也许不是《名作欣赏》最典型的那类作者,但一定是我们期望中的“标准读者”,对刊物有感情,坚持阅读,读而有所得。遗憾的是,我们很清楚,这样的读者正在流失,准确说是后继乏人,年青一代很难再培养出对一份刊物的这种感情。这不是谁的问题,大环境使然,沉迷于上世纪80年代的盛景而裹足不前肯定不是出路,重要的是反思:刊物如何生存下去?刊物在今日的价值何在?
2015年,我们会继续思考这些问题,并且不断做一些改革上的探索。2015年第1期的《新年献词》,我们如是写道:我们的刊物定位不变,还是要以对名作的研读、传布为核心,切合当下中国的人文问题,通过作者们思想性强、人文含量高却又深入浅出文笔鲜活的文字,将中国前沿的人文成果,转化为公众的精神资源。我们要办的是一份公众性的学术期刊,既区别于大众刊物,也区别于知识分子刊物。我们希望我们的刊物能够受到具有人文情怀的读者的欢迎,首先是大学生、研究生、文学爱好者、中学教师的欢迎。
我们希望能够结合当下中国公众的人生价值需求,打通古代与当代的关系,从先秦诸子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易代之文,或对士大夫文化、民间文化、帝王文化有所厘清,或取新的视角予以观照,或面对当今的代际差异、价值动荡,重新探寻、梳理、解读老中国的名文,使其鲜活于今天。我们希望能够立足本土,汲取异域名作精华,无论是法德俄,还是英美,抑或日本,或予以深刻的反思,或给予新的引入,或力求科学的正视。我们对纯文学依旧钟情,对网络文学也充满热望;还有进入了千家万户的影视,还有其生命经验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同步成长的新的一代“80后”,还有不仅仅是作为性别,更是作为时代既前沿又边缘的女性文学,我们对其都要给以更多的关注。
我们希望无论是对古今,还是对中外的名作研读,都能不再局限于知识论、文化论、认识论、学术论,而要以此走向价值论。
我们希望在某一领域学有所长的学者,能将自己对当下中国人文困境的思考贡献给广大读者。我们希望中国的作家,能在我们这里发出声音;我们希望国内各个区域的文学新貌都能在我们这里得到及时的反映;我们希望受到最高学术训练的人文专业的博士生们,能够以专业为依托在公共领域发声;我们希望中学教师,在我们这里表达他们的人文情怀。
我们还能如此满腔热情地去办刊物,是因为我们对这个时代抱有信心,文学,依然是夜行的骑士。
【坚守阵地】
用希望向明天问好
我们既不要小看传统媒体,又要清醒地意识到与新媒体的冲击力、发散力比较起来,它的微不足道。为此,要坚持传统期刊与数字出版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郝安
又是一年春草绿。让我们用希望向明天问好。
我们这一代是拿笔杆子、爬格子的一代,新兴媒体的拇指文化显然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母语。但正是我们这一代人,这样一份传统的纸质媒体,在承受着媒体转型之重,在忍受并接受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嫁接、孕育和融合之痛。
具体来说,在新的一年,我们要抓住融合发展这个关键词,借助高端平台,整合高端资源为我所用,优化结构,致力提高党刊的宣传质量和传播效果。
提高内容质量,办出国家水平。紧扣全国全省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继续坚持与央媒合作互进,资源共享,站在高个子肩膀上办刊。导向上,把正确的政治导向作为生命线,融入办刊的各个流程环节;内容上,体现严肃和高端,把思想深度、精神高度和文化厚度作为灵魂和追求,将思想内涵和文化含量作为约稿、选稿、编稿、发稿的首要标准,不附庸风雅,不随波逐流,充分体现党刊的正气;形式上,生动活泼,将政治力度和文学魅力有机结合起来,给党刊插上美的翅膀,引领读者在大事、大情与大理中感受政治魅力,感受理性的愉悦与启迪。用准确、生动、通俗的语言讲述党中央、省委这个时期领导大家干的大事和广大群众想的大事,以及最大多数党员干部所关心的大事,力求把深奥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将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明白。
不断丰富内容,加强现实性和针对性。忧心为政,真情为文;笑谈真理,铁肩担任。致力于追求党刊的政治水准、精神境界、思想视野、文化内涵,致力于创新思路、丰富内容、改进文风,致力于做勤勤恳恳的真理传播者,真正发挥出党刊的指导作用和思想、精神、文化的力量。要时时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抓住当下社会的热点、民众关注的焦点、部门工作的亮点,继续坚持与各级党的组织共同策划主题,组织重点宣传,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做到党中央、省委战略部署到哪里,就解读到哪里,宣传到哪里;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人民群众期盼到哪里,就把精神食粮积聚到哪里,传递到哪里。
拓展传播渠道,办出更大更广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们既不要小看传统媒体的期发数、覆盖面,又要清醒地意识到与新媒体的冲击力、发散力比较起来,它的微不足道。为此,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条是追求传统期刊的有效发行、有效覆盖、有效阅读、有效传播,把党刊的推广使用落到小处、细处、实处。另一条是建平台、打基础,谋划党刊的数字出版,推进党刊数字出版和刊网互动,拓宽内容传播形态和渠道,创造新的阅读和需求方式,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把党刊订户变成用户。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坚持底线和底色两个原则。底色是意识形态,始终明确我们是党的主流媒体;底线是舆论导向,始终坚守舆论主阵地,把握正确的导向不动摇。
【居危思进】
用成果彰显实绩
我们要抱有一颗永不气馁的进取心,胸怀舍我其谁的事业心,树立虔诚善良的敬业心,用立行立改的实干成果,彰显我们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实绩。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 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宝瑞
站在2015年的新起点上,回望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2014年走过的路程,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历历在目。我们从低谷向上攀爬,在艰难中毅然走向未来。
真心犹在,理想尚存,未来的美好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当我们低下头来,试图看清眼前的道路,掂量使命的清单,排列在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填满任务的时间表时,我们又觉得沉重、迷茫。
面对崭新的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人大数媒科技有限公司将一如既往,遵循梦想,满怀希望,不畏艰辛,自信沉着,在自己设定的通往事业理想和高峰的道路上奋然前行。
我们将更加坚定地守护书报资料中心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和形成的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术品牌,不断提升学术品格,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坚持探求真理、倡导学术自由的信念,以厚重扎实的学术精选内容,引领和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良性发展,在建设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和评价标准方面承担起崇高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将继续拓展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视野,扩大学术评价的种类和方式,不断完善建设以学科同行评议、量化数据分析为核心的复合型学术评价话语体系和评价标准,力求实现公正、科学、客观地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
我们将努力追踪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继续组织实施书报资料中心和人大数媒公司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工程,建设理念超前、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兼容共享的技术平台,真正实现传统纸质出版流程的全数字化操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适应数字技术时代对传统出版方式的挑战。
我们将坚持书报资料中心作为传统纸质学术出版平台和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作为数字出版平台协同发展、一体化运作的双平台战略。创新管理理念,实现优势互补;完善管理模式,实现短板替换;优化组织架构,推动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以攻坚克难的强有力措施,推动两个平台的相互转化、深度融合,以厚重精深的学术内容丰富充盈数字技术平台,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纸质出版的整体转型,充满活力,迈出刊网融合的扎实步伐。
我们将通过“学者在线”“壹学者”等真正体现数字出版理念和价值的平台,实践用户价值导向,打造服务至上、能够为读者学者提供有效、贴身服务的功能性平台。“学者在线”“壹学者”两个平台将努力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方式,服务学者学术研究、社会活动、沟通交流、生活爱好的全过程,以崭新的平台形象努力引领数字出版的新潮流。
我们将努力实践“认真工作、快乐生活”的企业文化理念,认真本应是有追求的人生境界,是我们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衡量标准。我们要通过孜孜以求的建设性工作使之成为管理者和员工行为方式。快乐是每个人期待的生活目标,内心感悟的心态,要把快乐养成我们面对世界的情怀。要使每一个员工懂得,认真是引领我们走向快乐的通道,快乐自然会成为经过认真努力可以到达的预期终点。
2015年,我们给自己设定的关键词是居危思进。我们要在这个梦想、艰难、希望、竞争、责任并存的时代,抱有一颗永不气馁的进取心,胸怀舍我其谁的事业心,树立虔诚善良的敬业心,迈开步伐,负重远行,勇于担当,善做善成,用立行立改的实干成果,彰显我们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