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创刊。
2001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主办的“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首次登上中国学术舞台,开启了此后十余年全国各省社科院、社科联系统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以及高校学报间的对话交流、共谋发展之路。
2003 11月,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正式启动。首批(2003年)入选期刊11种,第二批(2006年)入选期刊8种,第三批(2010年、2011年)入选期刊12种。
2004 10月,教育部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 第一批入选栏目16种,第二批入选栏目21种。
2007 2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创办《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5月,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在北京召开。
2008 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部署“学术名刊建设”工作,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名刊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审读制度,强化期刊管理,加大资助力度,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和编印质量。
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上,以《中国社会科学》为首的全国50家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共同发表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即“武汉宣言”)。
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主办的“首届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在哈尔滨举行,50余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学术期刊的社长、主编参会。论坛此后轮流在两岸四地举行,成为推动两岸四地学术期刊交流的重要平台。
2009 7月,《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
10月,“第二届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在澳门召开,两岸四地学术期刊界代表深入交流,互相磋商,共同签署了题为《打造中文学术名刊,推动两岸四地学术发展》的“澳门共识”。
2010 7月,《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暨《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1周年座谈会召开。
10月,“第三届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在台湾召开。30余位学术期刊代表共同签署了题为《加强合作,共谋期刊发展大计》的“台北合作倡议”。
2011 3月,中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典礼举行。该奖项首次设立期刊奖,包括《求是》、《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等在内的10家社科类期刊和10家科技类期刊获奖。
6月,“第十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合肥举行。《中国社会科学》等53家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联合声明》(即“合肥宣言”)。会议决定,从2012年起,论坛升级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
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美国维思里安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20位专家学者围绕“传统”这一主题展开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
12月,“第四届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在香港举办,与会代表共同签署以《推动学术名刊国际化转型 引领中华学术超越式发展》为题的“香港愿景”。
年底,国家社科基金开始实施对学术期刊的资助计划。
2012 1月起,《中国社会科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自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一直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辽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沈阳召开,《中国社会科学》等65家与会期刊在会上签署了《关于学术期刊加强自律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即“沈阳宣言”)。
10月1日,以“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创办的“世界华文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在莫斯科举行,首开华文学术期刊全球联合之先河。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等地的华文学术期刊,共同签署了以《实现华文学术期刊全球联合 促进知识传播与文明对话》为题的“莫斯科宣言”,力促全球华文学术界、期刊界的互动及不同文明间的对话。
2013 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美国维思里安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在美国维思里安大学举行。中美两国20位具有重要影响的资深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主题为“比较视阈下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