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实体店继续呈现负增长态势,同比下降11.72%。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母语课”系列图书,却在四川省地面渠道实现半年500余万码洋的发货佳绩。怎样的营销推广策略与方式促成了该套图书的逆向“突围”?
浙少社与新华文轩合作,制订严密立体的营销方案。今年1月,浙少社迎来了开年第一批贵宾,新华文轩市场部的伙伴带来了“我的母语课”系列的营销方案。双方对于该系列图书的推广方案一拍即合,方案涉及线上培训、教师分享会、诵读大赛等多项内容,力求充分调动优势资源,将“我的母语课”打造成一套现象级的图书。双方约定,该系列的营销推广,将成为贯穿2019全年的重磅营销内容。
充分挖掘优质内容,助力营销升级。“我的母语课”系列读物是一套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高品质的文学教材。该套图书分级编写、涵盖广泛的文学教材,能和课本完美互补。在编写系统方面,“我的母语课”设置“主题单元”和“整本书阅读单元”,将不同题材的内容进行系统编排,同时伴随有深入设计的助读系统,帮助孩子们来消化、内化和转化阅读带来的文学体验。此外,多元化的儿童教育者组成“豪华”编写团队。“我的母语课”的研发单位,是专注于儿童阅读与儿童母语教育研究的著名文化教育机构“亲近母语研究院”。“我的母语课”的编写团队,则是一群有信念、多元化的儿童教育者,他们兼具多重身份,涵盖了儿童母语教育的研究者、儿童文学研究者、儿童文学作家、顶尖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文学教育的探索者。亲近母语创始人、“我的母语课”丛书主编徐冬梅这样理解母语教育:“‘母语教育’涵盖了很多东西,在中国古代,它包括了识字开蒙、知识学习、人格养成甚至经世致用。孩子的母语学习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反复聆听和实践之后,需要通过听读、亲子共读、反复诵读来完成更高层次的阅读。”
门店销售+教育培训,为线上线下销售打开想象空间。一是重视门店陈列,开展情景式营销。新华文轩150余家门店,都对“我的母语课”系列图书做了重点陈列。新华文轩零售事业部市场部统一做了几套“我的母语课”设计宣传模板、设计场景,每家门店根据各自的场地情况,繁简不一,按照样板自行制作KT背景板,重点陈列。做好陈列场景,小朋友们在如诗如画的场景中,对母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是全员发动,大力开展特色营销。新华文轩零售事业部发动四川基层新华书店,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我的母语课”系列图书特色营销。零售事业部2500多名基层员工,生成“我的母语课”图书专属销售二维码,开展员工分销。全体动员,实现图书销售的最大化。四川省广安市新华书店,在全市5个区县开展“我的母语课”诵读大赛,历时3个月,吸引近千名小朋友参赛。诵读大赛对“我的母语课”销售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广安中心店上半年销售该套图书超9000册。文轩成都大区,则着眼社群营销,建立“母语课”打卡群。孩子们每天在群里分享诵读图片视频,交流学习心得。巴中江北书店、眉山书城等地新华书店的特色营销,也都为销售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专家线上互动,服务客户增粘性。新华文轩、浙少社、亲近母语研究院合作,邀请“母语课”制作团队名师,于每周六19:30开始,开展约1小时的微课(20分钟音频)+在线答疑(30分钟),内容涉及“母语课”使用、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图书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
“专家讲堂”,线下宣传推广造势。5月29日、30日,三方合作开展的“儿童母语阅读专家讲堂”分别在成都、广安成功举办。中国儿童阅读领军人物丁云和刘颖两位专家,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关于国家语文教育改革、儿童阅读教育引导、母语课产品特色等方面的讲座。
此外,“喜马拉雅-线上诵读大赛”则为传承经典打造平台。3月15日——7月30日历时4个月,新华文轩联合喜马拉雅开展了母语课线上诵读大赛。近千名小选手积极参与,用自己的声音诠释母语,以诵读传承经典。参赛者们共同构筑起一个“我的母语课”有声书库。
众媒时代,销售渠道更加细化,图书营销的表现形式、传播结构、传播平台也都更为多元化。在新华文轩、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亲近母语研究院三方的通力合作下,“我的母语课”成长为四川区域畅销书。下半年,三方还将更加紧密合作,以丰富的活动形式继续提升“我的母语课”的销量以及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