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刘 彬(人民卫生出版社人卫健康传播中心策划编辑)
□采访人:张 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记者近日注意到,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在孩子下次生病前(增订本)》上市后一直居于当当新书热卖榜前列,其与2016年版的风格迥异——增订本封面采取的漫画风格与原来版本以作者形象照作为封面主视觉的设计对比,恰好反映了近两年读者审美变化;较原版新增近50篇文章、200页内容,未选择扩充成系列,而是改版增订,其做法也值得探讨。
图书的改版增订是常有的操作,但是在策划落实层面却往往面临一系列问题。新旧版本如何在核心基因一脉相承的基础上,给予读者新鲜感?如何及时捕捉读者需求的变化并在改版增订工作中有效切中?
育儿/早教板块是是每个具备医学科普图书出版资质的出版社的必争领域。每年都会涌现出大量的新品种,但是分析畅销榜单,上榜的基本都是口碑与内容俱优的常销书。
在该板块产品线的设计上,人卫社的思路是着力打造具有突出特色的、贴近读者需求的重点品种,在重点品种的基础上挖掘、拓展新产品,在保证产品线完整的同时,通过重点品和新品种的联动,产生互助效应,让“人卫”系列产品“一流的作者、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的产品特色深入人心。
《在孩子下次生病前》自2016年出版以来,累计销量8万册,形成品牌效应。在2019年考虑修订该书时,一个问题首先摆在编辑面前:是再出一本书作为补充,还是在此前版本基础上增订?通过市场调研,结合文章特点、目标读者需求等因素,我们认为,新增文章和原有内容实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如果以话题或者时间线将所有内容划分为两册,会给读者阅读带来困扰,最终决定以增订版的形式出版。
预售首日销量近万册
内容编排以问题为导向
《在孩子下次生病前(增订本)》于今年8月5日开启预售,8月16日全面上架,预售首天就取得了近1万册的销量。增订版前期策划阶段,编辑除了严格筛选新增的文章之外,也将内容重新编排设计。同品类图书一般以时间线索进行内容编排,该书内容编排则以问题为导向,这样一方面将家长关注度高的话题进行归类,方便阅读;另一方面也充分凸显该书特点。我们在市场调研时就发现,大部分育儿类图书属于“技能书”,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照护孩子。但是育儿问题千千万,“技能书”无法很好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孩子下次生病前(增订本)》的特色是教会父母思考,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育儿问题,其中不乏专门针对中国家庭的焦虑和困惑。与大多数育儿类图书只告诉读者“怎么办”不同,该书侧重告诉读者为什么这么做、其他的方法为什么不推荐。内容编排上,我们注意将问题归纳起来,针对问题有相对一致的分析问题思路,便于读者举一反三。
反差设计传达“增订”概念
重“增”“订”巧衔接
2016版的封面设计以作者的形象照为主体,一方面是当时的读者更加认可网络上知名的育儿大V,另一方面作为一本新书,也希望借助作者的影响力打开市场知名度。2019年《在孩子下次生病前(增订本)》封面设计则采用了漫画风格。一方面,经过3年积淀,该书已形成一定的口碑和市场认可度,书名就是“名片”,增订版调整封面风格,能够更好地传达“增订”“新版”的概;另一方面,读者审美更加成熟,对于图书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增订版和原版相比,采用反差明显的设计,从目前的市场和读者反馈看,读者是认可的。
增订版图书既重“增”,即增加原版图书缺失的内容;也重“订”,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新观点、新技术的出现,原版图书中的一些观点、数据已经陈旧,对于上述内容都需要在新版图书中予以修订完善。在增订版的策划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图书的特色,使增订版图书能够和原版图书更好地衔接。在图书改版过程中,切忌简单地增减文章,而是应该将新内容与既往内容融合,在原版的基础上突出增订版的特色和价值。
拓展了解读者途径
“百科”更需显特色
作为策划人,应该时刻关注读者对于需求、审美等方面的变化,并将其尽可能体现在新作品中。除了市场调研之外,网络上的各种讨论、母婴社群中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相关微信文章后的读者回复,都是了解读者需求的有效途径。在育儿类百科产品的打造上,应格外注重产品特色问题,“百科”只能说明内容全面,但对读者而言,内容全面固然可贵,架构设计是否方便检索、内容撰写是否切中要点、细节分析是否深入实用,都是同样重要的问题。图书特色在哪里、能够满足读者哪些需要,只有明确这些,才能让读者有理由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