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1月10日电 (记者李玉)1月10日,法治中国建设研讨会暨国际期刊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展开讨论,并就如何办好法学国际英文期刊,合作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在世界秩序重构之际发出中国声音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季卫东出席会议并致辞。王利民指出,此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目的是凝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献计献策。
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执行主任贺斯礼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决策、行政和预防腐败方面的异同,认为尽管两国国情不同,但都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有一些相同的解决方式。两国都通过立法推进行政过程公开;都寻求提供有效、问责与依法的治理;认为有效实行法规与决策都需要公众信任和支持;都规制公职人员行为,包括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要求回避、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中国法治与国际法治是砥砺与互动的关系”,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赵骏认为,法治包括国际和国内两级治理领域的法治进路。国际法治和国内法治存在差异,又相互依存,由“良法”和“善治”两大核心要素实现有效衔接,两者之间存在持续互动。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互动具有过程双向性、模式多样性、推力综合性与节奏渐进性等特征。在互动过程中,中国应明确国际定位,积极参与国际法治进程,掌握法治建设话语权,实现中国法治建设同国际法治实践砥砺共进。
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共同主办,亚洲法律与社会杂志编辑部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