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大数据”研究发展

2015-01-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张皓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讯 11月5日,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和塞奇出版社共同主办了题为“大数据”的研讨活动(Big Data event)。此次研讨会,汇集了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他们或关注于理论研究,或关注于数据统计。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和媒体共同探讨了“大数据”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怎样的发展机会,未来还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训练、资源,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以及未来围绕数据展开的更广泛的公共审查和辩论将会走向何方等问题。
 
  “大数据”为诸多领域提供便利
 
  2011年,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承认了公开数据的重要性,并启动了一项为期4年的计划,用以支持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定量研究技能。
 
  “大数据”讨论活动小组成员、研讨会主讲人之一、英国国家统计局战略与标准研究理事会(strategy and standards directorate at th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首席信息官保罗·伍贝(Paul Woobey)在会上发表演讲时引用了美国知名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对“大数据”的定义,即“大数据”代表了大容量的、高速的、高可变性的信息资产,其需要符合成本效益、创新形式的信息处理过程,以增加洞察及决策能力。
 
  伍贝指出,如今“大数据”已被应用到诸多领域,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展开的“十亿价格”项目(Billion Prices Project, BPP)通过聚集十几个地诸多网络零售商的价格数据,分析给出实时通货膨胀预测。另外,开展网络业务的公司企业如果可以获得数据了解顾客的系好、社会交往情况等,就可能提高交叉销售业务量,或能够更好地发展其“推荐引擎”(recommendation engines)。
 
  警惕“大数据”将面临的挑战
 
  针对许多学者呼吁的“数据自由”(data freedom),“大数据”讨论活动小组成员,讨论会主讲人之一的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社会统计学教授哈维·戈德斯坦(Harvey Goldstein)表示,人们通常认为在政策制定中应用的手段越多越好,就像拥有越多数据就越能制定出好政策一样。虽然数据公开有显而易见的好处,但与此同时,学者们还必须思考“数据海啸是否有吞没我们的危险”。
 
  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发表了记者马修·赖斯(Matthew Reisz)的文章《数据流何时会成海啸?》(When does a data stream become a tsunami?)。赖斯在文章开篇提出问题:当今社会是否过度依信赖信息数量而忽略了信息的准确性?赖斯称,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戈德斯坦与社会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争论关于日益扩大的数据流时提出的关键问题之一。
 
戈德斯坦在演讲中举例称,学校排行榜经常被人们关注,并加以引用,但人们很少讨论其中的“附加值”和“不确定性区间”。实际上,提供这些项目的解释、定义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政策制定者和“数据自由”(data freedom)的拥护者都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解释为什么这些细节统计数据至关重要。
 
在戈德斯坦论述的基础上,“大数据”讨论活动小组成员,讨论会主讲人之一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研究者法丽达·维斯(Farida Vis)发表了题为“大数据大挑战”(Big adventures in Big Data)的演讲。她在演讲中提出,如今网络上充斥着数量庞大的数据,未来人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大数据”,而且是“巨型数据”(Giant Data),学者们未来应关注以下问题:如这些数据是如何被人们框架化,并加以利用的;这些数据表现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谁可以得到数据;我们将在这些“大叙事”(big narrative)中投入什么?
 
  培养交叉人才保证信息质量
  另一位“大数据”讨论活动小组成员,讨论会主讲人之一的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保罗·博伊尔(Paul Boyle)在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大数据争论”(The “Big Data” Debate)的演讲。
  博伊在演讲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参与、支持的诸多“大数据”项目,表示“大数据”研究已渐趋热门,深入地研究将有助于推动诸多学科以及社会的发展。
  另外,博伊还说,为了适应“大数据”研究的发展,高校及研究机构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培训人才:技术、分析、管理技能;深度定量研究技能;其他跨学科技能,如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数据开发的伦理观念;以及发现数据缺陷的洞察能力等。
  伍贝则在博伊的基础指出,虽然人们不能控制“数据”,但拥有合适技术的合适人才将可以保证数据产出信息的质量,如今我们需要做的是培养、训练出充分掌握统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家人才——“信息工作者”(The Information Worker)。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